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动态     
人间大爱有情天——大连举行“2012(壬辰年)感恩日启动仪式暨感恩文化研讨会” 9月14日(壬辰年七月二十九),大连举行“2012(壬辰年)感恩日启动仪式暨感恩文化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基督教文化和中东伊斯兰文化中,都包含着构成民主观念的本质要素。这两种宗教强调的-神论信仰,都奠定了平等这个民主思想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基础。同时,伊斯兰宗教强调的“协商”,“公议”、“尽力而为”等观念,都是培养公民社会和建立民主制度所必须的因素。近代以来,尽管民主在西方国家和伊斯兰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但并不能因此否认伊斯兰文化中同样包含着民主的成分,更不能以伊斯兰文化缺乏民主因素作为西方国家改造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借口。  相似文献   

3.
有人对我说,现代西方文化,不应称之为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而应该叫“工业游牧文化”或“后工业游牧文化”。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基督教文化和中东伊斯兰文化中,都包含着构成民主观念的本质要素。这两种宗教强调的一神论信仰,都奠定了平等这个民主思想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基础。同时,伊斯兰宗教强调的“协商”、“公议”、“尽力而为”等观念,都是培养公民社会和建立民主制度所必须的因素。近代以来,尽管民主在西方国家和伊斯兰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但并不能因此否认伊斯兰文化中同样包含着民主的成分,更不能以伊斯兰文化缺乏民主因素作为西方国家改造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借口。  相似文献   

5.
张亚飞  枨体 《职业时空》2008,4(11):44-44
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那不仅是一场军事战争,而且是一场“文化战”、“思想战”。“文化侵略”作为侵略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是与军事侵略、经济掠夺相始终的。  相似文献   

6.
胡宇  ;黄渊基 《现代妇女》2014,(12):345-346
经济全球化催生了一种资本掠夺的新形态——“文化全球化”。文化生存作为前提和条件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建设公共文化意味着从根本的文化基因上实现国家、民族走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正遭遇巨大的危机和挑战,从文化安全层面上来看,一方面是西方强势文化的控制和渗透,另一方面是我国相对弱势文化的反控制和反渗透。想使中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生存与发展得到维护,建立积极的数字文化安全预警系统,实行公共数字文化行业的适度市场准入原则,创新公共数字文化产业体系,应当成为中国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文化安全策略的重战略决择。  相似文献   

7.
付伟  张绍波 《职业时空》2008,4(1):111-112
一、高等学校建筑文化的内涵 作为一种艺术的体现,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建筑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价值以及所属地区的区域特征等在群体或个体建成环境中的反映。建筑文化是由“内核”文化与“外缘”文化构成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工作的社会治理文化含义 基层社会“治理”不仅仅是一种制度建设,更是一种社会文化建设,作为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工作的有序推动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基层城乡“治理”文化基础之上,并以“治理”文化的营造推动社会工作发力。  相似文献   

9.
现在一谈全球化,人们往往会马上想到西方文化的“入侵”,而多元化则成了抵御西方文化“入侵”的挡箭牌。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多元化?怎样做到多元化?如何利用多元化去实现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竞争力?文化多元化:美国的特征随着印刷术、航海技术、国际贸易、通讯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航海家、商人、军人、宗教人士和技术人  相似文献   

10.
谭玉玲 《职业》2013,(16):32-33
“集体迷失”是一种组织文化现象,是指最初因特定环境而产生的某种文化,在特定环境消失后,仍然维持之前文化属性的一种现象。企业文化一旦陷入“集体迷失”陷阱,不能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进行主动调整,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冲突和问题。很多大型企业从兴盛到衰败,都与“集体迷失”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11.
郝宇 《现代交际》2011,(5):183-183
英语似乎已经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语言连同我们的文化都涂上了英文的色彩,英文连同它的文化已经悄悄侵入到我们的头脑中。国民随口说着英语,热热闹闹地过情人节、圣诞节却忽视了传统的重阳节、七夕。表面上这是现代人受西方影响,但实质上这是一种语言的扩张——英语渗透汉语语言的现象,也是“文化扩张”通过语言侵入我国文化的现象。本文针对英语的文化渗透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于木 《公共关系》2001,(12):32-32
“全球化”(gtobalization)一词,是八十年代在西方报纸上出现的。九十年代以后,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宣布“世界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全球化”一词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与此相关的概念如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等概念也随之而来。对全球化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但至今尚未有统一的界定。一些文化学家用它来指商业文化、大众文化以及消费主义占领文化市场的世界现象。但不可忽视的是,就是这些文化的世界现象背后,如何认识它的真谛呢?  相似文献   

13.
当前,“现代化”已成为众多发展中国家富国强兵,赶超发达国家的必由之途。文化现代化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在现代化大潮中,对启蒙主义的高度张扬导致天化保守主义抬头。当代中东地区兴起的蔚为壮观的伊斯兰复兴运动,正是在现代化这一历史大背景下形成的,它实际上是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反弹和应战。从中东地区的经验看,生活方式越是世界化,越会出现一种保存自己独特文化和语言的愿望,和一种抵制外来影响的情绪。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正反映出了一种在现代化大潮冲击下,保存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4.
荐书录     
《中外书摘》2009,(11):51-5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董事长 何林夏 海豚文库·文艺复兴系列丛书 “海豚文库”有两大方向:一是传承古代优秀文化。二是传播现当代先进文化。其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古代、近代、现代经典作家在国内尚未见翻译出版的、极具思想和文化价值的作品,它们大多指向人的精神家园和人文气质,是人类精神之源泉。  相似文献   

15.
自彼得大帝改革以来,俄罗斯就面临一个“向何处去”的问题,而这源于“俄罗斯属于东方还是属于西方”这一古老而新鲜的话题,反映出俄罗斯文化身份认同的困境。“东方与西方两股世界历史之说在俄罗斯发生碰撞……在俄罗斯精神中,东西方两种因素永远任相互角力”。基于对这一问题的不同阐释,在19世纪中期产生了西方派和斯拉夫派,20世纪20年代又出现了欧亚派。早期的争论因斯大林的掌权而告一段落,由于苏共在各个方面包  相似文献   

16.
陈桂湖 《公关世界》2016,(1):124-126
“守之世,谓之工”,匠人通过作品把“道”留在世界上,自利利他,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匠人的地位和作用。
  钱穆先生谈及中外文化,曾说:“中国人对文化二字的概念,常把一个‘道’字来表达”,又说:“西方人讲文明、文化,只讲的人生外相,中国人称此为‘象’,那是表现在外面,人所看得见的,所谓‘形而下’……中国文化看重在‘人’一边,西方文化则看重在‘物’一边。”在中国人的心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来都在于内心的沟通,而绝不会汲汲然于在外相上去研究和攫取。中国人讲究道法自然,讲究与人为善、人天合一,中国的艺术,是人文的艺术,是人心最内在的真诚与自然规律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感恩文化是义煤集团企业文化的主题与核心,是义煤人集体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是一个永久不变的企业文化主题。本文浅谈了领导干部与感恩文化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中的主导文化是西方文化。在利润最大化原则的指导下,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沿着两条主线向全球进行辐射:一条是由商品化而导致的消费主义;另一条则是由市场化而导致的市场主义。伊斯兰与全球化在文化上的悖论实际上集中表现为伊斯兰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悖论。与利益至上的西方经济文化所不同的是,伊斯兰经济文化属于伦理型文化,其伦理价值取向与西方文化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青年“博客文化”是指当代青年广泛利用“博客”为手段记录生活、发掘自我、展示自我、不断实践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交流方式。本文从兴起、特征、影响对青年“博客文化”进行解析,提出了重塑青年“博客文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情怀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大学生感恩情怀缺乏的主要表现有:淡忘父母养育之恩,忘却他人救助之恩,漠视母校和国家的培育之恩等。高校持之以恒开展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有助于改进传统德育模式,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学校应从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感恩资源、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培育校园感恩文化、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开展感恩教育、在社会实践中融入感恩教育、营造感恩教育的校园环境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