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塔尔寺概述     
塔尔寺是青海最大的佛教寺院,也是我国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六大寺院是:西藏的噶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和札什仑布寺;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其中以噶丹寺和塔尔寺最为著称。前者是宗喀巴创造的格鲁派第一个寺院;后者是宗喀巴诞生之地。因此,塔尔寺的创建、发展以及格鲁派在青海广泛传播,都与宗喀巴有直接关系。塔尔寺位于湟中县鲁沙尔西南角的莲花山中,距西宁古城二十五公里,是国务院一  相似文献   

2.
塔尔寺藏传佛教文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享誉海内外,成为藏传佛教文化的旅游文化品牌.但近年来藏传佛教旅游的持续过热,对塔尔寺的藏传佛教文化传承和文物保护工作等方面带来的种种影响,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之外,塔尔寺是举世闻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开放、最早实行”以寺养寺”试点和旅游开发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尤其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实践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社会问题,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在整个藏传佛教旅游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民国时期青海和西藏地区的旅游流网络的整体网络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不同旅游节点在青藏地区旅游发展的相应地位.研究发现,民国时期青藏地区的旅游流网络可以很明显的分为两个子群,并且分别以布达拉宫和塔尔寺作为子网络的中心节点,而两个子群之间的链接则主要依靠青海湖-布达拉宫路径.网络中心性特征的分析表明,布达拉宫在民国时期青藏旅游流网络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并且是一个独立性非常强的景点,塔尔寺次之.哲蚌寺、扎什伦布寺在旅游流向的广度和独立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此外,布达拉宫、塔尔寺、扎什伦布寺在民国时期青藏旅游流网络中处于比较竞争的优势,在当时的旅游竞争中拥有着更多的机会和区位优势,并且可以很好地桥接其它的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4.
刘琦山神是清代中后期以后湟中县普沙尔镇藏、汉、蒙等族人民共同信奉的神灵之一.这一崇拜是在香沙尔镇塔尔寺日益成为佛教圣地的过程中,该地多民族化的过程中形成的.通过该地区多民族对刘琦山神信仰的描述,研究山神崇拜中的民族文化融合,有助于理解一位汉族人物如何在藏传佛教影响巨大的塔尔寺生根并获得快速发展的缘由.  相似文献   

5.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自明代万历年间建立后,随着明朝“多封众建”政策和卫所制度的推行,“西宁十三族”成为明朝纳马番族;万历之后,随着西宁番僧纲司的建立,西宁十三族逐渐分化重组,最终成为塔尔寺的寺属部落,史称“塔尔寺六族”.  相似文献   

6.
鲁沙尔镇的兴起与塔尔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沙尔镇兴起和发展的独特历史文化特征,在青藏高原城镇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对鲁沙尔镇与塔尔寺结缘,城镇因寺院而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梳理,以期为青藏高原小城镇建设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酥油花展是塔尔寺正月法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群众参与性最高的活动.为酥油花的制作和展示仪轨服务的塔尔寺花架乐队,在青海藏传佛教寺院中是独有的.花架音乐有传播佛乐、加持佛法、祈福众生和营造酥油花神秘色彩的作用.具有独特的演奏形式、乐队建制、乐曲结构和音乐传承方式,但今天这种艺术形式正处于濒危状态.抢救和保护花架音乐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才让 《西北民族研究》2013,(1):110-119,221
本文对塔尔寺正月金刚法舞的渊源予以考证,对法舞的角色以及他们的形象、装扮、舞蹈动作有较为系统的论述,揭示了法舞每一场次表演的象征意义。经过比较,认为塔尔寺的具誓法王舞无"打鬼"等部分,属于较为简化的仪式。指出法舞表演的功用之一就是向信徒展示神灵的形象,供人们瞻仰、供奉和记忆。论文对舞者和观者的关系作了分析,认为双方共有的文化背景构成了法舞的文化生态。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世俗化的加剧,塔尔寺法舞表演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变化,法舞原有的神圣性趋于减弱。  相似文献   

9.
塔尔寺地处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南一里许的莲花山麓,相传其地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祖师宗喀巴的降生之处。塔尔寺自明朝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开工兴建,到万历五年(1577年)基本落成。由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等组成的建筑群,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独具特色。全盛时期,僧众达三千六百余人,大小殿堂五十二座,经堂、僧舍九千三百余间。数百年的岁月里,这里学者云集,名僧辈出。塔尔寺作为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六大丛林之一,备受世人的瞩目和赞誉。  相似文献   

10.
《青海社会科学》今年第2期发表了孟珂的《塔尔寺的三块蒙藏文对照碑》一文,就青海塔尔寺文殊殿内现存清代乾隆、道光年间的三通蒙藏文对照碑文进行了汉泽、注释,并加以简要说明。因该碑“对研究清朝中期塔尔寺的寺院经济情况及其与蒙古族的关系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故现将有关部分摘要如下。 一、蒙古族僧人罗布藏噶桑等献银买地供给僧人口粮碑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发展民俗旅游具有很大的资源优势,其民俗旅游资源具有类型多样、分布集中、文化内涵独特等特征,是发展民俗旅游的重要资源条件。由于黑龙江省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针对各民族民俗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开发模式、有效利用民俗旅游资源是黑龙江省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突出重点、市场导向和点线结合等原则。  相似文献   

12.
旅游是文明社会的一种文化活动、一种精神需求。改革开放以后,广西的旅游得到很大发展。但从思想认识上,还有欠缺,理论上还缺乏深入的探讨。在广西要把民族文化引入旅游,丰富旅游的内涵,加强旅游的凝聚力。本文对旅游的本质,广西民族文化的特色和内涵,旅游和民族文化的互动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西宁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者对旅游形象定位的原理和方法,对西宁市旅游形象进行了定位,并就西宁市旅游形象的创建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是受世人高度关注的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它的建成通车将改写西藏无铁路的历史,对促进青藏两地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快速和谐发展带来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同时,青藏铁路又将会成为一条世界顶级旅游带,打造这条旅游精品线,将会促进青藏两地甚至西部地区旅游业全面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旅游地区的环境也会被经济的发展所影响,其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可以通过对旅游地区居民的态度进行调查了解。在现有的民族旅游地区理论研究基础上,对民族旅游地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着重点在民族旅游地区传统文化风俗方面,对居民进行旅游教育,积极引导居民发展、创新传统民俗文化,是帮助解决现有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郭景福  药劲松 《民族学刊》2022,13(6):37-45, 142
草原具有经济、生态、文化和社会等多元功能价值,草原牧区发展对我国的食物链与生态链安全、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呼伦贝尔被誉为“蒙古民族的发祥地”“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摇篮”,其草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是草原生态优先,低碳、绿色发展,产业融合、文化活化等。通过对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探索其发展的多维路径,包括保护修复草原资源,努力塑造中国草原风光第一品牌、“最美草原”旅游目的地,以“游牧文化”摇篮、“蒙古长调”之乡和“巴尔虎”民族文化旅游标志拓展草原牧区文化体验游,以“草原旅游+”构建起由有形、有边的第一产业产出,向无形、无边的多业产出延伸的牧区全产业链,推动草原旅游成为第三产业龙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亮点、增长极,以及持续完善和提升草原旅游服务设施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安多文化的特质、保护安多文化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保护安多文化的基本原则,并就安多文化的特殊性,在大力发展青海旅游业背景下,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安多藏区为例,分析了在保护安多文化前提下的旅游产品开发的战略措施,以指导该地区旅游开发过程中处理好文化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国家旅游局组织实施的五次导游援藏,具有缓解西藏导游需求矛盾、促进与内地旅游合作、充实援藏工作、丰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防范极端势力干扰,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等现实意义.同时,导游援藏工作也存在政府推动与民间自觉的良性互动、功利性与队伍建设长期性的有机结合、规范管理与人文关怀的有效兼顾等三大难点.突破难点要求转变导游援藏方式、加强导游援藏工作反思、深入理论研究并培育西藏导游员主体意识.展望导游援藏政策选择,必须拓展政策安排的国际视野、针对导游援藏层次的政策配套及健全完善导游援藏工作管理办法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俄罗斯族民俗游初探——以中俄边境小镇室韦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室韦俄罗斯民族乡的俄罗斯族,具有俄罗斯人和华人两个族群的文化特点,体质上依然保留着俄罗斯人的某些特征;这种特殊性使其民俗风情成为当地政府开展俄罗斯民俗游活动的资源.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指的是流传民间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存在于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是他们习以为常的民间活动.但现代化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它的另一种价值,作为一类具有旅游价值的文化资源而存在,故而对其进行旅游开发意义重大.本文在详细论述了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的发展沿革及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其发展现状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