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吴兰修是嘉、道时期岭南词坛的代表人物.其所著《桐花阁词》备受赞誉.就内容而言,这部词集是其羁旅人生的心灵记录,具体表现为对浮生如梦的哀婉之叹,对爱情、友情的渴望珍重,对归隐故园的热烈向往.就艺术而言,吴兰修的词具有情感真挚、表意婉曲、语言清丽的特色.同时,吴兰修词不拘一格,转益多师,出唐入宋,体现出重情的特质和清真婉丽的风格.吴兰修可以说是嘉、道以后岭南词坛的报春花和拓荒牛.  相似文献   

2.
清词流派的发展多以建构统序为依托,浙西、常州两派尤谙此道。然而向来被视为浙派三宗之一的郭麐,无论理论与创作,还是生平与师承,都无强烈的浙派印记,本质上只是一位力图以"性灵"思想来扭转风尚的布衣词人。是后来亲近常派的蒋敦复出于批判的需要才将郭麐归入了浙西词统,再经谭献等人强化。这种以郭麐续接朱、厉而构成的浙派统序得以确立,并成为一种较为强势的词学话语,其后果之一是导致郭麐的词史地位在常州词派占据上风的晚清词坛一落千丈。今人又将郭麐列为后期浙派的代表词人加以表彰,并以"改革者"的头衔来消弭因他对浙派的批判所产生的矛盾。这种研究思路实质上是对这一统序的延伸。  相似文献   

3.
苏州为清代三大词薮之一,名家辈出,佳篇林立.至于晚近,常州家法风靡天下之际,苏州词界之代表人物陶梁、后吴中七子、宋翔凤、陶然、高钟、黄人等,仍瓣香浙西、阳羡之流韵遗风,或对"浙派"进行调整,或折中"浙"、"常"两派,追踪性灵,以创作实绩勾勒了近代苏州词坛的创作构成和理论祈向.  相似文献   

4.
徐立望 《浙江学刊》2006,1(6):60-67
嘉道之际,经世思潮与考据学风并存。作为清代第一流的经生,张惠言是清代考据学代表之一,但他的研习宗旨已经摆脱了乾嘉偏重学术文献考证的局限,具有强烈的用世之心。他企图全面恢复虞翻周易学说,并进而研习郑玄礼学,目的在重现圣人之道而实践之。也正是他的经世致用意识,直接促成常州词派理论的建立。虽然张惠言的词学理论相比前人并无多少创新,但由于嘉道之际,国事衰落,儒家用世传统轰然而兴,而张氏视词为解决社会危机的工具之一,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得到大批常州士人揄扬,使常州词派逐渐取代浙派成为晚清词坛的主导者。  相似文献   

5.
石超 《学术交流》2015,(4):13-19
隶属于儒家"容礼之学"的相关材料可梳理为前孔子时代的"摄威仪"、孔子的"正身观"、子张及其后学的"治法象"。孔子的"正身观"可分作内外两个面相:就内在德行来说,孔子提出以"智、仁、勇"为三"达德"的"君子道";就外在威仪来说,大体可分颜色、容貌、举止、言语、交接五个方面。子张重点继承了孔子"正身观"中的威仪面相,并以"居敬"来概括端正己身方面的颜色、容貌、举止,以"行简"来概括理顺关系方面的言语、交接。从西周春秋君子到孔子,再到子张,以威仪观念为核心的"容礼之学"不断变换形式,但实质精神一脉相承。子张之后,"摄威仪"又以"治法象"的理论形态继续发生影响,并与"性""情"等心性论概念发生关系,其理论水平进一步提升,为后来孟子之"践形观"的提出作了积极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6,(1):131-133
宣称"人人机会均等"的"美国梦"确实对社会民众具有无穷的诱惑,但是,这不过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而已。本文通过《嘉莉妹妹》主人公"嘉莉"的命运审读,揭示"美国梦"的必然破灭。"嘉莉妹妹"就是美国下层民众的化身与代表,"嘉莉妹妹"为了实现"美国梦"而不断努力奋斗,但是,"嘉莉妹妹"的"美国梦"最终还是无法实现。作品具有十分显著的暗示色彩,通过"嘉莉妹妹"个人"美国梦"的幻灭,暗示了"人人机会均等"的"美国梦"根本就是无从实现的,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虚伪本性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相似文献   

7.
北宋词人柳永向以词风俚俗而著称,他创作的大量艳情词更是词坛一道奇观.柳永词的近三分之二是艳情之作,历来被视为"淫媒之语",而罕有探讨其缘由.其实,柳永的思想受道教影响很大,其艳情词具有浓厚的道教房中文化意蕴.柳永艳情词的性描写几乎都化用仙道意象,所体现的两性观念、性爱心理都和道教房中术存在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8.
李舜臣的《岭外别传:清初岭南诗僧群研究》是第一部研究清初岭南诗僧群体的学术专著。该书详细论述了清初岭南诗僧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群体构成、生活形态、结社活动、诗心、诗学、诗貌及金堡澹归和石濂大汕这两位诗僧代表。该书考论扎实,文笔优美,特色有三:一是历史、地域、群体相结合的视角;二是僧传、佛学、诗学相勾连的考辨;三是会通、专精、感悟相交融的批评。  相似文献   

9.
法国是社会学的故乡,也是教育社会学的发祥地。研究和了解法国教育社会学的有关情况,有助于我国当前开展教育社会学的实质性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法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以孔德为代表的教育社会学初创时期;以迪尔凯姆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社会学时期;二战后新兴的教育社会学时期。本文拟从这三个方而作一概括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王刚 《学术交流》2012,(7):28-31
以儒、墨、道、法四家为代表的先秦主流学派基于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等各个层面的深入思考,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流幸福观。本文通过对先秦各家幸福观的物质维度与精神维度以及个人维度与社会维度的比较研究,厘清了其幸福观的主旨和诉求的内在差异,并创新性地将先秦时期主流幸福观的共性价值取向概括为"内求于己、知性自足"。先秦时期主流幸福观的多维度比较为我国现代社会生活中各个层次的幸福价值取向找到了传统文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