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铁路修建前,山西主要依靠驿路与水路与外界交流,铁路通行后,山西逐渐构建起新型交通体系,铁路的骨干和统领作用是新型交通体系区别于传统交通体系最为关键的因素。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驿路及水路为补充的新型交通体系极大推动了山西经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同时,也显示了转型过程中新旧交通方式杂陈并存的复杂状况,体现了近代化进程的艰难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2.
试论陕西近代交通建设及历史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代陕西交通建设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随着公路、铁路的修筑以及航空、水路运输的开辟,到抗日战争期间初步形成了以公路为主体的陕西近代交通运输网络。近代交通运输网的初步形成,加强了陕西与东南各省市的联系,促进了陕西工农业的发展和商业贸易的繁荣,为近代陕西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试论西北近代交通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交通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近代以来西北地区由于受战乱、自然灾害、政局不稳等因素的影响、交通建设事业几乎没有发展,导致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的西北地区长期处于封闭落后状态。直到本世纪20年代西北的交通建设才开始起步,30年代有了初步发展,抗战期间达到高潮。公路、铁路的修筑和航空运输业的兴起,对促进西北近代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就西北近代交通建设概况及其作用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4.
近现代阆中交通与经济区位的边缘化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1891年-上世纪20年代中后期间重庆开埠与阆中川北门户地位的动摇;上世纪20年代中后期-1949年间偏离近代四川以重庆和成都为中心的交通网络与工业经济区;1949年-70年代末间遗忘在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工业发展战略与铁路交通布局之外。从四川当前总体交通与经济发展形势来看,指向阆中发展的推动力并不充分,阆中未来城市发展所面临重重危机。在近期难于突破,远景相对乐观的交通格局之下,阆中城市发展最需要的是与之相应的忧患意识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铁路运输的发展促进了棉花商品化发展,拓展了种植面积,推动了种植结构的变化,商业性农业区也初步形成,这对于山西农业近代化的意义殊为明显。旨在探讨铁路交通在近代山西棉花产业中的重要作用,由此管窥铁路交通与山西农村社会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在西部大开发中,交通建设尤其是公路交通建设在重庆的地位远甚于其它省市.山地为主,江河纵横等恶劣的自然条件及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状况极大地制约了重庆的公路建设,重庆现有公路交通状况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在规划中应增加总量,提高质量;建设重庆主枢纽,建设以"两环十射"为主的骨干交通网络,连通周边各省市;建设各区县与骨干交通网络间的连接道;建设各区县下伸到乡镇的公路,尤其是扶贫和移民公路.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推动公路建设.  相似文献   

7.
从1999年~2010年中国各省的面板数据中选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衡量基础设施变量的指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对外贸易的影响后发现,中东部地区铁路基础设施对出口的贡献率呈现递减的趋势,而公路基础设施对东、中部地区出口贡献率影响为正;西部地区铁路交通基础设施对出口的贡献率的影响为正,而公路的作用却是相反的.以交换机容量为代表的通讯基础设施对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影响均显著为正,并且对中部的影响最大,西部次之,东部最小.  相似文献   

8.
3 营造良好经济社会环境的工作重点与对策选择3 .1 营造良好硬环境的工作重点与对策选择为迎接西部大开发 ,陕西应抓住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向西部地区倾斜的有利条件 ,加大工作力度 ,力争使陕西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未来 10年内 ,陕西铁路建设的重点 :建成西安—安康、神木—延安铁路 ;开工建设西安—南京、太原—中卫、三原—平凉铁路。到 2 0 10年左右 ,铁路最终形成两纵六横三个枢纽的网络布局。公路建设重点构筑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公路主网架与出省运输大通道 ,完善农村公路配套设施与提高通达深度。民航重点完…  相似文献   

9.
交通是决定一个城市区位优势的关键因素,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与国际间、区域间以及城市内部各个功能组团间的联系越来越重要.清末民初,南通构建了陆水交通网络,成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苏通长江大桥的建成,对南通21世纪头10年的跨越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沪通长江大桥和沪通铁路的建设,必将对南通区位条件变革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先秦大巴山地区的交通基本上以东线为主,此后,随着秦对汉中郡的重置,政治重心开始西迁的同时,交通重心也随之发生变化,在魏晋至唐宋形成了以南郑为辐凑中心的大巴山交通网络.魏晋至南宋,随着益梁地区南北争夺的激烈,大巴山地区交通渐趋繁荣,洋巴道、米仓道在这一时期巴山南北的军事、政治、商旅中发挥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中国古代大巴山地区的交通中军事因素始终是主导因素,其交通体系的变迁受制于军事战争的影响很大,这在汉晋三国及宋蒙战争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中德文化差异比较—从中德称呼语的不同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比较汉语和德语中对称呼语的不同定义以及两个文化群体对家庭称呼语,泛亲属称呼及家庭称呼语社会化的不同运用出发,并通过研究与此相关的社会现象,探讨其根源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的差异又是和教育传统的差异紧密相连的.文章指出,在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今天,只有扬长避短,找到两国教育的正确融合点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对1891年的热河金丹道起义,早期学界研究认为,是长江领域的反洋教斗争在辽西地区推向高潮的一次斗争,是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但是在笔者们梳理史料过程中,发现事实非如前所说,而实为蒙、汉民族间的一次血腥仇杀。蒙、汉民族为此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怎样看待民族冲突,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大众化教育”的来临对过去“精英教育”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大学数学作为高等教育中几乎涵盖所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能再维持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它应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即从学校层次、学科层次及学生层次上进行分层次教学。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新形势下高校科研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高校不仅肩负着人才的培养重任 ,同时也是科技发展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本文探讨了加强科研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以及目前科研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心润之策--论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模式;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理论艺术教育学也应有独特的学科结构及其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6.
清代江西溺女风俗中的"奢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奢嫁之风是清代江西社会奢靡风气的一种表现,也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嫁资越昂贵;同时,在传统社会中,嫁妆是女儿在诸子平均析产方式下间接参与娘家财产分配的最常用的方式,因而富裕人家为了防止女儿分割财产,更愿意采取溺女这种方式来维持他们原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奢嫁"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富裕阶层溺女的主要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7.
关于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四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既要求我们加快人口的城镇化和区域的城镇化,更要实现经济意义上的城镇化;传统的城市化道路可以说是一种失败,因此应该扬弃;至于国外比如美国、英国等国的城镇化道路可资借鉴但不可照搬.  相似文献   

18.
对中日两国的“新民族主义”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两者在产生根源、表现特征和所发挥的政治功能上的异同,认为,中日两国的“新民族主义”都具有狭隘、非理性的特征,但由于中国的新民族主义与国家当前的整体利益不符,所以它并没有成为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而由于日本的“新民族主义”与日本右翼力量相融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已上升为国家主流的意识形态,从而更具有危险性和危害性。  相似文献   

19.
《穿裘皮大衣的维纳斯》是奥地利作家利奥波德·莫索克的代表作,它讲述的是一段关于男性受虐倾向的故事。小说中男性带着强烈的受虐倾向,自愿成为女性的奴隶,被女性鞭打、虐待。有人说在这个小说中男女之间的性别关系发生了改变,女性终于成为了男性的主人。然而,通过对小说人物和情节等的分析,就会发现,小说表现出的依旧是男权文化下的男尊女卑性别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历史研究中,教案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地区性教案的研究又是近代中国教案研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内蒙古地区因其在清朝独特的地位和清政府对此地区有别于内地的管理方式,其教案的发生又有其特殊性,因此对于内蒙古地区教案研究将更具典型意义。通过对内蒙古地区教案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希望以此为基础为日后内蒙古地区教案问题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