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疆之地"连蒙跨藏,不特为我国西北之屏障,且为亚洲之中原,而又系欧亚交通之要道也"[1].近代以来,英、俄诸强均对新疆虎视眈眈,近代新疆的对外关系十分复杂.英国与新疆之关系,是为近代新疆对外关系的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2.
杨增新具有天下定于一的政治理念,在这一理念的作用下,他主张国家统一,积极抵制外部势力对新疆的干涉。在统治方略上,主张王道为主、霸道为辅的霸王道杂之的治理理念。对共和与专制之认识,他认为共和与专制无优劣,这体现其对西方学理认识的局限性。研究杨增新的政治思想,对于理解其统治新疆的各项政策,甚有裨益。杨增新政治思想认识的传统性,折射出近代西北边疆地区传统知识分子的普遍认识,是人性思想易趋于传统思维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3.
在清代学术史的研究中,祁韵士历来被视为嘉道西北史地学的开创者,其生平著述多为人知.他在新疆三年流放生活中撰写了大量的专著和诗歌作品,其作品反映了清朝时期新疆的地理、民情风俗文化,从文化史的角度看祁韵士的活动对新疆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推动内地人了解新疆、开发新疆起了重要作用。尤其其亲验目睹的治学思想更为西北史地学的兴起和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一、论地理条件与民族发展王夫之认为中国的自然地理形势影响了中国和中国以外民族的不同气质。王夫之这样描述中国的地理疆界:“中国之形,北阻沙漠,西北界河、湟,西隔大山,南穷炎海,自合浦而北至于碣石,皆海之所环也。”王夫之对中国北、南、东三面疆域的描述大体符合当时中国疆域的三边界限,而认为西北界限在河湟,是因为王夫之的“中国”概念是指民族居住的地区,他排除了今天西藏、新疆广大民族地区,这一点是十分狭隘的。因为汉朝已在今天新疆设西域都护府,元朝已在今西藏设乌斯藏宣慰司来管  相似文献   

5.
新疆幅员辽阔,矿藏丰富,堪称全国之冠。清乾隆之世,随着清準之役的结束,新疆的社会经济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随着军事、政治局势的稳定以及农垦、贸易的发展,其时之南北疆,金、铜、煤、铁、铅、磺、盐、玉诸产,争辉竞秀,百物俱备,构成了各族人民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清代新疆的矿业也就必然是我们今天研究西北社会经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史学工作者,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开阔视野,迎接新的挑战,尽力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西北屯田研究蔚然成风,并得以向纵深发展。许多专著和地方史中,大都涉及到古代西北屯田的若干问题。况且已有数种有关屯田的历史和断代史的专著相断出版。杨向奎、王侃柱先生的《中国屯垦史》、赵子征先生的《新疆屯垦》、方英楷先生的《新疆屯垦史》、刘光华先生的《汉代西北屯田研究》、王希隆先生的《清代西北屯田研究》等,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但是作为一部完整的、系统研究和论述古代西北屯田的历史,仍…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近代史上的“塞防”与“海防”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距今百余年前,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清政府内部曾就是否恢复我国新疆领土问题展开了一场影响极其深远的重大争论,也就是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塞防”与“海防”之争.前者以陕甘总督左宗棠为代表,他根据当时列强在侵略中国过程中协以谋我、此呼彼应的特点,得出了“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各国必不致构衅于东南”的结论,坚决主张收复新疆领土,提出了“塞防”与“海防”并重的论点.后者以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为代表,他在一八七四年底就首先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并以大办海军需用大量军费作借口,主张放弃新疆,专重“海防”.  相似文献   

8.
陶模作为晚清西北史上具有较大影响的一位封疆大员,治理西北边疆达二十余年,他在新疆推行的一系列善后及防务举措,不仅为新疆地区的稳定和建设做出了贡献,同时也推动了新疆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左宗棠出兵新疆,匡复领土,实为伟大的爱国行动,亦可谓近代军事史上的一大壮举。西北军事,正如左宗棠自己说的:“筹饷难于筹兵”。故后人为其立传时也断言:“出塞凡廿日,而新疆南北城尽复者,馈运饶给之力也。”左宗棠“馈运饶给之力”是与其西征借款相联系的。对其西征借款,我国史学界至今虽无专文论述,但也存在着损誉不一。董蔡时先生在近著《左宗棠评传)一书中,认为左宗棠筹借西款的成功,“为西征的胜利进军创造了起码的物质条件”。排除李鸿章的干扰借款是“爱国热情”的体现。对此给予了高度的赞扬。罗耀九与黄顺力两先生的近作《左宗棠爱国思想剖析》一文,则认为左宗棠“不顾重息,大借外债,从中渔利,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是左宗棠“爱国思想后面还隐藏有追求富贵利禄的动机”的彻底暴露。双方观点针锋相对。看来左宗棠“西征借款”写专文论述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祁韵士是清代西北边疆史地研究领域承先启后的著名学者;正是祁韵士开始了中国学者对蒙古的系统研究和对新疆进行实地考察与文献考据结合的研究;他选择西北边疆史地既与他习满文充国史馆纂修及谪戍伊犁的特殊经历有关,也与康雍乾三朝用兵西北平叛拓疆及诸多学者转向蒙古新疆学有关;其研究的特点是:实地考查与文献考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经世致用的学术宗旨的贯彻.祁韵士对西北边疆史地的研究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其治学方法和学术影响也泽惠后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周梦江先生在《陈傅良先生文集》序言中认为“南宋学者都将北宋之亡归咎于王安石变法”的观点 ,提出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 ,陆九渊对王安石及其变法有高度的评价 ,说陈亮把北宋之亡归咎于王安石变法也无不可。而叶适并没有把北宋之亡归咎于王安石变法 ,相反认为变法的失败是北宋之亡的原因之一 ;他对王安石变法基本上是肯定的 ,虽有批评 ,也是一个改革思想家对另一个改革思想家的批评  相似文献   

12.
徐松于嘉庆年间在湖南学政任上因事遣戍新疆,成就了他作为西北历史地理学开创者的学术地位。有关遣戍的缘由,曾经陈垣先生考证确凿。本文则根据新公布的清代宫廷档案,对徐松遣戍案件由弹劾到初审、再审、拟罪、三审、定谳的全过程,作出系统梳理,为清代新疆的流放、清代案件的审理等历史学问题,提供了详明的个案。  相似文献   

13.
《固原师专学报》1989年第4期刊登薛正昌题为《中日甲午之战与河湟起义问的董福祥》的文章,认为董福祥与西北马家军阀集团的孕育与形成有直接的关系。董福祥(1839—1908),字星五,清代甘肃固原人.1876(光绪二年)率郭随左宗棠入新疆,戍边十余年,曾任阿克苏镇总兵、喀什噶尔提督(乌鲁木齐提督).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董福祥奉召进京参加慈禧太后六旬庆典。翌年春,甘肃爆发河湟回民起义,他奉旨前往镇压。其时,他用“以回制回”等策略,取得了镇压的成功,同时也为西北马家军阀集团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后,开发西北的呼声日渐高涨,国人对开发新疆也十分关注,并且提出了许多建议。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新疆成为重要的国际交通线,南京国民政府对开发新疆也有一些积极行动。  相似文献   

15.
关于财政是基础还是上层建筑的问题,本刊曾于1987年第九期发表了周伯棣先生的文章,他从财政在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中的作用,论述了财政不是上层建筑而是基础。他认为:“财政既通过企业参加生产与流通,又直接参加分配,而其主要部分则为实现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结果,确定生产关系,也就是确定经济制度。故财政为经济之特殊形态,也是基础之特殊表现。财政制度宁可说是经济制度之重要部分。”周伯棣先生的文章发表后,编辑部先后接到彭明朗先生和周继武先生的来稿,对周伯棣先生的论点提出不同意见。现将来稿内容摘要综述如下:周、彭两位先生都指出,周伯棣先生的论点,与苏联经济学家阿拉赫威维江的说法“几乎完全一致”(见“财政译丛”1957年第3期:“国家预算是一个  相似文献   

16.
清朝重视西北边疆经略,将大量内地贫民移民出关屯田实边作为治理新疆的重要措施。西迁的锡伯族成为充实新疆的重要力量之一,是清王朝治理新疆的一次成功实践。有清以来,清政府将锡伯等八旗子弟遣往新疆屯垦戍边,在战略决策上充分体现了对新疆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也是清朝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仍能有效管理新疆的重要动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央作出了重大战略决策:开发西北,建设西北;开发新疆,建设新疆;把建设重点逐渐由沿海转向西北边疆。这对于新疆一千三百多万各族人民来说,不但是一件欢欣鼓舞的大喜事,而且也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是一桩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征途中,开发新疆,建设新疆,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蒙是中国当代文坛中的一名重要作家,他从19岁开始创作,至今笔耕不辍,其创作历时之长在当代文坛也很少见,新疆自古以来是文化荟萃之地,多种文化在这里交融,王蒙29岁来到新疆,45岁离疆赴京,在疆十六年的经历为他的文学创作开拓了另外一番天地,可以说王蒙的"换心手术"是在新疆完成的。本文以王蒙在新疆的十六年大概的人生发展为主要线索,力图在他十六年新疆经历的基础上还原他七十年代以后的文学创作道路,以期为我们更好的认识王蒙与新疆文学。  相似文献   

19.
启功学艺     
侯刚 《学术界》2002,(3):259-260
启功 ,字元白 ,满族 ,1 91 2年 7月 2 6日出生在北京。父亲早故 ,十岁时曾祖父和祖父又相继去世 ,靠母亲和未出嫁的姑姑抚养。由祖父的学生周济得以读完小学 ,中学未毕业便辍学了。他曾随戴绥之先生学习古典文学 ,又跟贾羲民先生、吴镜汀先生学过绘画 ,并发愤学习书法。由于家境贫寒 ,也曾一边自学文史一边教家馆 ,尽力补贴家庭生活。 1 933年经曾祖父的一位“门生”傅增湘先生介绍 ,他认识了辅仁大学的校长陈垣先生。陈垣看到启功自学作业后 ,认为“写作俱佳” ,便安排他到辅仁附中担任国文教师。然而不久 ,中学校长认为他中学尚未毕业就教…  相似文献   

20.
尹洁 《社会科学家》2006,(3):188-190
作为近代史上清政府的重臣,在西北生涯达14年之久的左宗棠,以他的雄才大略,对巩固西北边防,整顿史治,开发西北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举措,并付诸实施。其中关于兴办学校教育是开发西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他经略西北取得政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北近代开发史上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