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画的色彩语言独特,强调主客观的统一;西方宗教绘画语言简单且象征,疏离现实生活;油画的出现加强了绘画语言的表现力;古典主义绘画是严谨的现实主义绘画,是西方绘画科学性语言的典范,但有“重形轻色”倾向;印象派绘画完成了色彩变革,创立了现代写生色彩学;近代画家们都把色彩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观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傅斯年人格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斯年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群体中一位有现代思想又有浓厚传统名节意识的典型代表。在其人格构筑中,呈现出中西方文化的许多精神内涵。是中西方知识分子人格的集合。但是,从支配傅斯年一生的价值取向来看,他身上突显的却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所形成的人格观念。本文首先列述了傅斯年人格结构中的“大一统”观念与维护国家独立的民族情结。继而分析了傅斯年在群体观念影响下所表现出的以天下为心的情怀。进而论述了傅斯年以“忠君”为核心的向心观念及其依附变异的文化品格;最后就傅斯年人格精神所呈现出的道德价值作了扼要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艺术领域中,艺术观念的更新—现代艺术现念的确立,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意识形态和艺术发展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西方艺术观念的更新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次,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意识形态领域盛行的各种哲学、美学思潮对西方艺术观念的更新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最后,艺术发展自身的内在规律在某种程度上正体现在艺术的内容特别是形式的不断变化之中,所以艺术现念的更新也是艺术发展自身的要求。尽管现代艺术观念中的某些主张与构成原因的诸因素并不完全直接统一,但总体上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对“生命”内蕴的探掘,是现代小说中普遍存在的艺术命题,尤其是在鲁迅小说与“乡土文学”中,更显示出独特的审美价值。从鲁迅的第一声呐喊《狂人日记》起,到沈从文全部表现“生命”主题的小说。呈现着一条清晰可寻的艺术脉流。这条艺术脉流的开拓者是鲁迅,承继者是乡土作家群和沈从文。 (一) 二十世纪初,西方现代工业文明以强有力的历史脚步跨入封建古老中国的土地,随同它的文化一起,西方现代主义的哲学想潮、美学理论、文学艺术也吸引了中国第一代知识分子。在文学领域,“不是中国作家用现实主义精神去吸取西方现代主义技巧,而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可以约略概括为从“朝代国家”向“民族国家”过渡的历程。在此历程中,除了西方武力入侵这一重要的强制因素外,由中西文化交融所致的文化观念之变异绝不可被忽视。西方文化传播中,世界地理知识的传入挑战了中国自古以来的世界秩序观念,对近代中国“国家”、“民族”观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观念艺术源于20世纪西方,迄今已发展成为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作为一种“讽喻”或“寓言”的新型艺术形态,观念艺术涉及到如何重审艺术自身以及艺术与哲学、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宗教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的艺术史哲学问题。在文化虚无主义盛行的当下,中国观念艺术呈现出鲜明的入文关怀与泛宗教倾向,是人们寻求精神皈依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7.
问世于20世纪初的“写情小说”,文本呈现出“联系古今”、“融通中外”的特点。“联系古今”表现在作品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婚姻、伦理道德观念予以继承的同时,融入了作家对当下时局、政治的关照和对新的文化背景下的婚姻问题的思考;“融通中外”则体现于小说沿用传统艺术手法的同时对西方小说艺术手法的借鉴。对传统的继承使才子佳人小说的余韵得以在写情作品中体现,新思考的融入和对西方小说艺术手法的借鉴,对传统才子佳人小说来说,则又是一种变相的解构。  相似文献   

8.
张艺谋的电影艺术谋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色彩在张艺谋的电影艺术中,是一种人化了的意象性地建构现代“神话”的艺术符号,这种形式化的电影语言不仅是人物性格的需要,是他营造现代“神话”的底色,而且具有一种生命精神、人文关怀和民族魂魄的张扬。从张艺谋的审美选择的动态过程来看,这又体现出某种走向生活原点,向自然的特征,同时,这种艺术走向又与传统和西方文化相关联。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以来的西方文学中,教士形象经历了一条复杂变化的轨迹,成为了历史转型时期的一类尴尬群体。总的说其特征是由歌颂意义的“灵魂导师”变成了批判意义的渎神先锋,这是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精神不断发展的结果。而能为世俗与宗教共同接受的另一类“好教士”则体现着西方现代社会对道义与理想的呼唤。  相似文献   

10.
自然·自我·自由——艺术的三个象征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象征”的视角 ,将艺术理解为对世界的象征性表达。象征意义的投射有三个维度 :外部世界 ,即“自然” ;内心世界 ,即“自我” ;理想世界 ,即“自由”。从这三个交错的维度观照艺术 ,可以将摹仿论、表现论和形式论融汇于同一参照系 ,而古代艺术、近代艺术和现代艺术在表现主题上的变迁 ,则是象征关系在这个三维框架中的解构与重构。  相似文献   

11.
产生于“五四”时期文化背景下的巴金作品的艺术功利观,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分为前后期,其内涵特征是各不相同的:前期体现在对于英雄悲剧人物的描写上;后期则表现在对于凡人悲剧形象的塑造中。巴金对艺术功利“善”的追求,也凸现了他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西方建筑文献的比照之下,通过对明清建筑文献中的评价特征的分析,探讨古代中国建筑文献中所体现出的建筑观念,以及近代社会现代转型中建筑观念的深刻变化的性质和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艺术表现风格呈多样化发展,促使艺术院校的油画教学日渐更新。“写实”与“表现”的冲突与调节成为教学中谈论较为集中的课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重视表现。一反中国传统的以契斯恰可夫影响为主的注重写实的教学体系,着力于采用西方现代具有表现意识的艺术形式。第二、重视传统。固守传统写实方式的教学,排斥西方现代表现性的艺术形式。第三、折衷方式。既保持传统,又吸收西方现当代具有表现观念的教学方式。现代表现倾向的绘画与中国固有的写实倾向的绘画之间的冲突,引发出油画教学上的前所未有的多…  相似文献   

14.
在十八世纪以后,“经世致用”思想促进了龚自珍、魏源等地主阶级改革派思想的形成,影响了一代士风,促进了向西方学习,更新了社会观念。而不同的政j台集团,又表现出对这一思想的认识差异。近代知识分子在吸收西方文化思想时,总是循着传统文化,去寻求中西学的结合,从而提出“中体西用”的观点。探究“经世致用”这一传统思想在近代的演变轨迹,对于如何真正解决中西学的结合问题,是富有启迪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近代学人提出的“学术独立”观念,一直是中国社会颇具争议的问题。事实上,立于近代语境中深入考察,其涵义实多歧而微妙。它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一个侧面,寻求中国学术能独立于西方;也是近代学人追求学术自由的一种反映,吁求学术能独立于政治;更是近代学人治学态度的体现,对实用价值的一种超越,即学术能独立于“致用”。  相似文献   

16.
:2 0世纪的西方文学不是一个时间的概念而是一个性质的概念 ,是在西方社会“物的意识”弥漫下作家发掘人的本质、认识人的特征的产物。它深刻地体现着 2 0世纪西方作家认知模式、文学观念、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根本性转变 ,并确立了文学作品的现代主题 (对现代人生存状况的独特理解、强调荒诞境遇中人的自我意识、探索现代人独特的精神风貌 )和现代艺术表现方式 (热衷内心抒写、非理性意识的哲理化凸现、注重现代人的情绪结构的表达以及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和创新性等等 )。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中现代主义观念的出现是从晚清文学游戏观的出现开始的。这也是梁启超文学“新民说”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文学观念。它与西方康德、尼采等现代主义美学思想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在其演变发展中逐渐成为中国早期现代主义文论的话语表达,并最终体现为王国维的“无用之用”文学观的诞生。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初期起弗洛伊德就在小说观念领域悄然发动了一次革命,他把自己的“深层心理学”理论延伸到了小说理论研究和批评之中,明确肯定了“心理小说”的人性意义和现代审美价值,并从“无意识”表现的历史存在揭示了西方小说史的心理学本质,对西方古典主义的小说创作原则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有力地影响了西方现代小说家的理论立场和创作观念。但其理论和批评中过于浓厚的“泛性论”色彩和古典主义传统的余波又阻碍了弗洛伊德小说思想与西方现代小说创作批评界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历史上,元代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朝代。中国传统文化中凝结于礼乐制度的整体性和集体性在多民族文化共生的社会环境中开始发生裂变,新的文化价值观念日益萌生,元人的艺术观念因此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内蕴。元代艺术家在继承了儒家传统“抒情言志”艺术观念的同时,更赋予“情”在艺术活动中更加广泛的内蕴,表现出对于情感的本体确认、对于个性情感的张扬和对于世俗情感的肯定等鲜明的时代特征,推动了中国艺术和艺术观念向近代的演进。  相似文献   

20.
丰子恺的文章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有着独特的文品。诚如他本人在《儿女》一文中所说:“近来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佛心、童心、诗心,三心构织成其艺术追求上的三昧境界。“艺术三昧”就是“多样的统一”,即“在一笔中已经表出全体,在一笔中可以看出全体,而全体只是一个”①。三心交织,使丰子恺的文章在千姿攒动、万态纷呈的现代文学史上成为了鲜明的“这一个”。细究丰子恺的文学作品,不难发现他的佛教思想其实相当杂驳。禅宗、唯识宗、净土宗、律宗在他身上巧妙地结合起来,最终体现出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