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麦尔维尔的《书记员巴特比》是一篇具有深刻现代生态内涵的小说.小说背景华尔街高楼林立,办公环境封闭压抑,工作单调沉闷,呈现出一幅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失衡的现代荒原图景.在华尔街现实之墙及其建造的精神之墙中,巴特比成为一个精神生态失衡的“迷途羔羊”.在现代化大潮的冲击中,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统一,必须守护好人类的精神家因.  相似文献   

2.
重建生态平衡: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现代化的推进加剧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和对抗,蔓延全球的生态困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它迫使人类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对自己的历史和未来进行认真反思。社会生态论者认为生态难题实质上是社会问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应用引发人地关系的对抗,只有通过变革资本主义私有制,"以人为本",转变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和技术理性统治形式,才能够重建社会生态平衡,进而重建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精神生态论者认为精神价值的消解引发自然生态失衡,只有通过精神自由的回归重建精神生态平衡,才能够推进个体生命秩序与自然生态秩序的辩证契合。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是辩证有机的"生态大系统",同时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可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3.
美国现代作家薇拉.凯瑟的《一个迷途的女人》再现资本主义社会工业迅速的发展伴随着自然生态的失衡和人类精神生态的失衡,展示了作者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和批判,是一部充分显示作者浓厚的生态意识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劳伦斯的经典作品《儿子与情人》,能够从中解读出劳伦斯深刻而独特的生态哲学思想。劳伦斯在小说中精心描述了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两个层面,揭露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之带来的严重影响,表明了他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以及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和批判。通过对失衡的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揭露,劳伦斯旨在呼吁人们尊重外在的自然,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要关注人内在的精神生态并对其和谐的建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些思想使得小说成为一部充分展示劳伦斯敏锐的生态意识和深邃的生态智慧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D.H.劳伦斯的诗歌批评了工业文明对生态自然,人的精神以及人类社会的异化。本文试图从拟物论的角度来阐释劳伦斯诗歌中的自然生态,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6.
现代文明使人类获得物质上的最大满足,但精神上却出现危机,从生态学的视野分析中国创世神话所包蕴的精神内涵,让人类真正恢复自然天性和本真状态,走出精神危机,实现精神生态、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梭罗是一位具有丰富生态思想的作家与哲学家。他的代表作《瓦尔登湖》不仅充分阐释了其自然生态思想,更体现了其社会生态思想与精神生态思想。在自然生态方面,梭罗批判了当时盛行的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并重新构造了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关系;在社会生态方面,梭罗批判了工业文明的负面作用并且倡导文明与自然相互平衡的发展模式;在精神生态方面,梭罗反对人们利益至上的生活态度,主张提高人的精神追求。在全球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现实语境下,《瓦尔登湖》体现的生态伦理思想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亨利·大卫·梭罗是生态主义文学的先驱.在自然生态方面,梭罗批判了西方文明中人与自然对立的宇宙观,提出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自然生态思想;在社会生态方面,梭罗批判了文明的发展导致物欲膨胀而心灵荒芜,提倡节制物欲、理性生活,提出文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生态思想;在精神生态方面,梭罗强调入必须拥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及不断地完善自我,努力追求真理的重要性,并指出回归自然是人类走出精神困境,重建诗意栖居地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9.
《淮南子》的精神生态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精神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和谐;二是精神生态与社会生态的和谐;三是精神生态主体(主要是人)的自我和谐。《淮南子》所蕴含的精神生态智慧给现代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提供了深刻、丰富且适用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文章从精神生态视角解读小说,展现主人公玛吉的心路历程,分析玛吉精神失衡的原因,指出工业化造成了环境和社会关系的恶化,继而引发人精神生态的失衡。小说反映了艾略特所倡导的自然、人类社会与人类精神世界和谐平衡的生态哲学观。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批评角度重读莫瑞森作品,对于重新认识和解读莫瑞森有着积极的拓展意义。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方面全方位考察莫瑞森的作品,可以感知到人与自然、文明与自然,以及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是如何相互作用而最终导致生态恶化的。文明固然是一种进步,但是在以远离自然和破坏自然为代价的文明发展制度下,人类终将遭受肉体和心灵的惩罚,只有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才是人类最终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根据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创作的系列小说拍成的同名电影《暮光之城》,引发了学界对吸血鬼文学的关注。尝试从生态主义的视角解读《暮光之城》,从诗意地栖居、生态家园意识以及生态美学中的精神生态三个方面来阐释《暮光之城》中精神家园的生态之旅,揭示了人们对自然的疏离与回归。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乡土小说在主题表现与人文描写层面重新续接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精神联系。特别是作家路遥与贾平凹等人的创作,从精神生态与文化生态着手,对社会转型期乡村知青的生存焦虑与精神成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自然万物赐予人类生命的精神资源进行了肯定与赞美。新时期乡土小说所蕴涵的生态意识对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如何发展现代农业文明起到极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一生都在追寻自然的原始生态之美。他热爱自然,讴歌自然,并倡导人性本能在自然中的回归。小说《太阳》的自然生态主题主要体现在自然不仅能唤醒人类的本能意识,更为人类带来新的生机。另一方面,通过对工业文明下人类失衡的精神生态的描述,劳伦斯旨在呼吁人类亲近自然,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小说因素是一种审美发现,从文艺生态学的角度来考察,小说因素的出现是有其生发规律的,即地球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中,蕴藏着小说因素生发的三种可能: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也就是说,小说创作作为人类特有的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不仅在一定的环境中创生和发育着其功能系统,而且也享有着一定的序和位。  相似文献   

16.
唐·德里罗是一位有着强烈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思想的美国后现代派小说家,他在小说创作中揭露了科技与商业文明下的自然生态危机、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及其根源,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消费主义、唯发展主义和科技至上观等,发出对回归自然、绿色消费、健康艺术与性、文化多元、技术生态等的强烈呼吁。  相似文献   

17.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美国当代作家杰拉姆·大卫·塞林格的名著《麦田里的守望者》,指出塞林格是一位具有生态哲学思想的作家,他在小说中通过探索一个十几岁少年向往回归童年、回归自然的内心世界,充分表达了自己对人与自然关系,及战后社会与精神生态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他的小说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其中不仅表达了作者善待动物、热爱自然的传统生态理念,也揭露了美国社会中存在着的“精神生态失衡”现象.在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精神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挖掘杰克·伦敦小说中的生态意蕴可以为构建新型生态和谐的现代社会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