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是中国的民族宗教,它诞生在黄土地上,被中国传统文化的乳汁养育而成。因而,道教思想浸润于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社会政治、科学技术、民风习俗诸方面,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富有华夏特征的民族宗教文化。神道教是日本的民族宗教,是在日本民族固有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神文化。神道教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史,其间受到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但它作为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日本民族的社会历史演进息息相关。道教与神道教都属民族宗教,它们不仅代表和反映了两个民族不同的精神世界,而且对中、日民族历史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同。笔者以为这一问题可以通过“道”与“神道”范畴的比较,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2.
《四川社科界》2006,(6):38-40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关于伦理与政治学说的一种思想文化体系。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化思想,儒学及其伦理思想一直占据着中国传统社会的思想统治地位,并且对包括藏民族在内的中国各个少数民族产生着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那么,儒家文化及其伦理思想何以会受到藏族同胞的关注、学习、运用,并吸收其为自己文化及其伦理思想的一部分呢?我们认为,其基本原因有如下几个万面:一是儒家伦理的普世性倾向所带来的一种必然结果;二是儒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思想主张符合藏民族需要的结果;三是儒家文化本身的亲和力倾向对藏民族产生的强大吸引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现象,其根源在于企业没有将社会责任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来对待.在经济文化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到追求社会责任转变的过程中,只有以强化社会治理为重点,改变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单纯以经济总量增长为特征的传统经济文化,加强经济文化的时代性与制度化建设,妥善处理企业、政府、社会三者的关系,才能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化的发展与民族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和情感上的联系,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态和文明形态。而不同维系方式的更迭和不同的创造占有财富方式的相互替代,则标志着人类文化的历史阶段性和发展趋势。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说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振兴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当下的历史文化条件下,我们必须创造出以体现人的本质需求、中国传统文化和谐思想和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为内涵的先进文化,来实现伟大的民族振兴。  相似文献   

5.
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其自身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民族认同和文化自豪感、优越感,也不仅仅是意味着一种资源和财富,而更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基础.传统并不总是意味着过时和腐朽,相反更多的是意味着经历了时间的检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知识、经验、思想的凝结和沉淀,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和意义.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我们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以及新问题也越来越多,我们在继承先人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为后世创造着文化传统.因此,在民族复兴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思路下,如何尊重和继承传统文化,又如何结合时代需要实现发展和超越,都是我们当前必须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传统思想的宏观思考 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以灿烂的古代文化著称于世,这种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思想,它是中华民族经历漫长的岁月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程中所形成的勤劳、智慧的结晶,它以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深深地积淀在民族心理、民族性格之中。 中国传统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时期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思想,它不是专指哪一  相似文献   

7.
<正> 不同民族文化比较的意义是彼此构成参照系,以透彻地把握离我们远去却又对当今有深切影响的历史文化现象——如果这是一个能够取得共识的前提,那么,在中国古代爱国主义和爱国主义文学研究中,那种以西方经过文艺复兴后,君主政体的近代民族国家在解体的基督教世界的废墟上普遍建立基础上产生的爱国主义作为标准来判定中国古代爱国主义存在与否的观点,至少是文化比较在这一问题上目的性的迷途.毕竟爱国主义所概括的是人类在其历史发展不同的地域、不同民族国家所具有的一种普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不是专指哪一家、哪一学派的思想文化,而是以儒家为主、融汇各家所形成的体现中华民族特点的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经历漫长的岁月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中所形成的勤劳、智慧的结晶,它以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深深地积淀在民族心理、民族性格之中。这种民族精神的凝结,蕴含着丰富的阶值之源,也包含着不可避免的局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守旧的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以尊重民族特殊性与重视历史继承性为基础、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核心的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方式,不仅对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我们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方式来分析我国社会生产方式的客观实际与发展规律,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社会生产方式是在我国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文化传统所决定的,因而具有民族特殊性;同时,数千年来中国社会生产方式走着一条自我完善的创新发展之路,中国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相似文献   

10.
刘剑峰  孔翠萍 《东岳论丛》2005,26(5):158-162
毛泽东的人学思想经历了青年时期、成熟时期以及晚年时期三个阶段的发展。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三种异质的文化资源,在毛泽东人学思想的不同发展时期分别占据了不同的地位。与此同时,毛泽东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直接面对的社会现实也是促进毛泽东人学思想转变的重要因素。理清这一历史的线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毛泽东人学思想的全貌,澄明毛泽东人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历史进入80年代以后,无论是早已进入现代化的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东方国家,都遇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使得人们对支撑其社会运行的某些深层文化观念发生了怀疑,于是反思传统文化热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提炼传统文化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反思与改造,同样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里我们从科学文化角度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当今的“文化热”中,传统儒学以及与之相补充的道家思想是两个十分引人注目的课题。尽管人们对儒、道思想自身的价值、历史的意义和未来的命运有着种种不同的分析、评价与推测,但作为汉民族社会——心理结构的思想根基,儒、道思想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华夏文化传统的漫长岁月中所产生的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则是大部分同志所公认的。因此,无论是要发扬我们的文化传统还是要改造我们的国民性,都有必要把这种思想放在世界文化这个宏观的领域中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3.
喻海 《南方论刊》2008,(12):95-96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的艺术图形元素在现代设计中,显示出独特、深厚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沉淀、延伸、变化,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体系的一朵奇葩。因此,我们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正确对待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才能真正推进中国未来现代艺术设计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民族体育是一种历史悠久、引人注目的,存在于世界各民族文化与生活中的,与现代体育概念既有相通性,又有差异性的民族文化现象。而传统是一种文化遗传,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基石。因此,民族传统体育又是世界各民族自身发展历史的时代产物,是各民族体育运动生命力的展现,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重要体育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的藏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丰富多彩的藏族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西藏的民族传统体育是藏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雪域高原特定的自然、社会和宗教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5.
哲学负有为社会文化发展提供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的责任。我们的哲学不能不关心重视我国民族文化的历史和现实,不能不就文化的传统和走向问题做必要的理论批判。特别是在“传统文化热”已成为潮流的今天,更需要对它有哲学深度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6.
文化保守主义再度兴起的实质、原因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武 《学术研究》2008,3(3):33-38
文化保守主义在新世纪之交的再度兴起,已成为今天中国思想世界的一个重要现象.这一思潮的最基本实质,在于力图重新确立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以重构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一思潮再度兴起的根本原因,则在于近30年来中国社会历史变迁所造成的思想空间的开放、主流价值观念的重建及对民族根性与民族身份的认同和保持.对于文化保守主义的巨大影响所具有的复杂性,我们要把它放在当代中国的现实背景下予以深入而辩证的分析,既要看到其中所具有的合理的积极的内容,也要看到其中所具有的不舍理的负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有深度的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有所担当;文化自信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对历史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有理性的审视,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有所包容和借鉴。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与自强,首先表现在文化上。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就要树立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基础的理念,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同时,推动与世界不同文化的广泛融合。  相似文献   

18.
教科书体系在现代中国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它不但主导了新中国前三十年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而且作为一种思想方式融入到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在某种意义上成了我们民族的思维方式,对社会和文化的整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但由于其主导地位得以确立的特殊社会历史状况及其理论自身的局限,也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退出历史舞台.对教科书体系的反思和批判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思维领域,而是要深入到社会生活本身,从思想史、社会史等不同的领域入手,才能真正阐明其历史地位和当代命运.  相似文献   

19.
一种民族文化模式的形成、发展、延续或衰落、灭绝,除了受制于本民族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外部文化影响的强弱。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物质生活,还直接由文化创造者自身的民族主体意识所规定。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特质及其成因的讨论中,就上述前两个方面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的剖析颇为精彩,而对于民族心理、思维定势、价值体系和传统观念,尤其是尊重传统、崇尚先圣、向往古代的历史意识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则似乎着墨不多。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繁荣定型并最终导向两宋以后的延滞衰微,都与尊重传统、面向过去、因循守旧的强烈的民族历史意识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丛晓波 《兰州学刊》2014,(7):145-150
对转型期人们行动背后普遍存在的基本社会文化规则进行解读和分析是具有时代迫切性的话题。在历史中选择和传承的社会文化规范维系着社会成员心理与行动的标准,也使各种社会文化呈现出特殊性。当前我国社会文化经历着从传统与现代之间,血缘家庭到社会责任的转变;以及在中国与西方之间,经历着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义的转变。当前中国面临着转型期文化规范常模的多重选择,需要在思想与心理的层面上完成社会和谐与发展的社会文化常模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