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元文化的共生并存已成为我们时代的文化景观。这种现象既使时代文化充满了活力,又有可能将其引向相对主义的泥潭。作为文化应对策略,"文化和解论"应运而生。理念上,文化和解意味着认可文化的多元性、异质性和各文化样式的合理性,认可各文化样式的共生价值,反对相互间的僭越;实践上,文化和解意味着反思判断力的培育、文化监控机制和和解的社会环境的构建。唯其如此,才能既释放文化的活力,又避免文化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2.
当代文化哲学致力于反思和化解现代性问题中的文化冲突与价值危机,促进人的精神文化自觉,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精神与价值理想。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要求反思人文精神困境,批判价值虚无主义,重建文化认同,探索文化发展的辩证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多元文化是和谐文化生成的基础.文化的多元化是现代性、全球化和意识形态三个维度共谋的结果.现代性时前现代的解构催生了"去中心化~脱序化"和"崇高的弱化",为文化歧出提供了土壤;全球化一方面生成了世界文化观.另一方面又导致了时代文化的分化和解组;意识形态对多元趋向的认同,是文化多元化的重要条件.文化的多元化使和谐文化的构建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4.
从分析我国建构行政诉讼和解制度所带来的传统文化价值、诉讼经济价值等,结合我国的现实状况,提出构建行之有效的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5.
李萍  魏则胜 《中州学刊》2005,(6):131-134
"文化伦理"一词,一是指文化与伦理之间的必然联系,二是指文化发展的价值追求.20世纪50年代之后,西方社会逐渐开始了文化发展的伦理转向;作为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成果,伦理或道德价值成为西方社会追寻的基本目标.在我国,文化伦理经历了"从手段到目的"的命运转折:道德价值和伦理关怀摆脱了纯粹作为政治和经济生活附属品的工具意义,使自身显现为目的.我国文化发展由此开始一个新的时代,一个超越了纯粹的政治目标和经济目标的时代,一个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维护社会公正与平等的时代,一个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伦理时代.由此,我国文化发展被内在地嵌入了道德价值的指针,道德进步也因此具有了文化必然.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开始进入了消费主义时代,文化消费成了消费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的文化消费呈现出多样化、市场化、全球化、大众化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也导致了我们的文化消费存在一些问题,表明我们的文化消费缺乏正确的价值引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我们的文化消费,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在文化消费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品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所以,文化生产要注重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统一.这种统一并非两种价值的比例分配,也并不要求所有文化产品都必须同时具有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注重两种价值的统一对于复兴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社会需要共同努力为此营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实现文化生产两种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视域中的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孕育母体.传承红色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和有效路径.必须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推进红色文化创新,创造性地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切实发挥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和教育功效.  相似文献   

9.
文献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文献记录和反映着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就.文献的实质是文化信息的物化,文献的文化价值阐释与价值解读,不能脱离它所产生时代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0.
当代视域中的文化传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审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虽然为人们理解和把握文化传统提供了一种后传统的文化取向,但这并不意味着随着全球化的到来而使传统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将中国文化放到全球化所提供的这一视域中来把握,就需要按照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去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以合理的、价值的重新定位,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精神与全球化时代的人类共同文化进步要求的接轨以及当代转换。而要实现这一点,关键的是我们能否做出一种趋利避害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力推动下,人类文化形态正在向视听文化发生着总体性、革命性的转型.以文化传播介质为基本标志,人类文化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非语言时代、听说时代、阅读时代和视听时代.视听文化在当代人类文化时空中呈现出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扩张力,视听无处不在.各类传统文化形态以各种方式向当代视听汇聚和接轨.泛视听化、融合化、社会化、产业化和个性化是文化视听时代的总体特征.视听时代既是人类文化发展繁荣的新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文化危机、文化风险和文化异化的时代.因此,必须处理好阅读与视听,大众化与精英化,传承与创新,技术、内容与价值,视听泛在与媒介素养,发展与监管以及人性化与异化的关系,从国家战略高度部署视听文化发展规划,建设“视听中国”.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语境下少数民族的生存智慧与文化突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作为一种强劲的人类历史趋势,正冲击着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国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为适应全球化趋势下的生存环境,会形成自我发展的客观要求.全球化趋势下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取向是自我现代化,各种文化所建构的现代性,会有一些共同的价值取向,但总归会保持它们独特的价值选择和文化特征.全球化时代我国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图景,应该会是"多元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3.
石伶亚 《兰州学刊》2014,(9):113-121
苗族“古老话”作为民族法文化的价值载体,为民族社区公共治理提供启示性的法治资源,为优化社会公共治理体系提供文化支撑.古老话的法律文化价值创新,就在于对社会公共治理的文化贡献:第一,法律(硬法)治理方面.古老话传承的宽容、和解、谦让的文化精神,降低了民族地区宪法和法律实施的成本,其倡导的诚信、团结和互助的精神为我国《民法J通则》实施提供契合性资源、弥补性规范.第二,软法治理方面.古老话蕴涵的道德伦理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基因,所传承的习惯法文化是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治理的引导性资源,其讲述的“理词”是苗族社会成员解决纠纷的权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英雄是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集中代表,是中国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播的主要价值载体.中国文化英雄是中国文化价值传播的主要渠道,它与官方建立的士文化是并行的价值传播系统.官方价值代表了社会的、整体的、理论的力量对个体的要求与约束,而民间价值代表了个人的、灵活的、理想化的人生追求.这两种价值体系的互相补充和融合,使中国人的生活有了选择的可能,也有了所谓内儒外道和儒道互补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时代的开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和创新开辟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时代,时代变迁和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推动着传统社会主义文化向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由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范式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范式转变,文化建设服务于经济、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文化建设找到了正确的位置;由计划经济基础上的文化形态和封闭保守的社会文化结构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文化形态和开放创新的社会文化结构转变,文化建设获得了反映社会进步、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崭新的时代内容,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由"穷过渡"的文化价值目标取向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价值目标取向转变,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社会文明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化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谐社会的发展呼唤着构建一个体现和谐精神和时代要求的先进政治文化价值指标体系.它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化的创新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能适应阶层分化的价值整合,有效进行几个时代特征并存的社会整合.应有助于不断优化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政治生态,推进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形成和融进取的民族政治关系,引导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批判、克服和肃清邪教、伪教的影响.应能积极应对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促进多极化趋势下国家关系的和谐.创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文化,有赖于构建一个政府组织、社会公众和政治精英三者在统一目标下的一体化结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建设什么样的文化?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反映时代要求,赋予文化建设新的内容,必须以企业的内部环境为依据,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8.
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服务和价值在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延伸。在当下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数字图书馆建设将会彰显出推广大众阅读、增强人文关怀、实现均衡服务、传播和谐文化精神、提升人文精神素养等方面的社会价值,对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人们工作生活之余的阅读欣赏、消遣娱乐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快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延长和扩大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活动半径,真正发挥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既是社会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大众的精神希冀。  相似文献   

19.
面对当代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种种建筑文化的变异现象以及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等方面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千城一面、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等现象,需要追问的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如何在这个时代整合建筑文化,让中国建筑更以人为本,更能体现地域文化?如何将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融入每一幢建筑中?文化是建筑的灵魂.个性化的城市需要独特的建筑文化,这就要求通过建筑艺术来表现人们的文化水准、民族风情、价值取向和对建筑审美的追求,以充分体现以人、环境和地域文化为本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创新方法和创新内容以及创新特点和现代价值几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元素作了全面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因素对继承和弘扬民族创新精神、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