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前,在讨论经济改革的过程中,不少同志都提出了应该允许开展“社会主义竞争”的主张。特别是马洪同志在《红旗》上发表的文章,明确说:“实行市场调节意味着允许企业之间开展竞争。”并且指出:“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物。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和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都存在着竞争,只是竞争的性质不同。”现在,关于“社会主义竞争”的观点,似乎成为定论了。但是,我认为,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这里至少有两点,需要提出来进一步展开讨论:(一)竞争是什么性质的经济范畴?竞争是不是商品经济共有的一个客观规律?它与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有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二)为什么不能用社会主义竞赛取代竞争,而要用开展“社会主义竞争”取代社会主义竞赛?社会主义竞赛与“社会主义竞争”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经济研究》1979年第四期刘明夫同志所写的《社会主义经济的经济形式问题》(下简称《经济形式》)一文,比较集中地论证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这一观点,认为“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经济规律来管理好整个国家的生产与流通”。这篇文章也代表了当前不少同志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地位及作用所作基本估计的观点。我以为,这一观点还需要认真加以探讨,愿根据“百家争鸣”的精神提出一些看法。《经济形式》是从社会主义企业间的经济联系,提出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问题的。这里的“经济形式”,本来应是指的“经济联系形式”或“交换形式”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着  相似文献   

3.
卓炯传略     
1985年4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董辅礽同志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最早提出社会主义是商品经济这一论点的,在我国,可能是卓炯同志,那是在文化大革命前。黑龙江大学熊映梧教授在上海《社会科学》第七期发表的文章中说,卓炯同志和孙冶方、于光远同志是我国经济学界公认的马克思主义学派。1985年6月下旬在广州,召开了“卓炯商品经济理论研讨会”,全国经济理论界充分肯定了卓炯的商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探索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时,有一种看法,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之间应该允许互相竞争;竞争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吴同光同志的《社会主义经济和竞争》一文(《光明日报》1979年3月24日,以下简称《竞争》),详细论述了竞争对社会主义经济的积极作用。我认为吴同光同志的看法是值得商榷的。首先要搞清楚竞争的存在是以什么样的经济条件为前提的。《竞争》一文认为竞争是与商品经济相联系,“是同商品经济的运动规  相似文献   

5.
法的共同性问题,是法学基础理论体系中难度极大的课题。法学理论界“左”的习惯势力和传统观念,人为地增大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笔者曾不嫌浅薄,先后发表了《法的共同性初探》、《法的阶级性、共同性再探索》两篇文章,对法的共同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寻和思索。最近,拜读了尤俊意同志《对‘法的共同性’的几点质疑》(《政治与法律》1984年第5期)和徐牧同志《要正确分析法的本质——读〈法的共同性初探〉》(上海《社会科学》1985年第2期)两篇文章,觉得  相似文献   

6.
我曾在《学术月刊》1985年第1期上发表的《论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那篇文章,主要讲了三点意思:(1)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2)商品经济在我国充分发展的重大意义;(3)要从公有制经济、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这三个相互联系着的命题,来全面理解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科学论断。在这篇文章里,我准备再谈三点意见,作为前一篇文章的第三部分的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7.
卓炯同志在《对剩余价值论的再认识》一文中认为,剩余价值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范畴,而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有,在社会主义也有。(见《学术研究》80年第5期,以下简称卓文)郑兴听同志在《社会主义存在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吗?》一文中认为,卓炯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社会主义不存在剩余劳动,所以也就不存在剩余价值。(见《学术研究》81年第2期,以下简称郑文)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论据不足的。 (一) 郑文全篇的论证基础和出发点,是用否定社  相似文献   

8.
读了本刊第四期发表的赵德麟同志撰写的《也谈商品经济与不正之风》一文(以下简称赵文),很有启发。但该文将当前出现的不正之风归结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本身,提出“不正之风等消极现象与商品经济同步发展”、“社会主义还存在商品拜  相似文献   

9.
<正> 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给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下了一个如下的定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们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这里包括:(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二)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或如马克思所说的‘相互交换其活动’;(三)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这一切共同构成政治经济学的对象。”近年来,学术界对政治经济学的对象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斯大林的上述定义也引起了众说纷纭的评论。本文仅就孙冶方同志:《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经济研究》1979年第8期)和林子力同志:(《经济理论研究的若干方法问题》(《红旗》1979年第12期)两篇文章中的若干观点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与两位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七八年《复旦学报》复刊号刊登了邱明正同志的《试论共同美》一文。这篇文章引起了艺术工作者和美学爱好者的兴趣。我在去年第一期《复旦学报》上发表了与邱明正同志商榷的文章,题为《“共同美”在哪里?》。接着,去年第四期《复旦学报》发表了胡惠林同志和姜浪萍同志的两篇文章,对我的观点提出了异议。同时,我还收到了几封读者来信,都是与我商榷的。关于“共同美”的讨论不仅  相似文献   

11.
《江汉学报》今年第9期上,发表了刘诗白同志的一篇文章:《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效果两个理论问题的初步探讨》。在这篇文章中,刘诗白同志提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单位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同时存在着三种具体形态,对此我有不同看法,特提出来向刘诗白同志请教。我认为,刘诗白同志的上述论点,是在混淆了两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有必要首先谈谈两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周溯源、刘牧雨同志写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的座谈概述”(见《学习与研究》1987年第6期)一文认为:“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是共产主义。列宁发展了两个阶段的理论,提出了‘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全的社会主义’三个阶段”。这种观点似乎言之成理,但如果仔细研读一下列宁的著作,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学术月刊》1981年第三期刊登了蒋明同志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质疑》一文。文中有一注说:“严格说来,列宁连国家用来交换农产品的工业品也不认为是商品。列宁说:‘必须特别重视商品交换问题(包括产品交换在内,因为用来交换农民粮食的国家产品,即社会主义工厂的产品,已不是政治经济学上的商品,决不单纯是商品,已不是商品,已不成其为商品)。’”这段话是一九二一年五月,列宁在《劳动国防委员会给各地方苏维埃机关的指令》中说的。作者试图用以说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从本质上讲与商品经济是相排斥的。作者的观点正确与否,这里不  相似文献   

14.
在肯定了社会主义是有计划商品经济之后,探明其内在诸规律及相互关系,就是我们经济学界要进一步解决的课题。韩志国同志的靠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有计划发展规律’的质疑”一文(《学术研究》1985年第5期)思想解放,提出了不少与众不同的见解,对促进这个问题的研究是大有益处的,不过,对他的“价值规律与剩余价值规律,是一个规律而不是两个规律”观点,我则不敢苟同。为了进一步开展讨论,我在此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就是榨取剩余价  相似文献   

15.
广州的《学术研究》1989年第2期报道了姜建强同志的应用哲学即“无哲学”的观点。我即撰写了《“应用哲学”即“无哲学”吗?》一文与其商榷,发表在该刊1990年第1期上。拙文发表后,该刊在1990年第4期刊发了吴忠同志《“应用哲学”是哲学吗?》与我商榷。这两篇文章均在1991午《哲学年鉴》列目。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93年我才有幸拜读此文。当  相似文献   

16.
本刊第一期发表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任务》和《正确对待物质利益和商品经济》两篇文章,其中涉及到不正之风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同发展商品经济是否有关等等问题。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纠正不正之风,搞好两个文明建设,殊关重要。欢迎广大读者参加争鸣,并从理论上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是提倡在研究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的时候,根据马克思所阐明的固定资本的更新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的原理来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并通过这一研究来掌握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客观规律的。所以在读了薛敬孝同志所写的《固定资本更新和经济周期》(载《社会科学战线》一九八四年第四期)这篇文章以后,特别感到高兴。因为这篇文章,总的来说,是证明了战后的经济周期运动依然是  相似文献   

18.
三论“商品拜物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宋福僧我于1963年写《“商品拜物教”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甘肃师大学报》,1963年第4期),1988年又写《再论“商品拜物教”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甘肃社会科学》,1988年第6期)。根据马克思关于“商品拜...  相似文献   

19.
<正> 《人文杂志》1988年4、5期连载刘承思同志《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一文,从商品经济的原因等基本理论到发展商品经济是不是利用资本主义等实践问题,全面批评了以卓炯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我们认为,刘承思同志的许多观点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讲都是值得商榷的.一 商品经济的基础是私有制还是社会分工?如何理解马克思的私人劳动论和列宁的社会分工论?  相似文献   

20.
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商品经济的性质?最近,蒋学模同志在《再论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同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商品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要区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商品经济。”通观该文的主旨,无非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主义性质的商品经济是好的,应该大力发展,其它性质的商品经济,存在不少毛病,酿成许多恶果,应加以限制。我认为此论有许多不妥之处,有必要提出商榷,以就教于蒋学模同志和理论界的其他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