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现代社会,父母为孩子用心良苦,处处为孩子着想,而许多孩子却不理解父母,认为父母与自己有代沟,有的甚至仇恨父母.父母永远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理解他们,用感恩的心去拥抱他们。即使与父母意见不合,我们也应采取正确的方法来与父母沟通,不该让他们伤心。  相似文献   

2.
现在很多中学生对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不懂得珍惜,包括父爱、母爱。有些父母为了供子女上学。省吃俭用,四处打工攒钱,但有些子女却不理解父母,不懂得父母养育他们所付出的辛劳和牺牲,不珍惜和感激父母的含辛茹苦,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要手机,要……把家长满足其要求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事;一旦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便对父母心怀不满甚至与父母对抗,根本无感恩之心可言。  相似文献   

3.
李付春 《社区》2011,(9):14-14
每到过年,许多常年在外工作的朋友,早就开始盘算着给在家的父母购买年礼了。人们不单单是给父母买药品送健康,还有的为父母买最喜欢的食品,最好看的衣物,都想让自己的父母过上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幼年时,很乖巧,很听话,但到10岁以后,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和家长总是唱反调。在家里,很少和父母交流,父母多说几句,就嫌唠叨:有心里话愿跟同学讲、老师讲,不愿对父母讲;许多父母为此苦恼不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家长又应该如何应对?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知名的心理咨询师马志国先生。  相似文献   

5.
善事父母者,从老从子,子承老也。”这是东汉许慎从“孝”的造字起源上的解释。用老百姓的大白话说,一个人心中要常有父母,就是“孝”。并且,心中要常有父母不是抽象的,它包含有诸多具体的内容。一是不忘养育恩。一个人的血肉之躯来自父母,长大成人也主要靠父母抚养。所以,不管他(她)长到多大岁数,也不管他(她)担当何等重要的职务,都仍是父母的孩子。无论从哪个角度讲,父母的养育之恩是绝对不能也不应该忘记的。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心中常有父母,自然会想方设法去孝顺父母。二是经济上供养。凡儿女都有在经济上供养父母的义务…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子女的代际经济支持是农村父母重要的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家庭关系与农村代际经济支持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根据辽宁省实地调研获取的有效数据,描述辽宁省农村父母代际经济支持获取的现实状况,运用交叉分析和有序回归方法分析子女数量对农村父母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数量对辽宁省农村父母代际经济支持具有显著影响,是否与父母同住及父母身体健康状况对农村父母代际经济支持也具有显著影响。提出落实生育政策,创新养老模式;弘扬优良传统,重视养老问题;繁荣老年文化,实现互利共赢;加强政策扶持,健全保障措施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孩子开始学走路的那一刻起,父母就该逐渐教会孩子,当遭遇不测而父母不在身边时,如何让自己转危为安。以下假设的几个场景以及应对方法,供父母参考。  相似文献   

8.
章睿齐 《社区》2010,(18):54-55
心理学家和医学专家发现,不少孩子的心理问题跟家庭有关系,孩子们的疾病是他们的家庭不健康的一个身心方面的结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的好坏以及态度是否一致,父母本身的素质和修养如何,父母关系的好坏,以及家庭结构是否稳定,是儿童心理问题中最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1031名“80后”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父亲比母亲更溺爱孩子;“85后”父母更加民主;“80后”父母会同时采用民主和专制的教养方式;父母受教育水平可以预测民主型教养方式,家庭收入可以预测专制型教养方式。建议新时期父母教养方式的选择要尊重生命、回归教育本质,通过开设家庭教育通识课提升教养能力。  相似文献   

10.
颜之推 《社区》2013,(26):14-14
人之所以要读书求学,本来是为了开发心智,提高认识能力,以利于自己的行动。对那些不懂得奉养父母的人,我想让他们看看古人体察父母心意,按父母的意愿办事;轻言细语、和颜悦色地与父母谈话;怎样不怕劳苦,为父母弄到香甜软嫩的食品;使他们看了之后感到畏惧惭愧,起而效法古人。  相似文献   

11.
成绩好什么都好 童年时代的甘婷婷生活在父母单位的大院子里,父母对她的教育是开放式的,虽然严格但从不干涉她的个人世界,让她做任何喜欢做的事情。但是有一次数学考了79分,她本想瞒着父母,可是因为当时的“演技”不好,最后还是被父母发现并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相似文献   

12.
孝顺的实践     
傅佩荣 《社区》2013,(26):64-64
因为人人皆有父母,这是自古以来众人皆知的事实。子女由父母抚育教养而成人,因而对父母须有适当态度,此态度即是孝顺。世界各大文化传统,包含宗教在内,无不教人孝顺,只是在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  相似文献   

13.
父母具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义务,这一义务属于亲权的内容,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关于父母离婚后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安排应当以子女最佳利益为原则,监护权的设置宜根据父母子女的实际情况采取单方或双方监护的方式,探视权属于亲权的内容,不得随意剥夺,抚养费应当以子女的实际需要来确定相应的给付比例。  相似文献   

14.
黄耀国 《社区》2013,(15):58-59
刚到韩国首尔时,我们常带孩子去公园玩。与多数韩国家庭相处得也渐渐多了,很快,我就发现韩国的父母对孩子远不如我们中国父母那么关心。中国父母对孩子盯得紧。他们通常不离孩子左右,一边呵护孩子,  相似文献   

15.
婚房在婚姻缔结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父母给子女购买婚房的现象已十分普遍。文章通过分析城市家庭父母和子女在婚房购买中的理念和行为,透视城市家庭代际关系的新变化。研究发现,中国传统家庭代际关系的反馈模式有所发展,但未被彻底颠覆,家庭中抚育—赡养的代际关系得到了延续。然而,代际支持的时空、强度和内容都有了变化,由此形成了新反馈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父母的财产转移提前,对子女的支持力度更大;父母和子女分居不分家,代际互动频繁;子女对父母的支持更多体现在精神情感方面的支持,父母的支持与子女的回馈不均衡,回馈时间延迟。  相似文献   

16.
劝孝     
自古忠孝首当先,不孝父母理不端。树有根来水有源,父母恩重如泰山。父母恩情有千万,万分能表一二三。青发难数恩难算,昼夜侍奉报不完。父母年老多孝敬,儿孙向你看样板。父母有病多侍奉,子孝妻贤福无边。儿孙都要敬老年,和睦家庭进财源。父母年老多孝敬,胜过死后鼓乐喧。父母有病若不管,死后知孝后悔晚。春夏秋冬不停转,人生哪能净少年。光阴似箭又一年,媳妇成婆白发添。日月如梭催人老,人人都有老来难。人人都应尽孝道,一辈一辈树样板。孝敬父母理当然,中华美德代代传。劝孝@李鉴照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社会退缩在父母心理控制和大学生手机依赖之间的中介作用,分别采用社会退缩量表、父母心理控制量表和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对588名广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测量,并使用潜变量建模的方法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手机依赖对父母心理控制的回归模型拟合良好,父母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手机依赖;社会退缩中介效应模型拟合良好,父母心理控制会通过影响子女的社会退缩水平间接影响大学生手机依赖水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探讨父母教养行为、教养类型对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采用矛盾型、专制型教养方式的大学生更害怕失败,为避免失败,他们不敢冒险,因此具有较低的成就动机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他出生于英格兰西部坎伯兰的一个贫苦家庭,因为经济拮据,父母靠节衣缩食才让他勉强念完小学和中学,他从来不讲究穿戴,不和同学攀比,因为他深知自己每一点学费里都渗透着父母的汗水,他对父母唯一的回报就是刻苦认真地学习。  相似文献   

20.
孙燕 《社区》2010,(24):13-14
不和父母居住在一起也会有矛盾?当然会有。例如从电话中、亲友的口中,得知家中出了你认为不太“对头”的事情,于是马上就向父母“开炮”,也许你是好意,但听者却未必这样认为;如果你将孩子寄养在父母处。在养育孩子的方式上,你与父母的看法可能更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