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十九世纪的俄国文坛上,与当时俄国社会反农奴制的斗争相适应,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家及作品,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运用各自独特的艺术手法反映社会,反映生活。普希金以其众多激情洋溢的自由诗篇,在俄国解放运动中起过重要的奠基作用;果戈里以其“含泪的微笑描写了地主们那种“动物性的、丑恶的、谑画的生活的全部庸俗和卑污”(别林斯基:《论俄国的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别林斯基选集》第一卷),深刻地揭露了专制农奴制的黑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伟大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维萨里昂·格利戈里耶维奇·别林斯基,不仅是一位天才的文学批评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社会学家、美学家。由于他毕生遭受沙皇政府的压迫和生活贫困的折磨,所以只活了三十七岁就逝世了。别林斯基从事文学活动仅有十四年,一生虽然很短暂,但他却以卓越不凡的才能,聪明过人的智慧,为俄国人民留下了丰富的文学和美学遗产。从1834到1848年期间,别林斯基先后发表了《文学的幻想》、《论俄国的中篇小说和果戈里的中篇小说》、《智慧的痛苦》、《艺术的概念》、《论普希金》、《给果戈理的信》、以及《1847年俄国文学评论》等许多著名的长篇文学批评论文。这些评著所阐明的理论和美学观点,不仅对俄国  相似文献   

3.
别林斯基(1811—1848年)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奠基人。别林斯基关于文学和现实关系的理论,是一份珍贵的文学遗产。一要掌握现实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4.
<正> 一1844年《死魂灵》出版后,俄国文坛围绕着果戈理创作的论争,几乎达到了高潮。当时有三种观点,一种以布尔加林为代表,他们攻击、毁谤《死魂灵》,认为在任何一种人类语言中都没有写过比这更糟的作品。这种意见不值得一驳。另一种以亚克萨柯夫为代表,他们极力赞美《死魂灵》,认为果戈理的《死魂灵》和荷马的《伊利亚特》一样地伟大。故意以褒达贬地把果戈理比作荷马,《死魂灵》比作《伊利亚特》,强调了《死魂灵》具有传统的俄国文学那种模仿西欧作品的艺术价值。第三种则以别林斯基为  相似文献   

5.
作为俄国文学批评的开创者,别林斯基对俄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文学思想却长期遭到严重曲解。因此,重新认识别林斯基的文学思想,正确评价他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或许是对这位批评家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6.
<正>美学、文学理论中的形象思维问题来自于俄国文论.它由别林斯基所提出,别林斯基的说法是"寓于形象的思维".具体讲,别林斯基在《艺术的观念》中这样使用的:"艺术是对真理的直感的观察,或者说是寓于形象的思维."1930年代该说法传入我国.建国后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曾涉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果戈理诞生一百五十周年。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这位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他对于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新文学的奠基者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因为所求的作品是叫喊和反抗,势必至于倾向了东欧,因此所看的俄国、波兰以及巴尔干诸小国作家的东西特别多。……记得当时最爱看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理和波兰的显克微支”。果戈理以惊人的艺术力量,撕毁贵族官僚社会的假面具,暴露了专制农奴制俄罗斯的一切黑暗,同时也就帮助中国人民认识了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的一切黑暗。鲁迅一直很重视果戈理的创作,亲自翻译了果戈理的短篇小说《鼻子》和长篇巨著《死魂灵》,并汇编了一本《死魂灵一百图》。鲁迅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是受到果戈理影响的。果戈理的创作也引起瞿秋白同志的注意。瞿秋白同志早在一九二○年就翻译了果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跨越"设想是其东方社会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为俄国等东方国家的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历史可能性.俄国、中国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马克思的"跨越"设想由理论变为现实,在实现了社会制度的跨越之后,在全球化和信息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生产力如何发展就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而生产力跨越式发展这种新的发展模式是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俄国作家果戈理和我国现代作家沈从文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构筑了两个相对立的文学空间:乡村与城市。一方面,乡村图景寄托了他们美好的记忆,也是他们对现实城市生活的反拨,只不过果戈理笔下的乡村世界具有浓郁的喜剧色彩,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悲剧色彩较浓;另一方面,作为城市生活的观察者和描绘者,他们同样用讽刺的、嘲弄的文字展现了一幅幅卑微的、非人性的城市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10.
“自然派”是俄罗斯文学发展史上特有的一个流派。它崛起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果戈理是它的主要奠基人。 这个“自然派”的出现,改变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缓慢的形势。它不仅以强化批判为特质,且使诸多受苦受难的“小人物”成为文学注意的中心。这一特点的延伸,促使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从不同侧面敏锐地反映着时代的重大社会问题。其题材的广泛、揭露的深度和批判的强度,在欧洲,在世界范围内,在十九世纪及其后来,都起着重大的影响。 这个“自然派”是怎样形成的,果戈理与它的关系,它的具体表现如何,都是值得探讨的,这不仅有助于理解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活动也不无借鉴意义。 一、“自然派”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西欧的法国和英国,随着资本主义的确立、发展,批判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新的文学流派相应出现,并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