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6,(2):97-105
唐宋时期,随着富民这一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国家荒政愈来愈依赖于"劝富济贫"。从唐中叶到长庆前后,是这一政策从逐步出现到基本形成的时期。这时的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开始重视"劝分"之政,具体实施时区分富民赈粜与赈贷等情况,依据经济规律保护赈济主体的正当利益。自此之后,"劝分"之政被地方政府运用得更加频繁,但整体来说,富民仍然只参与到救荒的部分环节。至宋代,在中央政府的鼓励下,地方政府对富民采取了更为全面的"劝分"措施,或实行"纳粟授官"和优免赋税,或由地方官员垂范和规范民间赈借行为,或强制劝赈并倡导富民群体联合救灾等,由此在社会灾荒救济的各个环节均充分发挥了富民的作用,使之成为国家荒政之"第一策"。而由富民阶层的崛起导致国家荒政变化的"社会的国家化"和"国家的社会化",应反映了唐宋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刘军 《兰州学刊》2005,46(5):4-6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以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解放思想,大胆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中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弊端,重新发扬传统义利观中利民富民的合理思想,提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光辉命题,认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共同富裕,富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富民观已非传统儒家思想中空想主义的富民观可比拟,而是包含了许多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自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等极具价值的思想,以及学以致用,"志在富民",跟踪现实,从实求知的治学思想和治学方法,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高度重视和好评,并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费孝通以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成为一代学人的楷模。  相似文献   

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富民思想和富民政策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群众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理论和政策亲切地称之为"富民思想"和"富民政策"。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思想及其相关政策,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国家的性质,体现了改革开放和发展的目的,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富民思想和富民政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符把富民视为治国的中心问题,提出"为国者以富民为本"的基本思想.富民的根本途径是农工商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效率,增加社会财富总量;同时限制非生产性活动,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把节制奢侈性消费作为保持富足的重要环节.他的富民观对我们今天治国安邦、富民强国、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贽基于"人必有私"的自然人性论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充分肯定人们满足物质欲望和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强调义由利生、利在义中,批判重农抑商,赞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鲜明地体现了其经济伦理思想的时代特征和启蒙色彩。也因此,李贽主张重商富民,提倡听民自利、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至人之治",从而既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又突破了传统的富民思想。  相似文献   

7.
考课标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其中"品行"标准的确立经历了较长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考绩仅重视官员的政绩而轻视其品行;秦汉虽出现注重官员品行的萌芽,但品行尚未被正式纳入考课标准;魏晋借助九品中正制的平台和法律儒家化的背景而逐渐将品行纳入考课标准。品性考课标准的确立,反映了儒法两家的考课思想及其标准由冲突走向融合,彰显了中国古代皇权政治的治国理念和施政方略出现新变化。  相似文献   

8.
王夫之、唐甑是清初具有启蒙思想特质的功利主义思想家。他们在对传统义利思想进行批判与反思的基础上,以自然人性论为逻辑起点、以"义利双行"为价值导向、以"富民""公天下"为目标的功利主义思想,表现出既同又异的个性精神特质。这种思想冲击了封建专制政体,促进了思想的解放,经济的繁荣,具有启蒙之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旅游是针对传统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因其贯穿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在旅游产业中的具体体现。加快发展青海生态旅游业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而且对于提高青海知名度、强化旅游"富民"功能、加快推进生态立省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富民思想——齐文化的价值内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越 《东岳论丛》2006,27(6):210-215
齐国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有着长达800年的辉煌历史,其根源是富民思想的提出及实践。齐国的富民思想从实践层面上看,它是使齐国在短时间内崛起并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从理论层面上看,它符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文化层面上看,它不仅对秦汉及后世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有着巨大影响,而且对在中国占据两千多年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富民思想是齐文化中的精髓,也是其最具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
民富国强,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理想。完全可以这样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富民工程。因此,人民群众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亲切地称之为"富民思想"、"富民政策"。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民富国强"的理念。坚持"富民为先",表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又向前迈进一步,也是新时期党的富民思想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德治思想是先秦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它以人性论、民本论为其理论基础,以为民表率的君德思想、保民富民的民生思想以及宽猛相济的社会治理思想为其主要内容。在当今社会,正确反思和清理"德治"与"人治"的关系,积极挖掘和总结先秦儒家德治思想的精华,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是以富民为主角、以富民无处不在为社会背景所展开的文本写作,这正是宋代"富民"阶层崛起、"富民社会"逐步形成的历史图景的文学叙事。《水浒传》所描述的富民并非"由富而贵"实现阶层上升的群体,而是力图"以富求贵"却难以达到目标的群体。他们大多数人走向为吏之路,说明了"富民"阶层在成长过程中寻求社会地位上升之路并不容易,他们试图通过多元化的选择在基层社会获取更好的生存环境和一定的社会地位。当这些努力未能达到目标时,他们剑走偏锋试图走"造反招安"之路达到"做大官"之目标。《水浒传》"造反招安"的故事叙述,深刻反映了宋以来中国传统社会"富民"阶层对社会地位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4.
张弘 《阴山学刊》2009,22(3):59-62
魏源的富民思想与19世纪上半期以及历代的富民思想有所不同。主要包含了商品经济,重视富民并鼓励他们消费和向西方学习先进文明的“师夷”思想等。这些思想在当时的中国虽然还没有完全实施的土壤,也不可能使广大民众尽快富裕,国家强盛起来,但是它从近代中国的实际出发,为近代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化起到了启轫作用。  相似文献   

15.
贯彻"三个代表"精神,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南京必须走"富民强市,加快发展"之路.面对当今的宏观经济大环境,创业强市已成为全市人民实现全面小康的迫切之举.本文从南京的现实状况和发展思路出发,提出了创业强市的四大对策.认为南京要顺利实现"富民强市"的战略目标,个人要从思想上增强创业意识,从行动上慎选创业道路;政府要以转变职能为契机,改善创业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在全市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自主创业"的全民创业氛围.  相似文献   

16.
贯彻"三个代表"精神,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南京必须走"富民强市,加快发展"之路。面对当今的 宏观经济大环境,创业强市已成为全市人民实现全面小康的迫切之举。本文从南京的现实状况和发展思路出 发,提出了创业强市的四大对策。认为南京要顺利实现"富民强市"的战略目标,个人要从思想上增强创业意 识,从行动上慎选创业道路;政府要以转变职能为契机,改善创业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在全市形成"政府鼓励 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自主创业"的全民创业氛围。  相似文献   

17.
礼教论     
吴天明 《学术论坛》2023,(6):106-115
礼是社会公认的集责任、权力、义务于一体的角色身份定位和全部行为规范的总称。广义的礼为全民之礼,规范全民,本质为人性,与动物本能相对而言,底线是利己不损人;狭义的礼为君子之礼,规范治国官员,本质为治国富民,与全民之礼相对而言,底线是利人利己。广义的礼学为民俗学、伦理学,狭义的礼学为治国富民之学。广义的礼教教育全民做人做事,为民俗学教育、伦理学教育;狭义的礼教教育官员治国富民,为国学教育。君子之礼来自全民而又高于全民,大大提高了全民的道德水平和规则意识。清末民国时期以“礼教”之名,将礼制、礼法、礼学、礼教等全部污名化,固然有解放思想、释放活力、结束帝制、创造共和的进步意义,但亦使社会行为失范。  相似文献   

18.
魏源是中国近代著名进步思想家,爱国主义的情怀贯穿于他的经济伦理思想。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他在价值观上批判了宋明道学家空谈心性的道义论,主张"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的义利观,同时在治国理政上将这种义利观具体化为"便民""富民""利国"的价值追求。在消费伦理观上,他力图将继承儒家传统和发展商品经济结合起来,既坚持官员和穷人要节俭,又主张富人消费,以拉动经济。  相似文献   

19.
人类文化史已经证明,任何一种思想或理论,都可以找到它的历史源头。社会主义的富民思想也是源流有自,它的演变发展并未随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的转换而中断,相反,寻求富裕、获取幸福的观念,占据了所有社会主义思想家们的头脑,把富裕看作是拯救人间一切苦难困顿的生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后,在几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思想家们对社会主义、对富民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社会实验乃至于参加革命斗争,探索实现人类美妙梦想的道路,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思维资料。笔者试沿着他们的思维轨迹,探讨其富民思想。空想家们富民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社…  相似文献   

20.
在明代救灾中,为了充分调动民间救灾力量,明政府施行劝赈.在执行明政府劝赈政策时,官员们首先遵循民众自愿的原则,然而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强制逼迫的情况也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在劝赈过程中,一些灾区官员公开捐出自己的俸禄,给民众作出表率.有的官员亲自深入民间规劝民众力所能及地为救灾作出贡献.在劝说的过程中,官员均能注意劝说的方式方法,如勤政以感动民心、不扰民、消除富民的顾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