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客观因素存在,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在行为上表现出程度各异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了一系列“留守儿童”综合症.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中间有不少孩子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或现象,提出自己对如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中间有不少孩子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或现象,提出自己对如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必向大中城市转移,从而必将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呈扩大之势。在我校组织的调查中,被调查家庭中98.5%的民工子女留在家乡,只有1.5%的孩子随父母一起外出生活。可见,“留守”是外出民工子女的主要生存形式。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完善的家庭教育在孩子成人成材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然而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却生活在缺乏父母关爱的家庭里。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思考这样的家庭教育给孩子的成长会带来哪些负面效应,并提出相应对策,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应尽之责。  相似文献   

5.
胡艳丽  汪洋 《决策》2011,(7):I0017-I0017
2010年10月,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等机构联合开展了“心系好儿童”、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系列活动,并发布“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当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近3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刻不缓。  相似文献   

6.
一个社会到底能提供给留守儿童什么样的成长环境?社会关爱与实际的付出,还可以完善到什么地步?留守儿童的尊严可以得到保障与维护吗?据对重庆市五所农村小学的调查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存在差异。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两所寄宿制留守儿童学校为实验对象,机关干部、大学生志愿者、武警官兵、医务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组成实验工作组,以活动为载体,从"4+1"层面对留守儿童实施培养干预。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前后测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说,"4+1"的培养干预模式是能有效改善和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中还提出了留守儿童学习焦虑与对人焦虑二大心理健康发展的障碍因子,为实现关爱留守儿童的主要目标进行了初步的实证探索。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一个难点问题。针对留守儿童在学业、心理、行为、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众多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项研究。在查阅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校教师另辟蹊径,提炼了以“情感教育”为核心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引导策略,来丰富留守儿童研究宝库,以期对广大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中共中央政治局2010年6月22日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作为教育工作者,响应党的号召、应对教育热点问题,责无旁贷。为此,我校教师查阅国内外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提出了以“情感教育”为核心理念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引导机制,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一个难点问题。针对留守儿童在学业、心理、行为、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众多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项研究。在查阅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校教师另辟蹊径,提炼了以"情感教育"为核心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引导策略,来丰富留守儿童研究宝库,以期对广大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中共中央政治局2010年6月22日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作为教育工作者,响应党的号召、应对教育热点问题,责无旁贷。为此,我校教师查阅国内外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提出了以"情感教育"为核心理念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引导机制,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转型,滞留于农村的留守儿童群体的健康成长问题引起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为此,我校通过问卷、访谈、走访等形式在学业、心理、行为等方面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成长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举措、丰富了留守儿童教育宝库。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转型,滞留于农村的留守儿童群体的健康成长问题引起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为此,我校通过问卷、访谈、走访等形式在学业、心理、行为等方面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成长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举措、丰富了留守儿童教育宝库。  相似文献   

11.
教育改革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班主任应该通过建档立卡,对他们采取多种方式的切实关怀,为留守儿童送去关爱,使其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不断转移,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开始凸现,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因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缺位、社会教育的缺乏等原因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心理问题,应整合社会资源,净化学校社区环境,强化家庭教育责任,改进学校教育方式,共同关注和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空间,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在给新农村建设带来源源不断财富的同时,也给农村教育带来一些新的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就已经成了学校教育的新课题.这个新课题的出现,班主任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留守儿童的快乐成长中已经缺少了最急需、最伟大的父爱和母爱,心理受到极大的打击和伤害,这时候,班主任那慈祥的关爱显得特别重要.应怎样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快乐成长,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几点经验,就是要认真开展好“一问、二进、三在、四乐”四项活动.  相似文献   

14.
关爱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重要的使命.本文从课堂内外等方面谈论了如何解决留守儿童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  相似文献   

15.
我校现有留守儿童1368名,占在校生的55%强.因此,我校就农村留守儿童亲情关爱模式进行了创新研究,同时创建了留守儿童亲情服务中心,让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一、开展因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力度不够且亲情缺失的问题进行关爱,使"留守儿童亲情服务中心"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 (一)模拟家庭 为了补偿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不力,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关爱,设计模拟家庭活动.即:每位教师认领几个留守儿童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给予照料和关心,并在节假日、学生的生日等特殊日子,把他们带回家,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照顾他们,让他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得到亲情般的关怀.我校有的老师利用主题班队会给学生过生日;有的老师在学生生病时送学生去医院看病,学生打吊针时守着学生;有的老师经常经常同留守学生在同一寝室睡觉,这些无声的爱唤回了学生缺失的亲情,同时帮助她们找回了自尊、自爱、自强.  相似文献   

16.
留守儿童由于从小缺少家庭关爱和社会关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了他们在学习、心理、道德上的缺失。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是祖国的未来,现在留守儿童分布范围之广,数量之多,问题之重,已使之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值得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据调查显示,重庆目前有235万名留守儿童,其中,一小时经济圈占18%,渝东北和渝东南"两翼"地区占82%,有9个区县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10万人以上.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生活在农村的新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的现状令人担忧。如何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福利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对留守儿童成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探索一条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福利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浅谈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守儿童普遍缺乏良好的思想品质。在生活、学习上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不强,性格孤僻、自私、冷漠,以自我为中心,悲观、厌世,道德品行差等现象。加强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与探索,积极引导留守儿童在生理,心理上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十分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党和政府、社会各界要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尽量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让这个特殊的群体感受到关爱,走出困境,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校是一所新兴的城乡结合部小学,学生来自县城周边农村或者偏远乡村,调查显示:我校学生中留守儿童就有942多名,占全校人数的48%,这些留守儿童中31%住在出租屋里,86%的孩子接受隔代监护,26%系单亲监护,2.3%系寄养监护。学校在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同时,也通过代理家长等方式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工作,但是,留守孩子中呈现出来的孤僻、自卑等消极情绪,对学习的被动、厌恶,甚至恐惧等心理,以及叛逆、偷窃等不良行为习惯依然存在,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经调查,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留守家庭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