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京都府立大学教授若松宽在赴内蒙古大学讲学途中,于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五日访问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陪同来访的还有森川哲雄(九洲大学)、杉山正明(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北村高(龙谷大学)。民族研究所民族研究室的部分研究人员与日本同行举行了座谈。两国学者分别介绍了本国学术界近年来在蒙藏关系史、清代蒙古史,特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民族史学家、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林斡教授新著《东胡史》一书已于1990年11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继《匈奴通史》(前曾出版《匈奴史》)、《突厥史》之后,第三本关于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专著,也是我国民族史学界系统研究东胡史的第一本专著。全书218000字,除“前言”和“内容提要”外,共分十四章:早期东  相似文献   

3.
波斯大史学家拉施特在十四世纪初主编的《史集》是一部内容丰富、卷幅浩繁的历史巨著,其内容包括了中世纪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这部历史巨著对研究蒙古史尤其重要,它包含有研究十四世纪初以前蒙古族史的极为丰富的第一手材料。本文试就拉施特的生平事略、《史集》的编纂经过、内容、史料价值、现存十余种主要抄本的基本情况以及一百  相似文献   

4.
关于科尔沁部的历史,史书上没有系统、完整的记载。在清代史家的著作中,虽有些片断记载,但其范围只限于清代之历史,关于其形成和演变过程则很少论述。由于史料缺乏,过去国内外学者对科尔沁部的历史研究甚少。 近几年米,随着蒙古史研究工作的深入,对蒙古各部的研究亦有进展,发表了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原称历史宗教所,成立于1986年,1999年与宗教所分开后改今名。主要研究藏族历史和文化,有古代史、近现代史和专门史三个研究方向。陈庆英、周源先后担任所长,现任所长张云,副所长冯智。目前有科研人员11人,民族成分包括汉、藏、蒙古、回、纳西、达斡尔等,其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拥有博士学位者8人。历史研究所在全国藏学研究领域,特别是藏族历史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和地位,邓锐  相似文献   

6.
张亚莎 《中国藏学》2006,(4):111-120
1985-1998年日本的藏族史研究,主要侧重于历史与宗教方面,特别是重在元明清三朝藏族史的研究,多利用汉藏文文献史或蒙文与满文历史文献以及其他文献资料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杨志玖教授是享誉国内外史坛的史学家,山东淄博人,1915年生,回族。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另任中国元史研究会名誉会长、蒙古史学会理事、隋唐史学会顾问、中国海外交通史学会顾问、中国历史大辞典编委会主编等学术兼职。著有《隋唐五代史纲要》、《元史三论》、《马可波罗在中国》等,发表论文近200篇,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隋唐五代史卷》、《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讨论集》。即将出版的著作有《元代回族史稿》、《陋室文存》、《马可波罗在中国》(英文版)等。杨先生的学术研究涉及蒙元史、隋唐史、回族史、中西…  相似文献   

8.
清代蒙古地区的"买卖城"及其商业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蒙古社会的变迁体现在各个方面,尤其是清廷在制度建设、宗教倡导、移民开发、交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了蒙古地区的社会面貌.全面总结不同领域所发生的变化,是我们认识清代蒙古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清代蒙古社会的新生事物--蒙古城镇--这一"特定区域"为考察对象,选取这一"区域"中最具特色的商业区--"买卖城"--作为突破口,揭示清代蒙古地区城镇建设的状况和商贸活动的特点.文章由"买卖城"的特征与布局、"买卖城"的商业特点、"买卖城"的管理三个部分组成.通过对"买卖城"的概念、性质、规模、布局、市场特色、交易方式、商业群体、市镇管理、行业管理等问题的研究,探讨清代蒙古地区"买卖城"的形成及其商业特色和商业地位,以期能对深化清代蒙古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前年,北亚史的研究很有成绩。纵观1980年的情况,最突出的是有关清代满洲(正确的称呼是东北,本文用习惯称呼)史的满文、汉文档案的不断发表。另外,有关明、清蒙古史的蒙文史料得到了充分地运用。以汉文史料,特别是明、清《实录》为主的研究方法已经过时了。尤其是在蒙古史方面,最大的成果是发表了许多运用蒙文史料的考证论文,从根本上修正了一向根据汉文史料引伸出来的观点。然而,以前一直是北亚史研究中心的满洲史却比蒙古史落后了。8月,在中国南开大学召开了明清史学术讨论会,通过论文我们发现中国的满  相似文献   

10.
辽、金、元三史满文、蒙古文翻译,作为清代众多汉籍翻译中成帙最早的三部,具有文化史、文字史及史学史研究价值。围绕三史满文、蒙古文翻译进行历史与文献研究,在满学、蒙古学以及辽、金、元三朝历史研究中具有特殊意义。前人的研究业已取得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但仍有很多问题尚未得到充分阐发。本文试从学术评介的角度,就三史满文、蒙古文翻译的研究状况做一梳理,以便学界了解这一方面的基本情况。根据相关成果的特点,分为存本著录、译本出版及学术研究三个问题,逐一进行评述,总结得失,提出相关研究要领。  相似文献   

11.
<西北回族革命简史>一书,是我国著名民族史学家、回族伊斯兰教学者马霄石(1906-1988)先生撰写的一部与白寿彝的<回民起义>、林干的<清代回民起义>和马长寿的<同治年间陕西回族起义历史调查记录>等齐名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学术界研究中国回族史的代表性成果,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系统研究西北回民起义的首创之作.该书系...  相似文献   

12.
<正>云南回族穆斯林对伊斯兰教的研究,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纳忠教授在1957年3月14日《云南日报》发表的《清代云南回族人与伊斯兰教文化》一文中说:"云南回族对伊斯兰学术的教学与研究,大约开始于元代……可以考得出的,大概开始于明末、清初。"清代中叶以后,中国伊斯兰教的研究较以往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云南回族人马德新和马联元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马德新一生用阿拉伯文、波斯文、汉文写成的著述多达三十余种,内容极为广泛,举凡教义、教典、教律、宗教哲学、阿拉伯文法、天文、历史、地理无不见于其著作中。  相似文献   

13.
《回族研究》编辑部: 近阅《回族研究》创刊号,获知《回族人物志》(清代)即将刊行,甚感高兴。可是,在“新书预告”栏所列的几十名回族历史人物中,都是政治,军事、宗教和文化方面的,科技方面却是个空白,觉得是件憾事。是否在中国历史上回族中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呢?我认为不是的。应当承认,中国封建社会的御用史学家,在撰修所谓“正史”时大多不记历史人物的民族成份,为后世有志于民族人物的研究者,布下厚重迷雾。可也不是无蛛丝马迹可寻。  相似文献   

14.
卫拉特,即是清代的厄鲁特蒙古,亦称西蒙古、漠西蒙古,或称卡尔梅克。在元代称斡亦剌惕,在明代称瓦剌。是我国蒙古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仍生活在我国的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西藏、河北、黑龙江等地。对卫拉特史的研究,在我国有相当的基础。建国以降,特别是1978年以来,随着我国学术研究的复苏和发展,在蒙古史、中亚史,早期中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中亚史研究范围主要限于三突厥斯坦地区(The Three Turkestan):即中国、俄国和阿富汗突厥斯坦地区。常常只涉及中国部分。日本的中亚史研究仅有一个世纪的历史,因此相对西方的研究来说,研究范围有限,历史也较短。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日本学者对三突厥斯坦之外的地区没有什么研究。这只是因为人们对中亚地区划界的不同罢了。众所周知,在中亚的划界(Demar cation)问题上,日本学者和西方学者的看法不同。中亚应当包括以下地区:东部的满洲、蒙古高原;中国、俄国、阿富汗统治下的三突厥斯坦;西藏高原、伊朗,甚至东地中海海岸地区;或仅限于东突厥斯坦的塔里木盆地。苏联对中亚的地理划分有两种分法。一是认为中亚应包括西藏高原、准噶尔、喀什噶尔、塔里木盆地、内外蒙古;另一种分法则认  相似文献   

16.
以探讨回族教育为中心议题的第六次全国回族史讨论会,于1990年10月8日至11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回、汉、黎3个民族的老、中、青专家学者和有关负责人90多名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资料、赠刊共50余篇(本)。 我国著名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白寿彝先生专门为这次会议发表了录音讲话,就回族史研究方向,编纂回族史中应该注意的重点问题等谈了指导性的意见。著名史学家,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  相似文献   

17.
藏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远古时就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西藏历史的研究,一向为历史学者所重视,日本史学家也曾不断地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日本《世界历史事典》《中亚史(?)》的西藏部分,就是这一研究文献的简述。它是世界一些国家对西藏的研究信息的反映。为对我国西藏研究提供参考之便,作为信息的传递,现将其中有关中国(包括汉文和藏文)及日本方面研究文献资料摘要加以编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八旗蒙古人是指1635年(后金天聪九年)编入八旗蒙古内的蒙古人及其后裔。与游牧蒙古人不同,在清代他们的教育是颇受重视的。接受教育是八旗蒙古人参加科举、进而为官从政的基础,是构成八旗蒙古人全部历史活动的极重要的方面。事实上,八旗蒙古人的教育史是与清王朝的兴衰史相始终的。清代,八旗蒙古人生活地区分布极广,除京师外,分散在全国各主要的战略要地。由于各地驻防情况不同,其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也各有特点。这些因  相似文献   

19.
才桑加 《西部蒙古论坛》2020,(1):93-98,127,128
《印藏蒙史略》是一部19世纪二十年代初由顾实汗后裔劝请下撰述的著名藏文历史著作,内容涉及到印度、藏、汉、西夏、蒙古等地区的王臣世系和佛教传播史,而全书的叙述重点在于蒙藏关系史与顾实汗后裔王室传承史。作者依据一些稀有的青海蒙古史料,对研究黄河南蒙古历史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20世纪中国蒙古史的研究进行了评述,认为20世纪我国的蒙古史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本世纪上半叶,中国的蒙古史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时代的局限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蒙古史研究发展迅速,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领域硕果累累,成绩空前,获得突破性进展。为了使中国蒙古史研究继续向纵深发展,今后还要进行多方面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