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道路的选择关系国家兴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如何选择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是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崭新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从理论逻辑来看,马克思关于现代化的基本理论和观点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理论支撑;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分阶段、有步骤地统筹推进的结果;从价值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实现了对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成功开创,超越了传统现代化模式,创造了人类文明崭新形态,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为现实的历史发展道路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胸怀宽广的历史格局、具有高度历史自觉和进行积极的历史实践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其历史格局中,以世界历史为宏大视野,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超越了西方现代化模式,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其历史自觉中,破除了对历史规律的教条化理解,否认了对历史目的的“历史终结论”式解读,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其历史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为立足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走出了坚持人的全面发展,谋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走出了统筹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冯留建  谢良卿 《探求》2023,(1):35-43+89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也是党成功把握住各个时期重要战略机遇的光辉历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逆势而上,我们党抢抓机遇领导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因势而谋,我们党利用机遇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富起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乘势而进,我们党创造机遇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强起来。中国共产党把握战略机遇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应对战略机遇;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利用战略机遇;必须保持历史主动抢抓战略机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赢得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22,(1):20-23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需要首先厘清"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生成逻辑。从历史、理论、实践三个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进行学理性剖析后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沉淀于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源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与超越,立足于人民需求和国内国际新目标、新挑战。  相似文献   

5.
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图景呈现与价值表达。从历史具象、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路向坐标,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二者既有内在本质的统一性,又有价值目标的一致性,耦合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进程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使命要求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化政治引领、筑牢共有精神家园、提供强大人才支撑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必须要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基本方略作为根本要求和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7.
实现人类文明新形态与美好生活的有效衔接是党的二十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这“两大论断”本身存在内在衔接的逻辑关联:其生成逻辑同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遵循与创新发展的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追寻现代化百年探索的历史逻辑以及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逻辑;共同肯定了人的个体、群体与类主体地位,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与探索精神,彰显了关照人类前途命运的价值旨归。人类文明新形态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为纲领,通过搭建“五大文明”与美好生活的“五位一体”有效衔接路径,为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了理念向导、行动指南与评判标准,从而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8.
韩强  王野  王悦 《国外社会科学》2023,(3):155-171+245-246
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在2022年既遵循原有传统,又聚焦中国共产党新的实际,注重海外与国内研究的互动,取得了新的进展。特别是聚焦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中国共产党引领开辟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抗击新冠疫情、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及优势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果,也形成了新认识。这些认识在深化海外中共研究、引领塑造海外“中共观”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同时这一研究也呈现出新的态势:海外中共研究在引领塑造新时代海外“中共观”方面作用更加突出;海外中共研究进一步深化,研究主题愈加广泛和富有针对性;更加关注当代中国共产党研究,而党史研究继续式微;在中共国际形象塑造中中国共产党的主导作用日益突出;研究中新方法、新技术的运用日益广泛。全面把握研究进展,对于更好地跟踪海外研究、促进研究深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共产党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史的考察徐文俊,吴兴农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不仅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赢得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中国,而且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  相似文献   

10.
栾量海 《社科纵横》2010,25(1):20-23
新中国6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发展与成就: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任务,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社会道路;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取得初步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国正走向现代化和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香港和澳门胜利回归,台湾与大陆关系朝着和平方向发展,祖国统一大步进展并走向祖国完全统一。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百余年间,世界现代化潮流浩浩荡荡,涌现了西方现代化、苏联现代化和拉美现代化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并将古老中国拖入现代化的渊薮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之路。历经从“中国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成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高阶现代化、内生现代化与和平发展现代化的新路,实现了对西方异化模式、苏联僵化模式和拉美依附模式的扬弃与超越,为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贡献了新的理论智慧和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指引下,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深刻地改变了中国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 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凝聚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磅礴力量,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 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次次重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做好"四史"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其根本逻辑在于始终坚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即在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赓续发展,必须把握好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历史上恢弘独特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城市功能的嬗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城市功能嬗变的内生动力主要包括民众需求升级、市场经济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和社会公平正义,这些内生动力在不断推动城市功能嬗变,使城市向着紧缩城市、宜居城市、低碳城市等功能发展,在城市功能嬗变过程中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虽然叠加复合的内生动力在不断激发城市功能嬗变,但仍然存在内生动力不足的短板,亟须通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等路径激发并持续生成城市功能嬗变的内生动力,通过城市功能的优化完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三虎  刘立 《探求》2023,(1):5-16+34
党的二十大报告锚定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中国式现代化、怎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具战略性的问题。以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明确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根本政治保证,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根本政治方向,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规定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特征要求,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生态协同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对于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坚持“两个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人类历史进步作出的创新性贡献;坚持“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经验之一。两者背后都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在场,存在本质性关联:都是尊重历史规律、顺应时代大势的产物,在科学性上同源共振;都是遵循历史进步方向、谋求人类解放的结果,在价值性上同根共生;都是正确发挥历史主动、历史自觉的结晶,在生成性上同途共进。新时代在搞清楚两者本质关联基础上深化两者良性互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告诉人们一个根本道理,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精辟论断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道路为什么成功的根本奥秘: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坚持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经验,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依靠顽强斗争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成功开创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形成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历史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确把握伟大斗争的理论内涵,洞悉新时代伟大斗争新的历史特点,塑造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品格和能力本领。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征程中,必将伴随着更加艰巨复杂的斗争局势,因此必须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以敢于斗争的精神勇气,善于斗争的政治智慧,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潮流,实现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向往.现代政党的执政能力、领导水平等,集中而鲜明地体现在其...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重大发展。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的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如果说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坚持了一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统一的思想,不断地总结民主革命的经验,制定了一条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民主革命的路线,指导了民主革命的胜利。那么,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需要有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指导。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宇宙观,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中国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无论搞革命还是搞建设学习外国的经验是必要的,但决不能照般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