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三堂会审》的译文分析,结合语用学理念,从词语、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讨论了译本中意义的有效传达和理解。由于翻译不是简单的文本转换,而是社会文化语境下的再创造过程,因此翻译对等理应包括语用对等。外译中国文化经典时,在语言形式对等和语义对等的基础上,增加语用对等维度,能更加全面、系统地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2.
无论就语音、词汇、语法而言,各种语言之间的差异都是显而易见的,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这种差异体现最为明显。各种语言之间除了差异以外,还有共性,这种共性就是各种不同语言之间所存在的共核。正是因为共核现象的存在,翻译中的对等成为了可能,对等是翻译中的基本要求,是译者在翻译时所努力达到的目标。翻译中的对等主要存在于语义层面和语用层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语义对等和语用对等。  相似文献   

3.
刘亚立 《理论界》2007,(7):153-154
翻译涉及两种语言之间不同文化的转化。通过文化对比,我们方可找出导致误译的根源,解决仅靠语言技能难以解决的问题,逾越翻译的障碍,杜绝译者因缺乏文化知识而无从下手的现象。本文以翻译理论为基础,阐述了要解决语义空缺带来的翻译问题必须从研究文化差异及翻译对等入手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以"备战"和"战备训练"的英译为出发点,对英汉两种语言作了语义,句法和语体差异的分析,从而说明翻译的过程中应顾及到原文语义的理解,正确的句式转换,以及对等的语体的采用三方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等效翻译理论为基础,从语义、语用、风格、内容和语言文化对等的角度对《在亚当之前》译文作了粗浅的分析,指出了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语言形式上,而且还表现在文化特征上。因此,翻译不仅是语际间的转换,而且也是文化信息的传递。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翻译转换过程中容易造成文化信息的丢失。翻译工作者必须对两种文化的差异有充分的认识,依据功能对等的原则减少译文信息的丢失。  相似文献   

7.
语义标记是根据一对对立的语言成分的语义特征进行定义的,一个有标记词比无标记词在词义上更加具体。语义标记的非对称现象指的是无标记项和有标记项在意义上的不等值。这种不等值在性别词语中也有所体现,形成了语义标记在性别词语中的非对称性。这种非对称性或是由两性的自然生理区别产生的,或是与社会对男女形象的刻板印象有关。因此,这种语义系统中的性别标记非对称现象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的文化观念以及这种文化中的两性形象和两性特质。  相似文献   

8.
英汉两个民族文化的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表现为语言差异。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等现象。本文从词语的概念意义、比喻联想意义及情感意义三方面的不对等,分析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从而说明深入理解词语的文化内涵对外语教学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试论文化与语言的不可译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吉 《江西社会科学》2002,(12):129-131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阐述语言的不可译性,通过大量的例证,说明翻译在借助语言这一多功能符号体系进行各种文化信息之间转换过程中,原语和译语由于文化差异只能做到相对的对等,不能完全绝对等值。  相似文献   

10.
翻译既是两种语言的转换 ,又是两种文化的对接。本文探讨了翻译中英汉两种语言之间词、词序、文化、语义等方面的问题 ,旨在摸索出语言翻译中相应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对目的语文化背景的了解是不可缺少的。本文从几种基本颜色即红、绿、白、蓝、黑颜色的本意延伸到它们在各民族文化中所象征的不同含义,由此以增强文化敏感性,使语言学习者在了解背景文化的同时注意翻译技巧,以便顺利实现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工具,文化则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不同民族在人文历史、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会在其语言上打下深刻的烙印。论文以英汉两种语言为例,在认知语言学等理论基础上,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词义民族性表现形式展开分析,研究了语言特别是词义中具有的明显文化特征,认为如果处理不好这种语言上的文化特征对于跨文化交际会造成“交际短路、交际失误、交际障碍”的影响,认真分析、准确运用语言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英语(以下简称中色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用来表达中国特有事物与现象的一种英语变体.它表达的是中华文化中最富文化个性的内容.由于在西方语言中没有对应词语,在双语转换过程中往往形成对应空缺现象,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障碍.中色英语就是因对应空缺而产生的.本文探讨了汉、英两种语言由于文化的差异所产生的词汇空缺现象以及如何实现两种文化对接的翻译应对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之间以相同或相似的语言形式传达不同的信息。因此,中国与西方进行交流时应注意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避免走进交际的误区。我们不但要承认差异、理解差异,还要学会逐渐地适应差异,将对方的文化融入自己的母语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5.
行之有效的外语教育实际上都是社区语言教育;没有社区支撑的外语教育则事倍功半。如果从社区实践的条件来划分第二语言教育,只有两类目标语言:一类是社区语言,另一类是社区外语言。前者可以学以致用;后者只是为了教学的目的。语言战略的视角不允许我们浪费宝贵的语言习得资源。语言经济学的视角提示我们语言教育规划的成本收益分析。当前的最佳选择是:放弃外语教育,全面开展社区语言教育。  相似文献   

16.
没有文化的支撑,则没有翻译行为的真正运行与实质性实施,而不同的国家的民族活动多样性与观念的多元化使其文化内容和形式呈现出多样性,通过翻译行为的实施去缩小差异,达成语言间的妥协。奈达从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五个方面归纳出语言中的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实则为两种语言转换时必定碰到的文化障碍,这种文化障碍在翻译行为的实施中则可视为文化限制。翻译行为的文化创造可在归化策略(转换法)、异化策略(直译法)、文化调停策略(意译法)、译注法、音译法、转换与重写法这6种方法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7.
王颖 《北方论丛》2000,(2):96-99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主要表现在宇宙观、价值观及道德标准的差异。不同文化中,在相同的场合,同一种交际功能可能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实现。同一句话实施的言外之意可能不尽相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推断出不同的会语蕴涵,从而得出不同的理解。如果对此缺乏了解,误用了语言表达方式,使对方产生误解,称为语用失误。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要求教师在教授外语时,还要着重向学生介绍所学外语的民族文化,让学生意识到  相似文献   

18.
藏文佛经的翻译及集结而成的藏文《大藏经》是藏传佛教文化的百科全书。藏文《大藏经》与国内汉文、蒙文、满文、西夏文《大藏经》相互校勘,互译互补,促进了兄弟民族的文化交流和祖国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语言风格作为文章风格和文学风格的基础 ,对诗歌艺术风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共性的角度讲 ,杜诗语言风格主要体现出两个方面的特征 :(一 )语言风格的选择与不同的表达内容及交际对象相吻合 ;(二 )多种语言风格在杜诗中形成有机的对立与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