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语义分析存在如语义场理论,成分分析,语义公设等分析研究的方法.认知语言学家们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对OVER语义加以探讨,提出新的阐释方法.基于本领域对OVER的研究, 本文从意象图式的视角解析OVER, 并尝试一种新的意象图式结合方式对OVER语义加以分析,即将OVER用法大致分化为静态场景与动态场景,并结合意象图式中的路径图式与容器图式,对OVER的语义提出见解.从而使对OVER的理解简单明了化.  相似文献   

2.
复合动词的先行研究中以分析各组成要素关系居多,用认知理论分析复合动词多义的语义结构和近义区别的较少.认知的意象图式从说话者关注的焦点直观地反映了近义词语的语义不同."~はじめる"和"~だす"复合动词的后项表示"始动"义时,共同中心意思是"向外部移动".对中心意思意象图式的考察,能分析出二者后项语义的不同特征.前者结合认知的使动图式得出意象图式;后者从说话者关注角度的转化得出意象图式,从而分析出二者"始动"义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介词in静态和动态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以静态空间语义的意象图式为基础,通过空间隐喻,介词in的语义映射到六个认知域,延伸出六种表示非空间关系的隐喻语义。通过分析介词in空间语义与非空间语义的联系,帮助广大英语从业者进一步认识与理解该词。  相似文献   

4.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介词to动态和静态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以动态空间语义的意象图式为基础,通过空间隐喻,介词to的语义映射到五个认知域,延伸出五种表示非空间关系的隐喻语义。通过分析介词to空间语义与非空间语义的联系,帮助广大英语从业者进一步认识与理解该词。  相似文献   

5.
介词over的认知语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了介词over静态和动态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介词over存在四种静态空间语义,在这四种语义的基础上,该词通过空间隐喻延伸出其它五种隐喻语义。同时,介词over还存在一种动态空间的意象图式。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对国俗语义的研究,采用语义描写和理想化认知模式,对汉语词语"春"的国俗语义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分析和深入探讨。分析显示,国俗词语是范畴化的一种表征;作为范畴,"春"包含若干个子范畴,其中代表概念意义的子范畴具有原型理论的典型特征,属于春范畴的典型子范畴,其国俗语义延伸属于该范畴非典型范畴。国俗词语的意象图式主要表现为部分-整体图式,中心与边缘图式和系联图式。  相似文献   

7.
意象图式及其在介词over词义拓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象图式是先于概念和语言的抽象结构,也是最重要的语义结构。认知语义学认为意象图式在多义词词义拓展中起关键作用,是词义理据性的有力证明。本文以Lakoff和Johnson的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探索了意象图式在空间方位介词over词义拓展中的作用,并对Lakoff运用意象图式分析介词over词义的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介词with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以空间语义为基础,通过空间隐喻,介词with延伸出五种表示非空间关系的隐喻语义。通过分析介词with空间语义与非空间语义的联系,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该词。  相似文献   

9.
意象图式是十分重要的语义结构。以意象图式为支点,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人体词「頭」的语义结构,可知人体词「頭」多义结构的形成是在具有自然联系的意象图式基础上通过隐喻和转喻手段来实现的。意象图式在多义词词义拓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传统习惯认为,英语短语动词中的小品词与习语中的介词和副词一样其语义具有不可分析性。根据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小品词over的语义进行认知分析,发现其语义具有可分析性。可以通过意象图式来展现over的基本空间义,再通过隐喻来推断其引申义。从认知角度分析小品词,为理解和运用短语动词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文章旨在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对三个近义介词“on-over-above”进行分析,在以图式表征为依据的基础上,探究介词“on-over-above”的原型图式及其图式变体而引起的词义延伸,并概括它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范畴理论来讨论汉字及其复合构词。论文首先讨论了意象如何是主观想象活动对认知信息进行加工的产物,意象图式是语义概念范畴里重要的成分。论文然后分析汉字由形义符和声义符构造的隐喻意象图式特性,以及范畴意象图式所揭示在单字词原型意义(本源义)。论文最后讨论汉语复合词的特点以及与范畴复合的映射,在此基础上讨论汉语复合词的词核构造里的广义形态,以及广义形态里的语义句法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旨在运用认知工具"意象图式"对介词under进行分析,在以图式表征为依据的基础上,探究under的中心图式与其说明性图式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图式与under在抽象域的投射意义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开 NP”结构是一个以空间状态转换为基础的意象图式及其隐喻系统。通过隐喻的认知投射,“NP”的空间范围从物理空间层面拓展到时间层面、人体空间层面、社会空间层面、心理空间层面,“开 NP”结构由典型的“封闭开放图式”投射出了“隐蔽显现图式、不存在存在图式、静止运动图式”三种变体图式,进而形成了“开 NP”结构的范畴化系统。  相似文献   

15.
依据Langacker“认知语法”中动体-陆标、意象图式和Lakoff的空间隐喻理论,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in,on和at的空间意义及其映射的空间隐喻拓展意义。指出in的意向图式为容器图式,投射的目标域主要有时间、状态、方式和趋势等;on的意向图式是平面图式,投射的目标域主要有时间、依靠(依据)、目的等;at投射的目标域主要有方式、状态和频率等。  相似文献   

16.
英语“花园小径”句的认知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园小径"现象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暂时歧义现象,整个句子是没有歧义的."花园小径"句常涉及有多重意义的词语或搭配复杂的结构,这样在理解过程中,人脑中的常规语言知识图式和世界知识图式被率先激活,导致误读,但在遭遇语义短路后读者会意识到原来的理解错误,需要构建新的图式以达到正确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角度看英语介词within的空间隐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意象图式为支点,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方位介词w ith in的空间隐喻意义及其心理认知过程,从而揭示人类的自身经验在形成抽象概念意义中的作用和心理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8.
For及其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词和短语动词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但是结构主义和转换生成主义等传统的语言学对此缺乏解释力,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费时低效。认知语言学界对现存意义中含有空间方位概念的介词及其短语动词进行了研究,而现存意义中不合空间方位概念的介词及短语动词仍然得不到合理的解释。文章运用隐喻、意象图式和概念合成等理论对介词for以及由for构成的短语动词进行了认知语义研究。研究发现:尽管介词for表示前后方位概念的意义已经被front和before所代替,但其意义延伸仍然是以其基本空间意义即表示前后的意义为基础的;其演变的意象图式为包含“始源——路径——目的地”的运动图式,for的现行意义基本上都是基于这一图式通过隐喻和转喻延伸而产生;而for短语动词则是由动词的意义与for的各种现行意义进行匹配合成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