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良好的心态 你的心态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一个人能否成功,就看他的态度了!成功人士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别就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  相似文献   

2.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宽度;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所以,你就勇敢地面对即将开始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3.
也许你对将要直面的场合做了精心的准备,对将要说的每一句话都熟记于心,也许你是一个睿智的人。但在社交场合中,总会天有不测风云,遇到突发或意料之外的事情:要么是自己言语失态,要么是对方反应出乎意料,要么是周围环境让你猝不及防……如果这时不能从容应对,则难免尴尬至极。相反,如能运用你的辩才,巧妙应对,从容突围窘境,化尴尬为展示自己的佳境,则  相似文献   

4.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书藉:《处世100条》《与人友好相处的秘诀》。我们记住了许多条条框框的法则,但仍然觉得盲人摸象——不得要领。社会是复杂的,人的内心是微妙的,且瞬息万变,能不能找到一把处世的金钥匙呢?美国的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内基说“能”。金钥匙就是了解人类的本性,在交往中顺乎人类的本性,满足他人的愿望,就能在交往中如鱼得水。本性之一:人人最关心的是“自我”当你看一张包含你的集体合影时,你首先寻找的是自己;当你打听学习成绩时,最先打听的是你自己的成绩;当某住宅失火时,你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家,亲友…  相似文献   

5.
“你是以为你是谁?”面对敢于顶撞自 己的下属,领导露出的是一脸 的鄙夷。 “你以为你是谁?”面对飞扬跋扈的 老板,职员露出的是满脸的无奈。 强者的嘲讽,弱者的自艾,使得“你 以为你是谁”被涂抹上了一层深厚的流 行色。 西哲有言:“认识你自己’;中哲有 言:“人贵有自知之明”。从哲学意义上 说,喊一句“你以为你是谁”倒是清醒的 棒喝。 “你是谁?”你就是你。你就是一般 中的“个别”,你就是人群中的“这个”,你 摆脱不了“关系”的网络,你逃离不掉“环 境”的制约。你只能干力所能及的事情, 你只能在既定条件下生活。揪…  相似文献   

6.
刘威麟 《人才瞭望》2016,(11):83-84
某天和一位朋友之间的对话蛮有趣。先强调这位朋友并非“嗜赌”,只是闲时老习惯不改,喜欢和老朋友三五成群,在红茶店一边喝饮料一边玩牌,或者和亲友上上牌桌玩个几圈。
  某天,他对我说:“你真的很‘敢赌’耶。”
  他很钦佩我的勇气,因为我竟然敢辞掉金融界的全职工作,自己去开一家公司。  相似文献   

7.
你能够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吗?无论你具有怎样的品质,谁也不能作出肯定的判断。不过,由美国西北互惠保险公司与布劳恩教授共同设计的一项测验,可以为你提供重要的指南。  你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吗? 西北互惠保险公司的调查表明,50%的企业家把自己列为初到当地闯荡,而具有同样背景的雇员仅为23%。口答“是”,+1分;回答“否“,-1分。  你上学时曾经是优等生吗? 令人惊奇的是,几乎没有一位企业家将自己列为学校的优等生,而受雇于人的经理中,倒有2/3这么做。另一些研究也呈现出相同的模式。口答“是”,-4分;回答“…  相似文献   

8.
通往领导的道路好多,但自我认识是一条最为重要、最为直接的途径。“认识你自己”这个词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罗马诗人奥德维、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和苏格拉底的文章中、出现在基督教的论文中。一位学者说,这是莎士比亚所谓的“端正的道德和宗教的粮食”的一部分。 “认识你自己”这个有预见性的著名格言,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历史之中。从英国著名诗人乔叟说的:“能够认识自己的人具有大智大慧”,到近代思想家科威说的:“真正的成功是战胜自己。”等精辟的论述,足以证明 “认识你自己”的重要性。怎样才能客观地公正认识自己呢? 一、找…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很多场合流行一句话:“你以为你是谁。”这句话实际上就是告诉你,你不是谁,你只不过是一个平平常常的自己。 那么这个“谁”到底又该是谁呢?这就要看说话的背景了,比如,你想给某个亲友弄个一官半职,有人说“你以为你是谁啊”。这个谁恐怕得是县长市长,或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10.
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一位是宫本武藏,一位是柳生又寿郎。宫本是柳生的师傅。当年,柳生拜宫本学艺时,曾就如何成为一流剑客请教老师。柳生说:以徒儿的资质,练多久可以成为一流剑客?宫本答:至少也要10年。柳生一听,10年太久,就说:如果我加倍努力,多久可以成为,流的剑客?宫本答:那就要20年。柳生一听还以为自己的努力还不够,就说:如果我夜以继日一刻不停地苦练,多久可以成为一流的剑客?宫本说:如果这样的话,你就只有死路一条,哪里还能成为一流的剑客?柳生越听越糊涂,他真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这时候…  相似文献   

11.
小幽默     
一笑 《人才瞭望》2014,(3):27-27
谁有钱 三位“高富帅”比谁有钱,一个说:“我经常开宝马和我爸飙车。”另一个说:“我家用人全是菲佣。”最后一个说:“每次足球比赛,我都赌中国队赢。”另外两个无奈地说:“好吧,你有钱。”  相似文献   

12.
平凡最难     
林清玄 《人才瞭望》2016,(17):83-83
与几位演员在一起,谈到演戏的心得。有一位说:“我喜欢演冲突性强的人物,生命有高低潮的。”另一位说:“怪不得你演流氓演得好,演教师就不像样了。”  相似文献   

13.
执著与固执     
众所周知,“执著”是褒义词,“固执”是贬义词,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区别?很多人都说不清楚,因为执著和固执都是坚持己见,不听从别人的意见。有人笑称:如果最后你成功了,那你就是执著:如果失败了,那你就成了固执。但两者的本质差异到底在哪里呢?一位心理学家告诉我:“执著的人,坚持的是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固执的人,坚持的则是自己的情绪和做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再走半步     
你听说过“高尔丁死结”吗?据说当初制造这个死结的人设定:谁解开了这个结,便让他做亚洲王。成千上万的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智能双全的亚历山大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解开这个结,可是他用了许多办法却没有奏效;突然他心头一亮“我不能总走别人的老路。我得自己想个办法把这个结弄开。”于是,他挥起手中的宝剑,将结分为两半。这时,一个纸团滚了出来,上面写着:“无论多么难做的事,只要你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和办法,都可以做成。祝贺你,伟大的亚洲上王。”后来人们才知道,这是一个“无头结”,除了用利刃割开,再…  相似文献   

15.
平凡最难     
与几位演员在一起,谈到演戏的心得。有一位说:"我喜欢演冲突性强的人物,生命有高低潮的。"另一位说:"怪不得你演流氓演得好,演教师就不像样了。"还有一位说:"每次演悲剧就感觉自己能完全投入,演得真是悲惨,可是演喜剧就入不了戏,喜剧的表演真是比悲剧难呀!"另一位这样答:"那是由于在本质上,人生是个悲剧,真实的痛苦很多,真实的快乐却很少。"  相似文献   

16.
如果注意以下五种迹象,你将会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停止挣扎,另外寻找一份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一、怀疑自己不合格工作感到痛苦。实际上这可能是自已工作表现不佳而又总不愿去认识的一种心理反映。因此应该扪心自问:自己到底干得如何?即使你没有得到公开的回答,仍然可以发觉一些蛛丝马迹,表明你的工作没有达到一定标准。你可以请老板对你的表现作一个评定,以确定是否仍符合他的要求,或者是请教一位精明且诚信的同事(最好他的级别比你高)为你作一非正式但保密的评估。如果你从哪一方面都得不到建设性的意见,但不知为何仍感到你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怎样认识人才 长期以来,人们在谈论人才的 重要性以及重视人才的迫切 性,谁也不怀疑人才效应与事业发展的密切关系,但在实践中对如何认识人才却众说纷坛。例如,有人认为,人才是指具有为各项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也有人认为,人才是指超越自我利害关系而又能驾驭某一群体的人;还有人认为,人才是指具有较高学历或较高职称和职务的人;再一种说法是,人才是指具有从事某种实际工作能力的人。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 邓小平同志说:“不要因为他们不是全才,不是党员,没有学历,就把人家埋没了。”按照小平同志的教导,我…  相似文献   

18.
奥巴马是在公开场合讲段子的高手,喜欢讲段子的美国总统不仅奥巴马一个。美国前总统里根就曾给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讲过段子。这个段子说的是,一个美国人和一个俄国人争论谁的国家好。美国人说:“你瞧,在我们国家,我可以直接走进椭圆形办公室,我可以敲着总统的桌子,对他说:‘总统先生,我不喜欢你的治国方式。’”  相似文献   

19.
儿子对父亲说:“爸爸,我们学校成立了乐队,我想去参加!”父亲说:“好事情,我支持你!”儿子为难道:“但是乐器要自己带!”父亲盯了儿子半天,递过一根筷子。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儿子,咱家穷,你能不能争取当个指挥?”  相似文献   

20.
记得我刚到镇政府上班不久,一位领导就曾对我说:“小李,你刚参加工作很多东西都要从头学起,比如讲话,可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艺术啊!讲得太直不行,会得罪人;讲得太实不行,没人爱听;讲得太粗糙了也个行,别人说你没水平……” 我闻言不禁愕然。有一次我在办公室值班,一位农民前来反映自家的宅基地被村干部强占的问题。我听了义愤填膺, 真想大骂那村干部一场。这时,一位老同志插话了, 他对这位农民说:“老大哥,你先回去,针对这件事情,我作三点答复:第一,大家要本着“以和为贵”的原则来处事,你回去后不要到处惹是生非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