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玉米通常只结1—2个果穗,而且以1个果穗的居多。全生育期生长处于高温季节,生长发育快,管理回旋余地小。一旦前期受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或栽培管理措施不当,极易形成弱小苗,造成群体整齐度差。即使中后期加强管理,也难以弥补前期生长不良造成的损失。玉米常发生不结果穗,形成空穗。结果穗也发育不良,青穗、秃顶严重,制抑玉米高产。  相似文献   

2.
提高玉米单产,除选用优良品种、适时播种和加强苗期田间管理外,尤其要加强玉米生产中后期的田间管理,以减少空秆和“秃穗”。具体措施如下:(一)穗肥的追施。玉米穗肥也就是玉米在抽雄前10天,接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省内120个县市的720份资源的主要数量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千拉重、穗粒重和穗粒数是影响高梁单产的主要性状。但千粒重通过穗粒数对产量的间接效应是一个很大的负值,说明我省地方品种的大粒类型并非是高产类型。  相似文献   

4.
随着杂交玉米紧凑耐密良种的普及,打破了常规种植密度,亩穗数大幅度增加,有效地改善了群体结构。但密度的增加,生产上高产与倒伏这一对矛盾日益突出。近几年来开发应用实践表明,玉米化控栽培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是保持玉米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三年平均增产16.4%。其技术要点是:(一)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使用化控栽培技术,能降低玉米株高30厘米,  相似文献   

5.
追肥。玉米生长中期进入雌雄穗分化阶段,是决定玉米穗子大小、粒数多少、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可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重施1次拔节孕穗肥,保证玉米幼穗分化对养分的需要。时间在幼穗分化前(7~8个叶片展开时),每亩施尿素10-15千克,钾肥10千克,  相似文献   

6.
通过7个大穗大粒小麦品种(系)的田间小区控制性试验,分析了小麦穗部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进一步提高小麦大穗大粒型品种的产量的途径。结果表明,进一步提高大穗大粒品种的个体和群体产量,宜走提高穗粒数的路子。在保持一定的粒重水平的基础上,选育多小穗品种,采用适宜大穗大粒品种生长发育的栽培技术,以增加每穗小穗数,特别是增加结实小穗数,减少退化小穗数。  相似文献   

7.
该品种为中矮秆紧凑型玉米单交种。春播生育期125天,总叶片数19—20片叶,株高220厘米,穗位90厘米,果穗穗长20厘米,穗粗5.5厘米,粗筒型,穗行数16行,行粒数35—40粒,穗粒数420—520粒,千粒重480—500克,出籽率80%,穗轴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冈优501五年16个试点的主要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分析表明:有效穗与产量、着粒数、实粒数、千粒重呈负相关关系。尤其与着粒数、实粒数高度负相关,穗数与粒数矛盾突出。粒数、粒重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适当控制群体,促进个体发育,有利于发挥穗重型品种多花多实的产量潜能。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著名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命名并主持选育的早熟、抗病、高产新品种登海1号是由山东省莱州市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在1993年选育而成。在全国各地试种的代号是远征706,参加山东区试的代号是9401。特性特证:登海1号侏高260厘米左右,穗位高105厘米,全侏叶片数19片,果穗简型,穗长20厘米左右,穗行数16—18行,穗粒数600—650粒,千粒重320克左右,白轴、黄粒,深马齿型,品质好。具有以下四方面优点(1)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川西化杀杂种小麦产量优势与产量因素优势。结果表明 :(1)稀植条件下产量中亲优势与各产量因素中亲优势呈显著 (极显著 )正相关 ,以生物产量、穗粒重与穗粒数的中亲优势尤为密切。在亲本选用上应注意生物产量、穗粒重、穗粒数几个性状。 (2 )不同亲本材料的选用对杂种小麦产量因素超标优势表现有影响。 (3)稀植条件下 ,强优势组合的产量超标优势是在穗、粒、重各因素协调提高下 ,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优势与穗粒重 (穗粒数 )优势、或穗数和穗粒数优势的结果。 (4)密植条件下 ,产量超标优势主要来自于穗粒数与千粒重优势 ,而以穗粒数优势占主导作用。 (5 )单株稀植条件下的各产量因素超标杂种优势大于群体密植条件下的超标杂种优势。 (6 )产量超标优势与穗数超标优势在稀、密植条件下的相关性不显著 ,而穗粒数超标优势与千粒重超标优势在两种条件下达极显著相关。研究认为 ,目前川西化杂杂种小麦的选育应在川麦 2 8的基础上 ,稳定穗数与千粒重 ,选育生物产量与穗粒数大的组合  相似文献   

11.
水稻、玉米均为锌敏感作物,施用锌肥可促进生长发育,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并能提早成熟。水稻吸收锌集中在苗期和穗期,基施及苗期施锌效果最佳。方法:1、沾  相似文献   

12.
(一)超高产台湾玉米新品种——亚新2号。亚新2号大粒长穗群体超高产玉米,是近年来台湾育种专家针对当前玉米品种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而最新培育成功的一个可留种,代代相传的高产优质品种。株高2米以上,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抗倒  相似文献   

13.
对36个试验点的资料分析,“绵阳20号”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593.8607+17.0082x_1+7.5453x_2+6.3624x_3经偏回归及偏相关分析:有效穗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关系最密切(b_1'=0.7270~(**)R_(1y)=0.9140~(**)),但它与穗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R_(12)■=-0.5680~(**)R_(13)■=-0.5032~(**))。因此,在兼顾穗粒数、千粒重的情况下,适当扩大群体,主攻穗数,是使“绵阳20号”小麦获得更高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夏玉米板茬抢墒播种,土壤未经耕翻,杂草容易滋生,苗期高温多雨,杂草生长快,田间管理稍有疏忽,就会形成草荒,降低玉米生产能力,现已成为制约玉米夺高产的主要障碍。夏玉米田杂草种类多,常见的有马唐、马齿苋、反枝苋、狗尾草、旱稗,干金子,牛筋草黎,田旋花等。而马唐、马齿苋、狗尾草、牛筋草等为杂草优势  相似文献   

15.
大穗黑玉米是本所近年来用意大利黑玉米与辽宁黑玉米经人工授粉和有性杂交精工选育的大穗黑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克服了意大利黑玉米产量低、籽粒小、棒子短的缺点。其大穗黑玉米的特性特征是:该玉米株高2米。每株成穗2个,每穗长18—23厘米,穗围粗18厘米,每穗结籽22行,每行39粒,一般每穗结籽850多粒,籽粒半马齿型,千粒重300克,每株可产籽500—600克。  相似文献   

16.
以南21-3等7个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照双列设计组配一套不包括反交的组合。对雄穗主轴长、雄穗分枝数、雄穗总分枝长进行配合力分析及相关研究。结果表明,3个雄穗性状的GCA、SCA效应及变异程度均存在显著差异;3个雄稳性状的GCA、SCA与其性状表现型值(X)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除主轴长与分枝数的GCA外,3个雄穗性状的GCA和SCA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太原市粮食总量结构分析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玉米产量在粮食总产量中所占份额持续增加,其他粮食作物产量所占份额明显减少.目前玉米、小麦、高梁是太原市的主要粮食产品;就主要粮食作物单产而言,高粱的单产最高,玉米单产次之,近20年来高粱和小麦单产上升幅度较大,而谷子的单产为下降趋势,太原市粮食平均单产为明显上升趋势;太原市粮食平均单产变化在粮食总量变化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分析太原市粮食平均单产的丰救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发现,清徐、阳曲4~9月降水总量、阳曲7~8月平均气温与粮食单产丰歉相关密切,依此建立的产量丰歉评估模型准确率可达80%,是太原市粮食丰歉评估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经试验示范证明,绵农1号小麦新品种,产量水平较绵阳11号高10%左右,抗白粉病,叶锈病性显著优于绵阳11号。为发挥大穗优势,获得亩产400~500公斤产量水平,其产量结构宜控制在亩有效穗20万左右,穗粒数40~45粒,千粒重50~55克。在保证一定群体的基础上,提高穗重,协调穗,粒,重三者间的关系,是获得高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常温下长时间存放,保鲜嫩玉米穗,经济效益可提高十几倍。其保鲜法如下:(一)在玉米粒刚刚饱满尚水固化时,是采收鲜穗最佳期,采收时去掉外皮,及时进行保鲜处理,最好在12小时内。(二)备一铁锅(大缸也可)在大缸内加入半缸热水,按水量比加入适量的鲜贮剂,该保鲜剂对人体无害,符合食品卫生标准,一般按水量比的千分之四或千分之五加入。然后将玉米穗分批放入缸内进行浸泡处理。当缸内玉米穗开始发亮时捞出。(三)将玉米穗沥干水分,即可放入室内长期存放。(四)玉米穗存放法:在存放前,在室内摆放宽25—30厘米的红  相似文献   

20.
基于 1993—2020年河南夏玉米主产区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 FGLS估计法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夏玉米不同生长阶段降水对其产出的因果估计。研究表明:以生育期整期为尺度的平均意义上的估计结果与分生长阶段的估计结果存在显著差异,降水对夏玉米单产“先增后减”的非线性关系主要体现在抽穗期,存在最优拐点;苗期、抽穗期、灌浆期干旱会显著降低夏玉米单产;灌溉缓解了降水不足与不均对夏玉米单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夏玉米抽穗期适当升温有助于单产的增加,但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高温会显著降低单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