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证林逋《山园小梅》诗题内涵,可明确“山园”与“小梅”皆写实。“山园”清寂幽绝,“小梅”是孤株白梅,立在隐园清浅天然的开阔溪流处,枝桠尚小、疏花初放、怯寒缀枝,是君子性情的伊静美人品象。此诗反映出林逋传达的思想意蕴、梅之形神韵、意脉技法的细致态势,对咏梅文学具有多重开拓意义。南宋西湖梅是中国咏梅史最重要的时空地域,具最佳的审美情态,林逋借梅而隐具永恒静谧关怀,是文化意蕴梅之最高品象,二者都是咏梅史的顶峰。《山园小梅》正是林逋最佳的自我写照。  相似文献   

2.
考证林逋《山园小梅》诗题内涵,可明确“山园”与“小梅”皆写实。“山园”清寂幽绝,“小梅”是孤株白梅,立在隐园清浅天然的开阔溪流处,枝桠尚小、疏花初放、怯寒缀枝,是君子性情的伊静美人品象。此诗反映出林逋传达的思想意蕴、梅之形神韵、意脉技法的细致态势,对咏梅文学具有多重开拓意义。南宋西湖梅是中国咏梅史最重要的时空地域,具最佳的审美情态,林逋借梅而隐具永恒静谧关怀,是文化意蕴梅之最高品象,二者都是咏梅史的顶峰。《山园小梅》正是林逋最佳的自我写照。  相似文献   

3.
林逋《山园小梅》中“疏影”一联以成功的物象组合塑造了梅花的清雅形象,其有意味的姿态和语境使梅花成为隐者形象的诗意象征,艺术表现几近完美。这是“疏影”一联独得绝唱之誉的理由,也是林逋此联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我国北宋时期有位诗人叫林逋,字和靖,浙江杭州人。他读书写诗之余,喜植树,尤爱植梅,可谓是“梅恋”。 一生淡泊功名利禄,不追求荣华富贵的林逋,  相似文献   

5.
林逋在孤山隐居时种梅养鹤,建阁筑亭,治园造池,为后世留下了极具人文价值的遗迹景观。历代寻访林逋故居、巢居阁、孤山梅花的人络绎不绝,在赏景得到愉悦的同时,更是产生无尽的感悟。“西湖处士家”成为故国的象征,巢居阁则成为精神上的避世之所。林逋生前所植的梅林经历代补植,一直以孤高傲世的姿态,传载着先贤的高风亮节,给世人以感官上的享受与精神上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晚唐体诗派是宋初三大诗派之一,由九僧、著名隐士林逋、魏野、潘阆和宰相寇准等组成。受当时文坛唱和之风的影响,晚唐体诗人喜欢交游唱和,因此酬唱之作甚多,与晚唐体诗人寄赠唱和的主要是僧侣、处士和士大夫阶层三类人物。九僧与寇准、林逋、魏野、潘阆等著名人士的交往,无疑会相互提高声名,扩大整个“晚唐体”诗人在宋初诗坛的影响。对他们的交游情况作进一步的探讨,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社会地位、生活态度等,对于深入理解晚唐体诗人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文本解读 江苏教育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4课《秋天》一文,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王宜振所写的一首儿童诗歌。全诗共有7小节,可分为三个部分:第1小节为第一部分,总写了秋天的特点。主要是抓住了秋天的太阳和空气这两方面来写。秋天的太阳“更红更矫”,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带领读者走进迷人的秋景里。  相似文献   

8.
林逋选择风光秀丽的孤山作为隐居处,既足以隔离尘世作隐士,又离红尘不远,从而不会寂寞得隐不下去,这为他做一个真隐士打下了坚实基础。孤山的特殊环境为林逋取得辉煌的隐逸成就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孤山的秀丽景色与城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人们对林逋隐逸的评判。林逋也为孤山打上了深深的人文烙印,贴上了醒目的精神标签。林逋与孤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是人与环境相得益彰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宋人林逋、苏轼和陆游咏梅诗的三种境界──林逋-清高绝尘;苏轼-坚贞不屈;陆游-忧国忧民。  相似文献   

10.
林逋与许浑皆好佛学,崇陶诗。相近的思想性情使林逋与许浑诗作有趋同倾向。林逋对许浑诗歌的接受表现为两点,一是在字词的选择上承袭许浑;二是诗风同宗平淡闲适,在艺术上相近却不相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