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共政策的执行总是嵌于特定的制度背景之中,执行的过程和结果除了受到政策自身的规范和约束以外,还会受到更为广阔的制度背景的影响.公共政策与制度背景之间的规则嵌入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执行主体和目标群体之间进行调适的可能或空间,并进而影响到执行的过程和结果.成功的政策执行,依赖于公共政策及其执行方案所提供的激励结构与制度背景之间相容关系.因此,政策制定者或立法者在制定公共政策以及设计执行方案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广泛存在于文化、传统、习俗以及正式规则之中的制度背景,以及它们对不同政策主体所产生的激励结构.  相似文献   

2.
政策失效是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政策注意力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是政策主体的精神活动在公共政策上的集中程度。政策注意力不足是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失效的重要原因。通过提高政策活动主体对政策的关注程度来减少政策失效,实际上是对政策注意力进行争夺。从政策执行机构、执行人员和目标群体的角度提出政策注意力争夺的方法,为政策执行扫除障碍,从而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嵌入式政策执行研究——政策工具与政策共同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很多公共政策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执行效果,然而,大多数的执行研究,忽视了政策执行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过程.从嵌入性的角度看,政策执行嵌入于其所处的社会脉络之中,政策执行所依赖的政策工具,受到政策共同体及其更为广阔的社会脉络的影响和形塑,从而使执行过程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最终导致政策执行取得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学新  杨芳 《理论界》2007,(12):44-45
政策能否顺利执行在整个政策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内容。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主要包括:1.公共政策本身。2.政策执行主体。3.政策目标群体。4.政策执行资源。研究这些因素,对更好地执行政策、发挥政策的功效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红 《东岳论丛》2011,32(7):130-133
当代公共政策过程中极为普遍的现象是政策的"两难抉择"与"悲剧性抉择"①,政策两难困境充斥与萦绕在政策问题的构建、政策目标、择案决策、政策执行、评估与终结等各个阶段,政府在政策过程中表现的固有的无能,有时实有其结构性的无奈因素。面对多元化与复杂性的两难抉择,政府应积极吸收后现代主义理论中"强调差异性"的政策意涵,运用政策对话与政策参与,重视利害关系的分析,注重政策的社会性学习,加强政策的倡导与政策宣传,以期达成政策利害关系各方对政策两难困境的共识,使政策受影响者对政策过程保持广阔的视野与长远的眼光,在政策困境中不断提升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政策失灵的政府执行主体原因剖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尝试从政府执行主体即人的角度来探析政策失灵的原因。政府执行主体是影响政策执行的最重要的要素。政府执行主体的利益倾向、价值观、认知水平、执行态度、能力水平等诸多方面的不足,是妨碍政策的顺利有效执行,导致政策失灵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政策网络:政策科学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网络是西方发达国家研究后现代政策科学的主流话语和一种新的分析框架.它主要研究政策过程中相互依赖的行动者的稳定社会关系模式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在政策网络中,行动者在网络中的地位、政策参与者关系的强弱以及网络的开放程度都会影响政策后果.政策网络理论在发达国家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后果与政策变迁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作为后现代政策分析的新框架,政策网络是对传统政策分析理论的超越,它对中国政策科学的深入研究以及中国当前政策问题的有效解决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利益集团的成长壮大和利益集团政治的发展,利益集团越来越多的介入并影响公共政策过程.利益集团政策学即研究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的动机、行为及其结果.利益集团政策学的研究一般从制度分析、利益分析、主体分析、过程分析和结果分析五个方面展开.利益集团政策学的研究有利于深化对中国公共政策的认识并将利益集团对中国政策的影响纳入合法规范的轨道,防止其绑架中国公共政策,以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9.
刘亚娜 《兰州学刊》2004,(6):237-239
加入WTO对于完善公共政策的执行既存在着挑战又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主要表现在WTO原则与公共政策执行原则的契合;加入WTO促使公共政策执行过程进一步趋于透明化、法制化;公共政策执行中的经济方式的作用突显;公共政策执行主体范围扩大并且更注重加强与政策适用主体的协调与沟通;加入WTO为改善公共政策的执行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0.
张玉  唐良凤 《人文杂志》2012,(2):145-153
公共政策执行的可接受性是指,政策执行客体和广大公众,对公共政策方案执行之可预期结果的主观评价和公共认同程度。其一般函数关系是:政策执行可接受性=政治权威的信任度.程序公正.分配公正的主观评价;其中分配公正的主观评价对"可接受性"起决定作用,程序公正是构成政策客体公平知觉的重要因素。当分配公正的主观评价为负时,强化政治权威的信任度,能够增进政策执行的可接受性。考察当代中国环境规制政策执行的现状,发现在作为政策执行客体的当事企业,对环境规制结果缺乏政策感知和激励认同的情况下,以提升环境规制政策执行主体的政治权威为基础,加大规制客体分配公正的政策收益,以刺激政策客体对规制工具的价值认同,成为强化"规制性公共政策的可接受性"、落实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