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冯梦龙的“三言”是明代的三部通俗白话短篇小说集的统称,展示了一个丰富、世俗、真实的明代社会,描绘了各式各样的人群,如士人、商人、官吏等,其中对几种传统意义上的“清官”的描写尤具特色。在“三言”中,不仅塑造了历来为百姓爱戴的清官的清廉方正,更前所未有地对一些清官的并不完美的侧面进行了揭露,展示了清官并非作为道德标签的复杂人性,对于这方面的探索在现今对于“三言”的研究上还是比较少见的。  相似文献   

2.
张鸣 《老年世界》2009,(7):32-32
反腐败战线有好消息了,卫生部专家说:“人越腐败,死的越快。”专家不是在诅咒腐败者早死,宣扬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据说这种说法有科学根据,根据就是凡腐败者,心理压力都大,因此容易致病。专家还列举了巴西的一份调查,说明贪官比清官更容易得不治之症。只是,专家最后举的一个例子,却让人感觉这种说法,至少在中国,并不那么准确。  相似文献   

3.
如今大学生“考证热”在高校是很普遍的情况,而且越演越烈,很大一部分在校大学生都加入了考取各种资格证书的大军中。市场经济是务实经济,大学校园里的“考证热”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其使得大学教育有变成“考证教育”之嫌,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4.
张鸣 《金色年华》2009,(3):61-61
反腐败战线有好消息了,卫生部专家说,“人越腐败,死得越快。”专家不是在诅咒腐败者早死,宣扬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据说,这种说法有科学根据,根据就是凡腐败者,心理压力都大,因此容易致病。专家还列举了巴西的一份调查,说明贪官比清官更容易得不治之症。只是,专家最后举的一个例子,却让人感觉这种说法,至少在中国,并不那么准确。专家说,他给“某个被‘双规’的高层官员看病,几个月前他还红光满面,很健康。可这时,他面容消瘦,精神不振,判若两人。”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人的心里,一向有着浓厚的“清官情结”和“侠客理想”。人们在现实中无法得到公平与公正时,要么就把公平公正的希望寄于青天大老爷式的清官,希望通过微服私访、通过上访拿到领导批示,为受害人平反昭雪;要么遐想于“梁山好汉”式的侠义之士,能够除暴安良,仗剑行侠,救民于水火之中。  相似文献   

6.
养生长寿诗谣黄炳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活了75岁,是一位善养生者。他晚年有首《自觉》诗:“始知年与貌,盛衰随忧乐。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白居易的见解很对,越怕老越老得快,越怕病越病得厉害;与之相反,不畏老,不忧病,听其自然,反...  相似文献   

7.
孙焕英 《老年世界》2006,(20):11-13
一场涉及全国多个省市的反腐行动正在悄然展开。迄今为止,已有多名副省级官员被中纪委“双规”。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披露出来的高官落马事件来看,背后均牵扯出许多官员,查处力度前所未有。有迹象表明,此次反腐风暴与已风声鹤唳的房地产市场有直接联系。此次对不法官员的查处,基本都涉及到资金密集、“权力”密集的房地产业,与前段时间提出的反“商业贿赂”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8.
刘锴 《当代老年》2013,(5):26-27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国古代,明太祖朱元璋可谓是“铁腕反腐”的先锋,他制重典,用酷刑,严厉打击官员腐败行为,使明朝初期出现了可喜的“洪武之治”局面。不过很多人不知道,为了惩治腐败,实现帝国的振兴,朱元璋竟然连驸马都杀了!  相似文献   

9.
一文 《当代老年》2008,(10):48-48
孔子说:“六十而耳顺。”《千金翼方》把“耳顺”视为“养生之要,耳无妄听”;孙真人的《卫生歌》中也有“顺耳顺理,修身除虑”;北师大于蓝教授在“为人之道”讲座中说,人到了“耳顺”的年龄,应该是对世间的一切都理解和包容的年龄。内一心从容淡定,通晓世故,修炼中庸之道已陶冶和熔铸达绚烂之极。因此,“耳顺”源于“心顺”。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2010,(9):57-57
问:大家都知道喝茶对身体健康有益处.果真百利无一弊吗?从保健角度看,喝茶有些什么讲究呢? 人的体质有燥热、虚寒之别,而茶叶经过不同的制作工艺之后,也有凉性及温性之分,因此喝茶要看体质“下单”。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2月6日,《老年文摘》报第11版上刊登“习近平的反腐观: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文中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疑问:“就在谢亚龙、南勇、杨一民等前中国足协高官与陆俊等‘黑哨’被押上审判台的时候,不少人心中的那个疑问越拉越长:为何这场风暴来得如此汹涌和彻底?”这个疑问其实也是存在于中国广大球迷和世界舆论界心目中。因为这场严肃、激烈、无情的斗争在中国官场是十分罕见的,在世界的足球运动史上也是十分稀有的。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相似文献   

12.
党媚 《中国扶贫》2016,(8):51-53
在本次研讨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再次同学员们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扶贫战略思想。“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是管长远的,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越不办教育就越穷”。“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  相似文献   

13.
任何事物都包含有矛盾,是矛盾的统一体。常言说: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然而,人们分析事物时,常常侧重于一个方面,或因侧重于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另外,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也往往容易偏执一端,格守思维的固定程式。这种习以为常的认识范围,因循守旧的思维习惯,我们称之为“常道”;而突破习以为常的认识范围,打破因循守旧的思维习惯,反常规、常情、常理而行之,从而起到出其不意、新人耳目的效果,我们称之为“反常”或“变道”。一般说来,人们都习惯于常规思维,惯于按照通常的语言习惯和行为方式行事。但是,如果有…  相似文献   

14.
佳木 《老人世界》2010,(5):36-36
1957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时说:“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相似文献   

15.
自编“珍闻集锦”李世俊早些年,我读了《世界珍闻》、《天下博览》,奇虽称奇,但偏于古怪,缺少情趣,不想卒读。改革年月一来,报纸杂志越办越活,时有“天外天”、“楼外楼”之类的珍闻,读了饶有兴味。我心想,现在退休了闲着没事,若把这些散落之珠搜集整理一番,岂...  相似文献   

16.
圈子是个套     
陈仓 《金色年华》2009,(1):61-61
“圈子”一词是近20年流行的新词。圈子,古代叫做“党、派,党人、朋党”,近现代俗称为“山头、码头、窝子、门派”,也有叫做“沙龙”(salon)之类洋名的。圈子现象是当代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课题之一,学名叫做“非正式组织”或“边缘化组织”。其实,圈子是个老现象、老问题、老话题。当代人大多从文化娱乐界的热闹浮华中看到圈子之利,而不谙圈子的束缚、牵连、局限之弊。  相似文献   

17.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凡官场上混迹多年的大贪小贪一定深谙此中之道,在反腐步步为营的大环境下,只进不出的原始操作渐渐成为“过去式”,为降低腐败风险,披上伪装上阵已经成为贪官们的惯用伎俩。除了在大会小会上苦口婆心地“讲廉”秀一把,有时候还得花点成本去“买廉”。原宝鸡市公安局局长范太民在接到某个体户为表示感谢送来的3万元存折时,当着监察室主任的面,  相似文献   

18.
《当代老年》2011,(3):F0002-F0002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与国际社会的不断交融,中国女性的发式变化越来越丰富,从建国之初流行的长长、粗粗的系着红绳或者彩带的麻花辫,经过了齐耳短发的“刘胡兰头”、“哈日”的“山口百惠头”、追随西方时尚的“爆炸头”和既运动又女孩气的“歪马尾”,到如今兼容并包、变化多样、与世界时尚同步的各种美丽发型。中国女性越变越美丽,发型成为女性打造自我魅力的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9.
莫以“老来瘦”自慰容小翔人到老来,似乎越瘦越好。有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其实,这话有失偏颇,若不加以思考照而行之,会害人不浅。老年人过度肥胖害处多,这是大家都明白的。人过度肥胖容易引发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脑中风等,但也不是...  相似文献   

20.
装聋找乐     
俗话说“十老九聋”,可我年过花甲却耳聪目明。然而,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不聋也有不聋的烦恼。譬如早晨9点多钟了,儿子和儿媳还把房门关得紧紧的。儿子小声地说:“起床吧,上班时间到了。”儿媳说:“半年没发工资了,上鬼的班,睡。”尽管声音很小,我在客厅还是听得清清楚楚。我最看不惯年轻人懒惰,便坐在沙发上自言自语地评论起来:“越有的越奔,越没有的越困。”没想到这话像锥子一样刺痛了儿媳,房内马上就有了动静———踢鞋、顿脚、摔梳子,接着是儿媳气呼呼地出了门,走出院子还扔来一句:“人老像精怪,越老越变态。”为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