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是笔者对卡力岗地区民族志调查系列报告之一,即卡力岗回族村的田野调查报告.报告以卡力岗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德恒隆乡两个分别操藏语、操汉语的回族村为个案,首次全面展示了卡力岗回族村的民族构成、语言使用、居住规律与宗教信仰状况等;辨析了卡力岗人的概念,诠释了卡力岗人这个特殊回族群体的民族认同观.卡力岗回族村的人类学调查,反映了我国回族形成与族源的多元性,印证了回回民族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特质紧密结合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2.
对于理解中国西北「回」、「藏」族群文化长期互动关系的发展过程而言,分布在青海东部化隆、循化等地境内卡力岗山区的「藏语穆斯林」现象,确实能够提供出一个具有结合当代族群史与民族学(人类学)学科研究特色的观察案例。如果从族群溯源研究的观点看来,此一观察应该具备以下三个论述面向:一、在历史记忆的展现方式上,「昔藏今回」或是回民祖源的争议,都必须面对藏文化如何与穆斯林文化并存适应的事实;二、从花寺门宦太爷马来迟于清乾隆年间至卡力岗传播伊斯兰教的传说开始,经过格底目、苏非主义等老教到今日伊赫瓦尼新教,当地宗教意识的变迁意义及其对于穆斯林我群意识所产生的形塑过程;三、当代大陆民族识别下,回族与藏族的法定少数民族身份,对于「藏语穆斯林」的族群认同意识的巩固,及其所引发的族群边缘研究意义的讨论。而这种以卡力岗「藏语穆斯林」的族群溯源研究的论述模式,亦有助于扩大并深化当代中国西北族群与社会文化史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陈华文教授从事民俗学研究和教学二十多年来,在区域民俗学和理论民俗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并以严肃朴实的实证研究和勤劳执著的理论探索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根据院党委、院行政的安排,青海民院调查组于1997年7月前往扶贫点—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分3个小组,各由乡上1名领导同志带队,共走访调查16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100余户农家,以及15所学校和宗教寺院等,采访对象有乡村干部、农民、教师和宗教人士等共200余人次。当地群众说,这次调查是人数最多、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宽的一次。一、德恒隆乡概况德恒隆乡地处化隆县南部的卡力岗山区,距县城40公里,东西长23公里,南北宽19公里,总面积265.51平方公里,折合39.4万亩。地形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境内山峦起伏,…  相似文献   

5.
针对二十多年来中国医学人类学的发展,从论文数量、研究问题、人才培养、社会相关性等角度,阐述其演变历程、现况和主要动态,提出一部分可以进一步开发的研究题目。  相似文献   

6.
二十多年来,基诺山上的基诺族人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如果说,二十多年的风火给基诺山留下某些痕迹和带来某些变化,那么,二十多年的实践则使基  相似文献   

7.
民族意识对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重大影响。近二十多年来,民族意识研究在我国逐渐成为民族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民族意识进行界定。现有研究以思辨为主,较少有实证研究。未来可以进行更多的实证研究,研究中既要关注本民族群体的意识,也要关注中华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工人阶级队伍的问题,在民族地区一直是令人注目的大问题。我们就这个问题访问了劳动人事部部长赵东宛。他说:“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后,我们组织了有关人员认真学习研究了这个法的规定,在工作中采取了一些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使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能被吸收为干部,使更多的少数民族干部能被提拔到领导岗  相似文献   

9.
走近卡力岗     
卡力岗是一座大山的名字,它隆起于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的南面,横亘于黄河北岸,以绵延百里之长、海拔三千四五百米之高而雄踞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界处,是青海省典型的干旱山区,生存环境的恶劣与宁夏的西海固不分上下。  相似文献   

10.
青海化隆操藏语回族调查马秀梅一、操藏语回族社群的形成化隆县有10万回族,其中群科、卡力岗等地的回族使用藏语。而且这些回族聚居地区的所有村庄是藏语名称,如卡为岗的德恒隆、黄吾具、措扎和群科乡的格尔麻、文卜具、乙沙等。全县用“吾具”(部落)一词命名的十几...  相似文献   

11.
马尚林 《民族学刊》2017,8(2):49-55,110-112
基于笔者2012-2013年在四川松潘、云南迪庆、甘南合作、西藏昌都的田野调查,从动力机制和制度保障两个维度考察藏彝走廊形成回、藏和谐民族关系原因.认为生活在藏彝走廊的回、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互动中形成了经济上的互补、文化上的共融,加上党和政府的重视,民族政策的具体实施,回藏民族习惯法中合理、健康因素的作用,为形成回藏和谐民族关系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2.
马尚林  马良 《民族学刊》2016,7(4):79-85,127-128
The Hui and Tibetans, who are found in the Tibetan-Yi corridor, are the most nu-merous and widely distributed ethnic groups in China. They both have unique cultures and reli-gions, and are very influential ethnic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2010 demographic census, the pop-ulation of Tibetans in China is 6 ,282 ,187 . Most of them live i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while others live in ten other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s and counties, for example in Yushu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Qinghai, Tianzhu Tibet-an Autonomous County in Gansu and Muli Tibetan Autonomous County in Sichuan, etc. The popula-tion of the Hui is 10 ,586 ,087 , and they are dis-tributed in various provinces, prefectures, cities and counti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3.
沙儒诚率首届中国留学生前往埃及并担任指导教师,他在埃及所做的贡献主要有五方面:一、沟通云南回族与爱资哈尔大学及埃及官方的联系;二、成立爱资哈尔大学中国学生部;三、指导学生学习;四、投入抗日宣传工作;五、攻读教育硕士及演讲。  相似文献   

14.
本课题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青藏高原城市汉、回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特征,为提高青藏高原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提供心理卫生和心理咨询工作的依据,以全面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青海高原不同民族的体质状况,促进青藏高原地区各民族体质和健康水平改善,本文以"青海省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数据为研究内容,对生活在青海省的汉、藏、回、蒙古、撒拉和土族等不同民族成年人(20~59岁)进行体质状况评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各民族的体质达标情况从好到差依次为:蒙古族、汉族、撒拉族、土族、藏族和回族,各民族成年人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相互比较各有特点,这与不同民族的居住自然环境、生活习惯、体育活动等有关。为此,建议在青海高原地区应针对不同民族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加强体育锻炼健身宣传和健康指导工作,并深入开展体质研究,采取开发民族传统运动项目等多方措施,以促进青海高原各民族体质的增强。  相似文献   

16.
安多是一个多民族文化交汇地区,这里有汉、藏、回、土、撒拉、保安、东乡、蒙古等民族生息繁衍,在长期的交往互动过程中,结合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关系,本文立足田野调查和历史文献资料,归纳了对等互动型、经济互补型、包裹嵌合型三种主要的民族关系发展模式,并探讨了安多民族关系模式形成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大度民寺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度民寺是西夏京畿的一所皇家寺院 ,今天宁夏银川市郊的高台寺遗址可能和它有关。在西夏仁宗执政的乾年间 ,这所寺院中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兼习 ,党项国师与吐蕃国师并存 ,可以视为 12世纪末期西夏佛教状况的缩影  相似文献   

18.
阿华 《青海民族研究》2002,13(3):119-121
藏文手写体本教《大藏经》是藏族本教文献的集大成。它是藏传佛教和印刷技术传入藏区之前研究藏族的第一手重要藏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碑刻历来是我国民族研究最重要的史料之一。因此 ,收集碑文是我国民族研究的一个基础性的工作。我国各地的回族一般都拥有大量的碑记、碑刻。这些碑记、碑刻在我国回族和伊斯兰历史的研究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是回族和伊斯兰史研究最重要的史料。本文根据大量的调查 ,对广西回族石刻碑文作了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