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其荣 《世界民族》2001,12(3):34-41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进入后工业社会.近三十年来美国华人新移民的经历证明,他们不仅能够依靠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坚韧和毅力在新的国度生存,并取得显著成就,而且为美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模范少数族裔理论”掩盖了包括华人在内的亚裔美国人在美国面临的社会压力、种族歧视等现实问题,忽视了华人在取得成功背后的艰辛、苦涩和面对不公正时的孤立无援.“模范少数族裔”之说不仅误导美国公众,而且是对华人及其他亚裔美国人的变相歧视.  相似文献   

2.
华人参政是华人维护自身政治、经济利益的必经之路。基于马来西亚历史—文化传统的主要制度结构从根本上影响和制约着华人参政的广度和深度。本文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视角对马来西亚影响、制约华人参政的主要制度进行了剖析,由此揭示了华人在马来西亚的参政空间。作者认为,华人的政治参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制度的视角或许并不能解释该问题的全部,但制度的性质从根本上决定着华人参政的前景和命运。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华人主要聚居旧金山、洛杉矶、纽约、华盛倾、檀香山和波士顿等地。据美国官方统计,全美华人已逾百万,人数居亚裔之首。华人靠三把刀(菜刀、剃刀和剪刀)谋生的状况已根本改变。他们打破了职业的樊篱进入各种专业性工作的领域。美国人普遍认为:“在美国白领阶层已有华夏炎黄子孙的一份,这是华人社会最大的变迁。”最使美国人钦羡的是:按人口比较,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 ,英国殖民政府和马来亚 ① 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采取种种政策措施 ,对华人社会加强了统治。这些政策措施并不都有利于华人社会 ,许多政策措施对华人既不公正 ,也不公平 ,更不合理。为此 ,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积极行动起来 ,通过各种合理、合法的方式和途径 ,争取、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作为华人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逐渐积极参与政治 ,投身于维护华人社会和自身权利的活动中。经过政治活动的锤炼 ,华人社团日益成熟、完善起来。一、兴 起1 94 6年 1 2月下旬 ,英国殖民当局公布了马来亚政制的蓝皮书。蓝…  相似文献   

5.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除土著印第安人之外,美国人本身就是移民或移民的后裔。然而,在国会于1882年通过第一个《排华法》之前,美国未曾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过正式的移民政策。至少在此后的60年时间里,美国的移民政策明显地表现出对华人的种族歧视。一系列《排华法》的通过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先后经过州立法机关与地方法院、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国会与总统之间的多次争论。早在1852年,华工开始涌入加利福尼亚。比格勒州长在州立法机关提出了限制华工数量  相似文献   

6.
1975-2004年间移居美国的越南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后,大量越南人逃离家园,蜂拥进入美国。随后的三十年间,全美的越南人数量从最初的数千人猛增至120多万人,形成了美国亚裔人口中的一个规模较大并对美国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群体。越南人迁移美国及融入美国的过程虽然十分艰难,但却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并成为美国的“模范少数民族”之一。越南人对美国社会适应过程的独特性,对于我们理解和探讨当代美国种族与族群关系的特点、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前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学者比较重视美国其他族裔人口如犹太人、华人等与美国主流社会的融合问题,而对于越…  相似文献   

7.
一、政治关系缅甸华人在缅王时代和英国殖民时代是纯粹的商人。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殖民政府推行民族代议制 ,在仰光市议会里有一两个华人的代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一些华裔、特别是混血华裔积极同缅甸各族人民一起共同抗日 ,并在战后当上了公务员、技术员、医生、军官 ,但参政的华人实属凤毛麟角。但无论如何 ,总算有少数华裔于缅甸独立前在政府里担任重要职务。在缅甸独立初期 ,也有少数华裔在政党里担任要职。 1962年奈温军人政权上台后 ,华人从政受到限制 ,尽管如此 ,高级官员里也有一些华裔 ,例如 ,1962年 ,以奈温为首的 17名…  相似文献   

8.
应美国洛杉矶欧麦尔基金会的邀请,西安三宝双喜集团公司总裁沙鹏程先生于2001年1月26日前往美国,接受该基金会授予他的2000年度洛杉矶欧麦尔基金会经济开拓奖,并参加颁奖典礼。 洛杉矶欧麦尔基金会是一家世界著名的伊斯兰组织,每年在全世界的穆斯林中评选一名在政治、文化、社会或经济方面有杰出贡献者,授予该基金会奖,并邀请获奖者到美国领奖。1998年该基金会曾授予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政治开拓奖,1999年授予沙特阿拉伯麦地那国际伊斯兰大学校长苏拜伊以文化开拓奖,今年该基金会经过评选,决定将经济开拓奖授…  相似文献   

9.
左宏愿 《民族研究》2015,(2):28-40,124
断裂型多族群国家在自上而下推行选举民主后,形成了事实上的族群性政党竞争制,这种制度不但没有促进政治稳定和国家整合,反而放大了族裔差异的政治化程度,加剧了族群冲突。本文分析了断裂型多族群国家民主化转型加剧族群冲突与族群暴力的制度原因和基本机制。在这些国家,只有政治精英达成共识,共同致力于推进国家构建和社会整合,使国家的社会形态从断裂型多族群社会转变到中度分化型社会,并朝低度多样性社会发展,从根本上改变断裂的族群结构形态,才具有实行民主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民族历史上,很少看到一个无权的少数民族能够象美国黑人二十五年来在政治上上升得那样快。现在,从全国看,被选进国会和各市政府中担任公职的美国黑人共有四千五百人,比1954年的人数增加了四十五倍。由于黑人在各级领导岗位上获得了职务,使他们在美国几个最重要的工业州和工业城市获得了更大的政治权力。  相似文献   

11.
羁縻府州制度是唐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维护边疆稳定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通过设置羁縻府州,对边疆少数民族实施管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促进了中原内地和边疆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在客观上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华侨华人博物馆与相关之文化遗产是海外华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中国国内还是海外,华侨华人博物馆之收藏展现了海外华人的移民历史、创业经历、生产生计、宗教活动、文化传承以及与侨乡的关系。博物馆收集的族谱、侨批、信件以及相关文物都是研究华人移民史、文化适应、地方化进程以及华侨华人与祖籍国家乡之关系的宝贵资料。本文聚焦于博物馆、华人文化遗产与华侨华人研究,进而探讨博物馆的表述性质及其政治与象征意义,华侨华人博物馆、文物收集与文化产业之发展,以及华侨华人博物馆在中国与海外华人联系、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文中讨论了一些作者对华侨博物馆的观察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泰国华人社会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华人相比 ,泰国华人被当地民族同化的程度是最高的 ,华人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的各方面都已完全融入泰国主流社会 ,以至于很难分清谁是泰人 ,谁是华人。前几年有一些泰国华人学者甚至提出这样的观点 ,即泰国已经不存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华人社会。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笔者认为 ,尽管泰国华人已经完全融入泰国主流社会 ,但是 ,华人社会在某种程度上仍然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质 ,就泰国大多数华人而言 ,他们仍然是华人。当然 ,泰国华人对本身的称呼也不同 ,有人主张称“泰国华人” ,有人主张称“有华人血统的泰国人…  相似文献   

14.
以陆荣廷、桂系为代表的武力派,在1918年军政府改组问题上,与国会政派的政治较量,既彼此冲突,又时有合作,体现了中国由专制向民主过渡的转型时期,武力派与国会政派各有优势,宗旨利害交互作用,彼此牵制,以及武力政治与政党政治交织渗透的政治特点.  相似文献   

15.
正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政治生活规则的发展,政治参与开始成为民主的重要表征,它赋予了普通民众政治表达的机会与管径,也有效缓解了政治格局中的对抗与紧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非裔美国人在美国开始了反对种族隔离与歧视的政治行动,旨在争取族裔民主权利。法院斗争、城市骚乱、街头示威等形式一起汇成了推翻种族隔离制度藩篱的力量,最终民权运动获得胜利,种族隔离制度退出历史舞台,非裔美国人开始进入美国的当代政治博  相似文献   

16.
黄彩文  沈彭 《民族学刊》2021,12(11):70-77, 129
云南省永德县布朗族的“贡母”节起源于送归布朗族传统的“拱木”会,是永德布朗族重要的民俗信仰活动。当地布朗族文化精英为了在现代社会变迁中拓展布朗族文化的生存空间,弘扬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与地方政府合力推动重构了“贡母节”,由此重塑了地方社群的传统仪式与文化空间,并使之成为维系布朗族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这种“传统的发明”、节日的再造和“非遗化”的传承不仅有助于提高布朗族的民族自豪感和社区凝聚力,维护中华文化多样性,而且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永德布朗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1975年开始的越南排华运动之特点是:国际关系的变局和南方政权的更迭是其排华的主要推动力,制度变迁和立法程序是其排华的主要手段,排华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则使其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越南排华运动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75—1979年间排华运动不断升级的阶段;1979—1986年间排华运动起落不定,但总体上趋于缓和的阶段。1986年12月越共"革新"方针确立后,其华人政策也出现了带有根本性的转变,这也是国际影响下国内形势的变化促成的。从排斥到接纳的政策转向,一开始就表现出经济、政治两个层面的不同步:经济上接纳华人较快而政治上较慢。与此相应,华人在经济上表现出相当的主动性,政治上则处于被动适应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国于1912年元月1日成立后,效仿西方诸国,实行三权分立,议会、政党应运而生。在“五族共和”的旗帜下,藏族及其它少数民族亦参与了国家的政治生活,在议会和政党中占有一席地位。尽管帝国主义分子在西藏问题上绞尽脑汁,使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出现裂痕,但是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并未中断,西藏地方代表也较为出色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民国初年,国会参众两院即有西藏地方代表。以  相似文献   

19.
羌寨里的半世纪夫:陈仕明,1931年生,羌族妻:周明兰,1928年生,羌族洞房花烛夜:1950年腊月 陈仕明在6岁上刚刚穿上蒙裆裤,他父母就给他定下了一门亲事。女方是一个9岁的小孩子。那一年日本人已经打进了中国,全中国上下正在轰轰烈烈地抗日救亡。不过远在四川阿坝州理县(当时称“西康省”)岷江峡谷中桃坪寨的陈仕明,对那些像对自己的婚事一样懵然不知。等他长大成人,新 中国已经成立,上过几年学的陈仕明 参加了当时属彭德怀指挥的公安部 队,当了4年兵,也算是老革命了。陈 仕明转业后到了甘孜州公安处工作, 先是…  相似文献   

20.
央宗 《中国藏学》2024,(1):50-58+211-212
班禅额尔德尼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重要的活佛世系之一,不仅在格鲁派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有重要建树,而且从清代起就在西藏地方的政治、宗教、文化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历辈班禅传承至今,始终秉承爱国爱教的历史传统,顾全大局、倾心内向,努力维护西藏地方社会稳定,对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作出了巨大贡献。文章在梳理藏传佛教爱国爱教典范和历辈班禅世系的基础上,从捍卫国家主权、维护西藏稳定、维护中央权威、促进藏传佛教发展四个方面,回顾并列举了历辈班禅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与优良传统,认为继续学习、传承和弘扬历辈班禅爱国爱教、护国利民的光荣传统,在当代对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