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模因论的视角看文学翻译策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在同一文化中往往是通过模仿,尤其是语言进行传播.从模因论角度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语言经过模拟的手段得以丰富,而模因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可以把文学翻译看作是异国文化的模因通过语言向本国传播的过程,文化模因的传播过程对文学翻译策略的选择产生影响.文学翻译中的归化策略是文化模因传播初期的必要阶段,异化翻译是文化模因传播发展的要求,而杂合翻译则是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模因论以一种崭新的视角来阐释和审视异化翻译策略。异化翻译理论和实践所实现的目标是要动摇目的语文化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有意识地打破目的语的文化规范,以此来解读外国文本在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上的差异。该文首先诠释了模因论视域下的异化翻译的理据,其次解读了模因论下的异化翻译策略的选择,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从模因论及翻译模因论来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公示语的翻译则可以看成是公示语翻译模因或模因复合体的跨文化复制和传播。公示语翻译模因库(meme—pool),深入探讨其中的公示语翻译模因或模因复合体跨文化复制、传播的表现类型,可以为具体的翻译提供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靠复制和传播而生存.从模因论视角,翻译活动是通过语言进行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译者的重要使命即译者解码源语模因及用目的语模因重新编码以传播源语模因在此过程中使得以凸显.文章以模因论及翻译模因论为指导,通过构建汉语公示语模因在翻译活动中的传播路径,尝试分析汉语公示语英译中翻译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方式,认为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两种传播方式同样适用于汉语公示语的英译.译者选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对汉语公示语源语模因予以巧妙编码,发挥公示语在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方面应有的功能,更好地为来华外国人士提供各种便利.  相似文献   

5.
人类语言模因的传递是以基因般的模式进行的。从翻译的角度看,翻译要实现的是一种语言模因跨语言环境的复制和传播,这一过程是由译者对源语语言模因的解码、编码和新的语言模因在目的语中的传播两部分构成的。文章以基因型网络文化用语模因为例,探讨了基因型语言模因的翻译和被接受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齐晓燕 《中州学刊》2007,(5):244-246
异化与归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策略。归化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将译文读者置于首位;异化以原语文化为归宿,旨在保留语言和文化异质。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之争由来已久。异化将成为发展趋势,但与此同时,归化也是不可缺少的手段。译者要把握好度,努力在异化和归化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  相似文献   

7.
模因被认为是文化的基因,靠复制、传播而生存。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语言又是模因的载体之一,反过来制约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大众传媒中的流行语是模因的有效载体,它促进了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但也有消极的语言模因给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合理利用语言模因论的复制、传播特点和规律去管理媒体语言的使用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网络语言传播的模因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仿照基因而得名,通过语言复制和传播,同时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语言模因的传播和复制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方式.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网络话语传播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隐喻既是一个语言意义上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文化范畴里的概念。从异化与归化的角度,通过在语言与文化两个层面上分析探讨隐喻翻译的方法及翻译策略,可以得出在语言层面上隐喻翻译可适度归化,以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在文化层面上隐喻翻译异化的尺度可稍大一些,以尽可能保留源语文化的异质成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0.
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语言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拟运用语言模因论对“山寨”一词的产生和迅速发展进行研究,指出“山寨”实际上就是一种语言模因,它的传播和影响揭示了语言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11.
语言传递文化,自身就是一种模因。语言学界尚无从模因论角度对中英法律语言进行过任何深入探讨。基于法律语料,从词汇学、句法学角度对中英法律语言模因进行研究,细致分析法律文本及法庭用语的模因模式、特点及规律,有力促进法律语言的发展与习得。  相似文献   

12.
模因论是运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对文化发展规律进行解释的一种新理论.随着模因论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语言领域研究中.模因论在语言领域的应用不仅有利语言的发展与当代汉语流行语的应用研究,同时在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实践过程中,也有效推动了模因论自身发展.基于模因论的大学生流行语分析对于我国当代汉语流行语的应用研究有着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就通过对模因论的理论概念、表现形式以及特点进行系统研究,并对大学生模因复制与传播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何昕  潘利锋 《河北学刊》2012,32(4):186-189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新视角。文化模因传播遵循着文化进化的规律,经历着保留、变异和顺应的动态进化历程。从模因的视角看,红色文化模因随着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异,红色文化模因的变异顺应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人们的认知因素和时代前瞻需求。而红色文化模因在新时期的变异与顺应促进了红色文化模因的成功复制,加速了红色文化模因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以来,信息的模因式传播迅速兴起,元宇宙集现实与虚拟数字世界于一体的理念更是加速了这一境况的发展。模因论者通过与生物学基因理论的类比来解释信息传播的特征与机制问题,在这种理论看来,模因的复制和变异构成数字化信息存在与传播的客观基础,模因作为信息传播表达的基本复制因子,它们在信息吸收、保留、表述以及传输几个阶段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信息的模因传播也面临着巨大的选择压力,信息的表征与人的选择需求之间的距离会被忽视或无意拉大,信息在数字网络世界的建构中也逐渐异化为对人信息的某种遮蔽,信息技术与信息传播中虚拟与实在双重维度形成的张力构成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重要时代难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理解文化进化与语言学习的本质联系,立足于模因论,结合对当前语言现状的分析,指出模仿和创新是模因传播的必要条件,通过基因型模因和表现型模因两种方式,语言才能够进化更新。认为该理论为经典背诵和文本创新提供了确凿的理据,有助于扭转把语言学习认为是技能培训的传统观点,从而最终确立语言学习是一种体验、感悟语言魅力的思想建构过程,模因论对语言教学起到了系统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考古学涉及大量独特的古代文物,是中外语言词汇空缺现象最显著的领域之一。词汇空缺给国际考古学的交流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因此,音译作为古文物名词翻译中克服词汇空缺矛盾的一种重要对策和方法,在考古学翻译中广泛使用。然而,考古学文物名词翻译中音译法的使用尚缺乏充分的论证。模因论的出现为音译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同时也带来了古文物名词音译法的消解。古文物音译词模因的先天不足、宿主薄弱、实体稀少、形态怪异和内涵缺失最终导致这些音译词在目的语文化中生命力的丧失。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模因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将其看作一种复制因子,通过人脑进行输送和传播。基于最小单位的传播理念为跨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模因认知观的指导下,完成文化模因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四个过程,可以更好地充分认知外国文化,排除文化障碍,提高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语言中的模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模因的复制、传播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文章介绍了模因的概念,同时对网络语言中的模因现象进行考察.以模因的周期理论,说明中英文词语声音、数字、成语、谚语、俗语、名言、诗词名句和电影台词等模因在网络语言中成功地复制和传播的原因,着重分析了基因型的网络语言的模因和表现型网络语言的模因.文章以模因论为基础,通过对网络语言的模因现象分析,为网络语言的发展以及打造网络语言中的强势模因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模因论视阈下的典籍英译研究——以《道德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模因论的视阈下,中国典籍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和传播过程中,遵循文化进化的规律,充满了中国文化模因的变异、选择和遗传;文化传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整体趋势是中国文化模因的要义或其完整特征逐渐在英语世界传播开去.  相似文献   

20.
模因是传播文化的单位,可以被复制和模仿.文化模因被复制传播的过程,实则是以翻译为中介的.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交流,是动态的、可变异的.一部文学作品中文化模因可复制程度及其在异国的传播效果与译本、译者和目的语读者密不可分.葛浩文在其英译本《生死疲劳》中所体现的切斯特曼的五大翻译超级模因,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以及外国读者对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