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克尔凯郭尔"自我"这一哲学概念为基础,来阐释<"兔子",跑吧>中"兔子"的逃跑--回归--逃跑--回归这一心路历程,从而指出一个真正的、完整意义上的自我追求者,必须是一个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个体与社会的复杂统一体.从这种意义上,一直在苦苦追寻自我的"兔子"最后必须回到现实中来.  相似文献   

2.
"兔子"的形象分析--评约翰·厄普代克的《兔子,跑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约翰.厄普代克的“兔子四部曲”之一《兔子,跑吧》中的“兔子”形象进行了分析。兔子一直处于困惑中,一方面他对现实生活不满,一味逃跑回避;而另一方面,他又没有目标,不知道该跑向哪里。逃跑中的兔子是孤独的,他的梦想和现实总是冲突,没有人能理解他,所以逃跑的兔子一直处于一种自相矛盾的状态当中。  相似文献   

3.
以克尔凯郭尔“自我”这一哲学概念为基础,来阐释《“兔子”,跑吧》中“兔子”的逃跑———回归———逃跑———回归这一心路历程,从而指出一个真正的、完整意义上的自我追求者,必须是一个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个体与社会的复杂统一体。从这种意义上,一直在苦苦追寻自我的“兔子”最后必须回到现实中来。  相似文献   

4.
约翰·厄普代克的《兔子,跑吧》自出版以来就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小说成功地刻画了"兔子"哈里这一形象。兔子对现实生活的种种均不满,欲通过逃跑来对抗传统社会,却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一直处于矛盾和孤独的状态,究其原因,大致可归为追求完美和缺乏担当、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个人信仰的危机三点。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世界兴起的"信仰复归"浪潮中,约翰·厄普代克创造出小人物"兔子"。"兔子"的追寻信仰代表了作者本人对于信仰问题的探索。作者通过展示"兔子"在信仰追寻中的宗教观念变迁,深刻地说明了宗教信仰已无法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精神指引;"信仰复归"已不能成为解决现代人"精神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从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动力心理学中的心理紧张系统和生活空间两个主要的概念的阐释入手,分析了《兔子,跑吧》中“兔子”逃跑这一具体行为的心理意义。  相似文献   

7.
兔子的文章     
罗百辉 《可乐》2008,(11):28-28
舌头超出思想,废话就此诞生。一只兔子在山洞前写文章。一头狼走了过来,问:"兔子,你在干什么?""写文章。""什么题目?""《浅谈兔子是怎样吃掉狼的》。"  相似文献   

8.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著名文学家,他的代表作《兔子四部曲》描述了一位绰号"兔子"的年轻人的人生经历,详尽展现了"兔子"的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厄普代克着力刻画了夫妻间的矛盾,父子间的冲突,同时也成功地揭示了当代美国人婚姻裂变、两代人间的对抗,及传统道德观念堕落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兔子练力气     
兔子在屋里,忽然听到门口传来一阵声响。等它打开门才发现,自己家的篱笆被推倒了。"是谁?"兔子跑出门,看见熊远去的背影。兔子正想追向前去,却又停住了脚步。追上了又怎样,自己也打不过它。兔子回到屋里,越想越生气,"不就凭着自己力气大吗,损坏了别人的东西也不道歉!"兔子想出门玩儿,没心情;吃水果,没胃口;干活,没力气……兔子在  相似文献   

10.
兔子不吃窝边草,被动物界指责为"地方保护主义"。早上,兔子妈妈出门时,对小兔子们一再嘱咐:"妈妈寻食去了,你们就在窝边玩,不要跑得太远。"中午,兔子妈妈带回许多青草和白菜叶子,给小兔子们吃。小兔子们见妈妈累得满头大汗,都十分不解:窝边这么多青草,妈妈为什么要跑那么远去寻食呢?兔子妈妈说,这是祖祖辈辈的传统。  相似文献   

11.
故事阅读     
梅达沃的母亲是一个歌剧爱好者,家里的唱片机老是播放着经典歌剧唱片,小梅达沃就诞生在这满室的音乐里,从小就和歌剧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肉兔在养殖过程中的生理、生长特性,本试验购入种兔5只(1♂、4♀)进行饲养探索,并作观察记录.结果表明:肉兔6-7个月龄即可生育;孕期平均:31.6d,最长33d,最短30d;每胎产子最多为6只,最少1只;兔仔出生2d时平均重量:43.99g;29d时平均体重:463.33g,约为初生平均体重的10倍;60d时平均体重为1130g,约为初生体重的25倍、约为一月龄体重的2.5倍.体重是一月龄兔仔体重的2.5倍.  相似文献   

13.
请求返还鼠兔两兽首需要解决的焦点问题是:中国是否具有法律上的依据请求返还这两件流失海外多年的文物,以及能够用什么方式追回。以英美近年有关跨国文物所有权争议的重要判决为视角,作者提出中国如欲以诉讼方式请求返还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其关键是采取合理的诉讼策略,主张适用对自己有利的法律,才能使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回归中国。  相似文献   

14.
《兔子跑吧》一书让约翰·厄普代克和哈里·安斯特朗都一举成名。主人公兔子曾经是一个著名的篮球明星。事业的辉煌除了带给他荣誉、掌声和爱情之外,也带给他自我实现的感觉以及自我实现后的副产品——频繁、强烈而且纯粹的高峰体验。自我实现论,高峰体验论是马斯洛人本哲学的重要组成,加上需求理论构成了人本哲学的三大支柱。然而在《兔子跑吧》中,兔子哈里一直在奔跑,在寻找。试图找回曾经带给他极度震撼和欣喜的自我实现与高峰体验。最终对女儿的爱使他再度感受到高峰体验。然而由于社会环境的限制使他无法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以及人与生俱来的对于自己和他人最美好品质的惧怕,也就是马斯洛所称的“约拿情节”的束缚,他没有再次达到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5.
朝鲜《兔子传》的原型故事与佛经故事具有同一性,从印度故事到朝鲜《兔子传》的诸阶段中,人们可以看到佛经故事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变异,原来简单的动物寓言演变成了情节完整的民间故事。而在中国和朝鲜,这个民间故事又进一步改编成了小说。  相似文献   

16.
在<兔子,跑吧>的扉页,约翰·厄着代克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的一句话作为该书的格言:"神恩的运动,内心的顽固,外界的环境".本文重点围绕这三点,旨在阐述此格言是本书的精髓,它不仅指明了"兔子"跑的内在和外在力量,也暗示了"兔子"正在跑向一个无法到达的自我;"兔子"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它只能使"兔子"深陷其中,而"兔子"跑的原因和结果都体现了帕斯卡尔冲突.  相似文献   

17.
兔儿爷是老北京中秋节代表性的节俗用品,它渊源于古老的月亮崇拜。明清以来,月宫玉兔逐渐从月崇拜的附属物中分离出来,在祭月仪式中形成了独立的形象,并逐渐丰富。免儿爷兼具神圣和世俗的品性,融祭祀和游乐的功能于一体。如今兔儿爷已经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应该被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8.
“逃遁”是美国文学的一个传统主题.厄普代克的“兔子四部曲”以极其细腻的笔墨刻画出一个“逃遁”型人物的典型形象.他的“逃遁”主要是徘徊在几个女性之间,其动机、行为充满了实用主义色彩.是美国的文化背景以及个人主义倾向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9.
张维娟 《南都学坛》2003,23(4):36-41
贾元春是《红楼梦》的重要人物,她的命运好坏与贾府的盛衰荣辱休戚相关。她因“才选凤藻宫”,帮助皇帝振纪纲,声名远播,并促成戎羌和亲,探春远嫁;她涉足皇储之争,支持了后来落败的一方,被新皇帝打发到远离京城的老皇帝陵,不久即被弓弦勒死,死时尚无恰切的罪名,新皇帝在处死她时,还不敢直接处理贾家人,甚至还可能给予其家人一些恩抚笼络,以掩盖其本来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