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费希特和黑格尔都在国家间的承认和个人阃的承认之间进行类比.在他们那个时代,西方国家的契约社会已经建立起来,个体之间不再需要"为承认而斗争";在国际事务中,国与国之间仍然处干"自然状态",仍需要"为承认而斗争".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相互承认已经成为国际交往的前提,"承认"范畴已经不再是国际法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
霍耐特承认理论在后形而上学的哲学视野中,基于"社会性关注与社会发展、批判规范的探寻和社会正义构想"的问题意识,回答了"为什么我得承认你","承认如何可能","美好生活如何实现"等重大社会政治问题,实现了社会批判理论的伦理-政治转向,并着力于构建极具当代理论-实践价值的政治正义学说.  相似文献   

3.
现代各种政治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分享着同一种根本价值——平等,几乎所有的政治思想流派都力图争取某种东西的平等。当代分配正义下争论最多、最具代表性的四个平等理论是福利和福利机遇的平等、资源平等、可行能力平等、运气平等。它们关注的重点是人们的运气与选择,对坏运气的影响应共同承担;对个人选择的结果要个人承担。但是,单凭"运气本身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并不能成为我们共担运气影响的根据。问题在于分配正义本身。在分配的语境下就预示了权力主体的全能和权威。只有将分配正义与关系正义结合起来,通过民主平等保证分配领域的平等才能真正地实现平等待人。  相似文献   

4.
诺齐克与罗尔斯之争的关键是权利与公平的角逐.罗尔斯坚持作为公平的正义,认为正义即平等,分配正义是扩张政府权力勾销社会差别,实现普遍原则.诺齐克强调正义理论的个人权利基础,坚持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分配正义是持有正义.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考察诺齐克与罗尔斯关于正义的角逐,正确理解分配正义理论,解决分配领域的矛盾具有重大的理 论和现实意义.社会主义社会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权利和公平并非绝对和唯一的正义原则,尊重权利,坚持公平是影响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在最大限度尊重以劳动和其他合法形式为取向的收入公正的同时,也必须强调政府的服务和补偿功能,这是构建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分配原则的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需要借助社会制度的合理设计和安排实现分配正义的价值目标。以实现分配正义为价值目标的社会制度建设应该遵循机会平等原则、利益与责任同等分配原则、分配标准与程序合理原则、纠正不公原则等四个分配正义原则。在这些原则基础上建构的社会制度具有内在公正性,能够保证社会资源的分配达到公正。以社会制度建设保障分配正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一个社会将个人追求分配正义的个体意向性整合为集体意向性,形成审视分配正义问题的社会视角,树立平等主义分配正义观,更有效地保护伸张分配正义的行为和惩罚破坏分配正义的行为,并维护和增进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分配利益。  相似文献   

6.
南希·弗雷泽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在北美的代表人物,她通过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借鉴、质询和重构,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反规范正义”理论。她认为在多元性公共领域的背景下,当代正义理论是经济、文化和政治三重维度的辩证统一,与之相对应,正义应该包括再分配正义、承认正义和代表权正义。在正义主体的问题上,她认为在传统的威斯特伐利亚框架外,存在一个跨国公共领域,因而正义应该具有跨国性。关于怎样实现正义,弗雷泽的方案是建立一种具有对话性和制度性的全球民主制度。她的正义理论既具有理论价值,也充满现实意义。它既为我们理解正义开启了一个新的公共领域视角,在某种意义上拓展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又为时下我国维护和构建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7.
郭夏娟 《浙江学刊》2004,(2):96-102
罗尔斯的正义原则是否适用于作为私人领域的家庭,这是女性主义批评罗尔斯正义论的一个重要话题.罗尔斯对该问题的论述存在着矛盾,他既承认家庭是社会基本结构的"某种形式",又认为正义原则不应该运用于家庭领域.女性主义认为这种矛盾源自父权制传统与自由主义的"两分法",这就需要解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二元对立结构,将正义原则的运用范围从"公共领域"延伸到作为"私人领域"的家庭,在实现家庭正义的基础上,保证社会基本制度的正义性.  相似文献   

8.
王蕾 《求是学刊》2008,35(3):89-94
为把握宪法平等规范的动态意义,文章从适用方式的角度界定.原则",借此指出宪法平等规范自身并非一个原则.作为原则的乃是"相同情况相同对待"与"不同情况不同对待"这两个平等规范的子项.宪法平等规范的确切含义由这两个子原则在具体情形下的权衡而定.从原则的视角出发.平等规范的动态意义能够得到融贯一致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哈耶克进化论理性主义对罗尔斯理性建构主义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尔斯的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特点,是一种道德或政治的理性主义的建构主义。罗尔斯把正义原则看做理性在反思的平衡中合理慎思的结果,把正义制度看做是人的理性设计的结果。哈耶克一贯反对唯理主义,批判建构论理性主义,反对那种认为制度不是人的自发行为,而是人的理性设计的结果的理论。哈耶克坚持进化论理性主义的观点,认为理性具有一种不及性,它不能超越经验发挥作用,历史是累积性进化的结果,通过理性建构来设计社会蓝图捍卫特定分配制度实现正义和平等分配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0.
传统矫正正义观缺乏制度性的人文关怀,"无害于人"的消极行为标准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现代社会是风险社会,合理行为的伦理标准取代了行事风险自负的非道德标准,矫正正义更应注重实质正义。矫正正义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抽象主体平等和主体互换性已然丧失,矫正正义应作为一种独立的正义形式,而非囿于过错被视为分配正义之延续,其仍应视为侵权法的价值基础。大规模食品侵权行为背景下矫正正义观的现代转向应偏重安全,对私法主体区别对待,对弱者进行制度性人文关怀,从社会资源配置的角度关心受害人的生活状态和质量变化,呵护人的内在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