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软实力。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承担着祖国和历史的重任。可是当前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复杂的状况,特别是存在的一些问题亟须解决,而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客观要求。因此,增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就必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促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也必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凝聚人心的伟大旗帜。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对广州市七所高校问卷调查表明,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整体比较好。但受高校宣传教育模式、家庭教养方式的制约以及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有待增强、接受态度有待转变、践行的自觉性有待提升。要通过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亲和力,使大学生乐意接受并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情感,为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动力;开发吸引大学生广泛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实现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的路径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9,(6):128-132
革命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其所包含的丰富的物质、精神文化都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沃土、精神养料,利用革命文化所提供的宝贵素材和独特优势,可以更好针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本文在分析革命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革命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契合性,进一步寻求利用革命文化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葛亚坤  包巍 《社科纵横》2014,(9):166-169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不懈的过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了解其基本内容和重要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注重路径选择,一要坚持全方位培育,如充分调动高校资源、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呼应、网络宣传和纸质文字相结合;二要注重多角度培育,包括理论灌输与实践活动相搭配、解答大学生思想困惑与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相契合。  相似文献   

6.
高校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继承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智特点,弘扬中国传统价值观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红色影视资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对象,大学生群体对影视文化有着很好的接纳力。在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红色影视把影视中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深入到大学生的内心,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应该重视红色影视的教育价值,充分整合和探索更有利于红色影视发挥其作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5,(3):24-26
孝道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当今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不可小觑的功用。孝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之一,它承载了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基础;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助推孝道的弘扬和发展,能够从深层次挖掘孝道的精华。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的典型优秀代表,其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少不了孝道意识的教育,孝道文化在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贺文华 《唐都学刊》2014,(4):123-126
十八大首次创新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这个最新的理论创新,本文立足于西安高校大学生人群,拟从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状况,建构针对提高大学生人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教育的有效方法、途径,为西安高校及其他兄弟院校下一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点滴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7,(5):22-26
当前,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既非常重要又十分紧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及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规律决定了,要构建"五位一体"培育体系,即要从国家、社会、家庭、学校、辅导员五个方面共同努力,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格局。  相似文献   

11.
杨克平 《社科纵横》2011,(8):128-131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网络文化建设与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有着内在的统一性。这种理论上的藕合性决定了网络文化建设是构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之一。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价值观塑造功能,对于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7,(11):163-165
全媒体给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在分析全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基础上,通过梳理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提出在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第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指导,积极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第二,充分发挥全媒体优势,创新教育方式方法;第三,加强教育实践,促进价值观知行合一,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9,(5):127-12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面对教育对象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有必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方式和情感融入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原则机制,掌握实施情感融入方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近几届党的代表大会都在反复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梦"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而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的中坚力量,在当今这样一个文化消费无所不在的时代,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为大学生所认同、接受、践行和传承,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这需要我们深刻剖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文化消费转向的原因、现状以及影响的内在机制,从而提出文化消费视域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中,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尤为突出。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只侧重于向学生指出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他们的种种危害,缺少对后现代主义思潮本质问题的分析,更没有把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结合起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6,(6):19-22
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置于人生教育视域下可有助于提高培育践行效果,人生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要坚持人生教育相关思想理论,遵照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现实的人"思想、知行理论的内在要求,尤其要找准人生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着力点,即要充分分析主体的性格特征及时代境遇,以人生教育为切入点,针对学生心理特点,隐化政治性,重视公民道德教育,营造有利条件和良好外围环境。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6,(2):10-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精神状态、行为规范,是中国共产党在价值理念上树立的一面旗帜。作为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状况,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认同是践行前提和基础,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国学界对此虽有所研究,但尚存不足。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运用综合研究方法,从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角度,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战略意义、认同现状、认同影响因素、认同一般规律、认同机制及教育策略构建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7,(12):174-17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目前社会转型背景下,在积极发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讲授方法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选择、赞赏、行动的澄清过程,是目前破解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发挥大学生积极主动性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刘亚琼 《创新》2014,(2):106-109
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意识形态的竞争日益激烈,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然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时常面临着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和大学生的逆反情绪。通过运用心理学中的说服理论,可以从信息传递者、接收者和信息本身三个层面,分析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9,(8):127-131
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行理论创新的又一个重要理论成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有必要大力加强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其旨归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把国家认同教育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全过程之中,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历史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自觉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