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民族论坛》2012,(2):31-31
青砖茶是我国独特的传统产品,历史悠久,湖南省永巨茶业有限公司所在地的聂市镇生产青砖茶已有100多年历史。它是按照传统工艺,采用现代先进技术精制加工而成,不含任何添加剂。该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储存愈久香气愈浓,色泽愈红,滋味口感愈淳,是紧压茶中一绝。  相似文献   

2.
“川”字砖茶是湖北赵李桥茶厂生产的老青砖茶,并非四川所产。它以香气纯正,滋味浓郁而深受蒙古族同胞的欢迎。这种“川”字砖茶煮饮能去肉食之腻,解青稞之热;能提神醒酒助消化,能恢复疲劳增加营养。故此是内蒙等地区的牧民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湖北老青砖茶生产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据《湖北通志》中记载:“同治十年,重订崇、嘉、蒲、宁、城、山六县各局卡抽派茶厘章程中,列有黑茶及老茶二项。”这里讲的老茶即老青茶,川字砖  相似文献   

3.
《民族大家庭》2023,(3):13-14
<正>湖北是全国茶叶大省,是“茶祖”神农、“茶圣”陆羽的故乡,“湖北青砖茶”“宜红”“恩施玉露”“采花毛尖”等品牌茶叶久负盛名。湖北以茶为媒,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架起民族团结进步“连心桥”。  相似文献   

4.
湖湘边茶行     
<正>益阳茯砖茶、安化千两茶、临湘青砖茶、白沙溪黑砖茶、"天尖"、"花卷"……如果不是因为策划这期《湖南边销茶》专刊报道的缘故,可能我跟绝大多数人一样,对我们湖南这些砖状饼状的紧压茶并不是很了解。虽然湖南边销茶千百年来一直在国家政治、军事、经济中担当着服务边疆与民族团结的重大责任,但它们一直没有被生活在中部省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6月12日,农业部在京发布第二批20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湖北赤壁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榜上有名,这是湖北首个传统农业系统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行列。羊楼洞位于幕阜山脉北麓余峰、湘鄂交界的低山丘陵地带,是世界公认的青(米)砖茶鼻祖之地,也是国内外公认的传统青砖茶发源地和主要产区之一,素有"中国砖茶之乡"之美称。羊楼洞砖茶历史悠久,源于唐朝,盛于明清。  相似文献   

6.
湖湘边茶行     
益阳茯砖茶、安化千两茶、临湘青砖茶、白沙溪黑砖茶、“天尖”、“花卷”……如果不是因为策划这期《湖南边销茶》专刊报道的缘故,可能我跟绝大多数人一样,对我们湖南这些砖状饼状的紧压茶并不是很了解。虽然湖南边销茶千百年来一直在国家政治、军事、经济中担当着服务边疆与民族团结的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7.
湖南是全国边销茶主产区,益阳安化、岳阳临湘、常德桃源三地边销茶生产历史悠久,所产的茶也丰富多彩,可谓湖南边销茶的三个黄金产区。以湖南黑毛茶为原料制成的边销茶有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青砖茶和湘尖等种类,主销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湖南边销茶素有“三尖”和“三砖”之说。“三砖”是指黑砖、花砖和茯砖;“三尖”,是指天尖、贡尖、生尖。  相似文献   

8.
晓阳 《民族论坛》2009,(1):28-29
<正>2008年12月1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颁布的《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据此国家标准,普洱茶必须是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而按照国家质检总局今年5月发布的公告,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云南普洱、西双版  相似文献   

9.
<正>新产品开发工作是位于营销前源的一个系统工程,白酒企业应该坚持一手抓营销管理,一手抓新产品开发。一个产品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不注重产品开发,不真正过产品关,不解决产品同质化的问题,什么营销手段都不足以解决白酒企业的产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清真柏兆记糕点创牌于清朝,有传统与现代产品三百多种,风味独特、香酥可口、甜而不腻,深受各族群众喜爱。其中,滋润肺嗓、乌发黑须的传统产品墨子酥和中式小蛋糕是部优产品;豆沙、五仁月饼是省优产品;S 酥、标花蛋糕、椒盐酥、大薄脆十余种是市优产品,皆畅销全国,供不应求。清真柏兆记是安徽省食品行业产品质量、技术力量最好企业之一。欢迎各地提供资金,设备,该厂即可派员前去合作生产。具体事项来人来函至安徽省安庆市人民路柏兆记联系。  相似文献   

11.
杨峰  李国政  杨斌 《民族学刊》2011,2(5):80-84,96
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够产生一定效用,但就不同区域而言,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经济能力、个体素质等不尽相同,不仅对公共产品的需求类型和程度存在差别,而且效用程度也存在差异性。西藏农村的特殊性使得公共产品的一些属性发生变化,更具有复杂性和动态不确定性,某些私人产品转化为准公共产品,某些准公共产品转化为纯公共产品。因此,西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应注意完善西藏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适应西藏农牧区特殊性情况,优化公共产品供给结构;衔接农牧民实际需求,构建合理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发挥非正式组织作用,实现西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熊正贤  杨艳辉 《民族学刊》2011,2(1):28-34,84-85
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发展优势突出,但起步晚,发展基础薄弱;在发展方式上,重文化产品生产,轻文化产业的培育;重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轻内容产业的发展;重文化产品的粗制滥造,轻特色产品的开发。因此,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是推进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举措。为此,要促进民族文化产业由原始粗放型向规模化集约型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取胜型转变,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  相似文献   

13.
包括新疆在内的民族地区,私人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不足;社会公众对高"公共性"文化产品的需求大于对私人文化产品的需求。新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保障各民族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平等实现。其建设重心需逐步作出调整,从硬件建设转向软件建设,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的创作能力,提高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这涉及到文化事业发展资金的合理配置和人才培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 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这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件具有决定意义的大事,对落后的民族工业来说,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结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的工业实际,对此作些初步探讨。提高民族工业经济效益是全面振兴民族经济的迫切需要什么是经济效益呢?赵紫阳同志在1982年全国工交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讲经济效益,首先应当明确这样一个主要观点,就是要以尽量少的活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这段话,充分表达了经济效益的基本内涵:一是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二是在生产中必须尽量减少活劳动和物质消耗;三是产品必须符合社会  相似文献   

15.
郑洲 《西藏研究》2007,(4):100-107
文章以西藏自治区扎囊县德吉新村扶贫综合开发为例,以公共产品理论为指导,考察了政府提供的农村公共产品在德吉新村扶贫综合开发建设中的绩效问题。首先,基于政府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角度,分析了政府在德吉新村所提供的一系列农村公共产品对扶贫搬迁群众走出贫困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其次,重点基于德吉新村搬迁群众实际需求的视角,分析了政府所提供的农村公共产品在德吉新村扶贫综合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文章就提高西藏农村扶贫综合开发成效,即提高西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马乳及乳产品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马乳的成分,系统阐述了马乳的营养特点及马乳产品的利用现状;展望了马乳及乳产品的利用前景,对发展我国产品养马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潮绣的传承和发展问题。针对潮绣在传承与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包括人才缺乏、技术高深而无人继承、价格的昂贵、与现实的脱离等,提出一系列的发展优化建议,包括成立培训机构,培养传统工艺接班人;注重产品研发,完善产品结构;树立企业自有品牌,重视产品宣传;建立健全投资环境,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重视国内外市场,增加产品销售渠道;完善法律制度,保护知识产权等,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 瑶族社会的发展,遵循人类共同的发展规律,经历了漫长的无阶级的原始社会。但在以后的发展过您,与其他先进民族比较,又有自己独特的社会发展阶段,即从原始社会跨越奴隶社会直接进入封建社会。究其原因,史家众说纷纭。笔者在研究瑶族史中即有一得,现奉献给读者。 (一) 恩格斯曾经指出:“生产和生产之后的生产品的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出现于历史上的社会中,生产品的分配,以及与之相伴的社会阶级或等级的划分,是由于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生产品来决定的。因之,一切社会变化和政  相似文献   

19.
<正>旅游商品是指旅游者围绕旅游或在旅游途中购买的含有旅游信息和旅游地文化内涵的劳动产品。旅游商品与一般意义上的商品有联系,也有区别。它们都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旅游商品更突出商品的产地特色和特殊的文化内涵,旅游客人购买的既有该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更多的是购买其特殊的文化内涵。旅游商品是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方的文化艺术、工艺技巧和物质资源结合的产物。其生产过程也可以作为旅游吸引物。  相似文献   

20.
公共产品,相对私人产品而言,是一个西方经济学名词,主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无法或不能完全由市场调节,公共产品无法由私人提供,而政府往往是最终承担者.依供给主体不同,有些研究者将农村公共产品区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确认前者须由政府提供,而后者则可以有不同的供给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