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传统文化与高校网络公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公害对伦理、道德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网络普及率极高的高校出现了一系列互联网公德的缺失问题。因此,应当从当前高校大学生互联网道德缺失问题的出现入手,加强高校互联网公德教育,有效地解决校园网络公害,以"古为今用"的方式吸收中国传统美德精华,充分利用中国传统道德理想人格中的精华部分对高校网络文明塑造产生影响,塑造出新一代具有网络文明的大学生,从而走出符合中国实际的高校网络公德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2.
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或许是一个契机,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走出长期处于空洞说教的尴尬处境。以良好的师资、技术力量和校园文化为支持,在大学生中大力倡导网络文明,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制定网络道德规范,培养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就能够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构建高校网络平台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校网络平台对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的作用.要针对高校网络平台的发展现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树立全新的网络时代教育观念,重视网络平台建设和监管;关注网络发展动态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紧密结合;改进网络平台中大学生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促进网络平台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协调.  相似文献   

4.
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使得网络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海量的信息、开放的环境、快捷的速度深刻影响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甚至思维方式,网络流行语更是成为90后大学生挂在嘴边的"口头语"。[1]网络流行语是研究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全新视界。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应有意识开展网络流行语与思想教育工作的作用机理研究,充分有效发挥运用网络流行语的正能量作用,从而进一步促使思想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作为网络生存中的一支主体力量,培养他们形成健康的网络道德人格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儒家伦理进行创造性、批判性借鉴,从其重德价值取向、诚信道德原则、修养理论、“慎独”境界与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培养中找到共性和契合点,以此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制的重要层面,其发展逻辑和存在的问题备受人们关注,有关此方面的探讨已经涉及诸多层面.本组研究笔谈主要是在当前网络时代下从微观视角探讨高等教育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如网络与大学生创业、网络与高校成长模式、网络与外语教学、网络与伦理教育、网络与大学生社会化等,以期对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及改革提供一点参考建议.我们对上述问题以提问的方式求得几位研究者的解答.希望关注此领域的研究者和爱好者能积极参与我们的讨论中,共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曾黎 《河南社会科学》2007,15(5):168-169
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制的重要层面,其发展逻辑和存在的问题备受人们关注,有关此方面的探讨已经涉及诸多层面.本组研究笔谈主要是在当前网络时代下从微观视角探讨高等教育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如网络与大学生创业、网络与高校成长模式、网络与外语教学、网络与伦理教育、网络与大学生社会化等,以期对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及改革提供一点参考建议.我们对上述问题以提问的方式求得几位研究者的解答.希望关注此领域的研究者和爱好者能积极参与我们的讨论中,共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制的重要层面,其发展逻辑和存在的问题备受人们关注,有关此方面的探讨已经涉及诸多层面.本组研究笔谈主要是在当前网络时代下从微观视角探讨高等教育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如网络与大学生创业、网络与高校成长模式、网络与外语教学、网络与伦理教育、网络与大学生社会化等,以期对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及改革提供一点参考建议.我们对上述问题以提问的方式求得几位研究者的解答.希望关注此领域的研究者和爱好者能积极参与我们的讨论中,共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创业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制的重要层面,其发展逻辑和存在的问题备受人们关注,有关此方面的探讨已经涉及诸多层面.本组研究笔谈主要是在当前网络时代下从微观视角探讨高等教育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如网络与大学生创业、网络与高校成长模式、网络与外语教学、网络与伦理教育、网络与大学生社会化等,以期对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及改革提供一点参考建议.我们对上述问题以提问的方式求得几位研究者的解答.希望关注此领域的研究者和爱好者能积极参与我们的讨论中,共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制的重要层面,其发展逻辑和存在的问题备受人们关注,有关此方面的探讨已经涉及诸多层面.本组研究笔谈主要是在当前网络时代下从微观视角探讨高等教育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如网络与大学生创业、网络与高校成长模式、网络与外语教学、网络与伦理教育、网络与大学生社会化等,以期对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及改革提供一点参考建议.我们对上述问题以提问的方式求得几位研究者的解答.希望关注此领域的研究者和爱好者能积极参与我们的讨论中,共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制的重要层面,其发展逻辑和存在的问题备受人们关注,有关此方面的探讨已经涉及诸多层面.本组研究笔谈主要是在当前网络时代下从微观视角探讨高等教育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如网络与大学生创业、网络与高校成长模式、网络与外语教学、网络与伦理教育、网络与大学生社会化等,以期对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及改革提供一点参考建议.我们对上述问题以提问的方式求得几位研究者的解答.希望关注此领域的研究者和爱好者能积极参与我们的讨论中,共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由现实环境和拟态环境共同构建,网络拟态环境是拟态环境的时代产物.随着网络拟态环境在高校的广泛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网络拟态环境信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大众化消解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权威,传播内容的碎片化、非主流性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传播参与的自由性、交互性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的对话概率.通过夯实优化网络拟态环境的"硬实力"、强化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建构丰富多元的校园网络场域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3.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从西方舶来的社会思潮,已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对消费主义开展有效批判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科学性;二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担当;三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对消费主义进行批判应遵循以人为本、以理服人、以一持万、以行证道的批判逻辑,帮助大学生破除消费主义导致的“伪丰盛、真破坏”的生态伦理困境、“伪优越、真分化”的社会伦理困境、“伪自由、真物化”的个体伦理困境,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新时代可持续的理性消费原则、公平共享的正义消费观念、“以人为本”的发展消费方式,以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网络圈层化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伴随着大数据算法推荐技术、多元开放的网络环境、大学生异质化心理的影响,大学生群体因相似的兴趣、需求等群体认同的价值观在网络空间集聚分层,形成一个个封闭、独立的网络文化圈层。这种网络圈层化现象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同时给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式,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主阵地,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从而对网络圈层化现象下的大学生群体进行有效引导和针对性教育。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当前网络深入高校,青年学子成为网络文化生活主体。伴随网络而生的网络舆论携带着丰富的思想、教育、文化信息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思想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作用更为直接,影响效力更强。根据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了解到网络舆论的类别、传播途径,着重分析了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双重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从高校、互联网以及大学生自身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信息化条件下,网络已经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素养是网民在网络虚拟社会中必备的基本素质。首先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内涵与重点目标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加强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课堂教育,发挥高校辅导员、学生干部和校园文化的育人引导作用,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和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等对策来全面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  相似文献   

17.
王宏 《中州学刊》2012,(3):37-39
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形成了现实社会一种崭新的网络环境.大学生是社会上接触网络人数最多、运用程度较高的群体,网络已经成为他们了解社会、认知世界的重要媒介.分析研究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选择,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要正确认识网络空间的虚拟与现实的关系,引导大学生在网络行为中增强自主能力、培养主体意识;正确把握网络空间的教育关系,充分发挥教育者在网络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主动深入虚拟社区,在网络教育活动中紧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实际.这样,才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何生海  王晓磊 《理论界》2013,(6):193-196
高校教育改革多聚焦于校内课堂改革,忽视了大学生生活中的网络环境建设。网络引发大学生自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网络信息资源;另一种是借助网络作为自杀的手段和工具。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复杂,但与网络信息的低基调、网络激发大学生易变的情绪,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三种认知偏差等有重要关系。本文认为加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高校大学生自杀不仅给个人及其家庭造成巨大损失,而且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大学生自杀行为有其特殊性,具有预防的可能性,可以从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网络、心理危机预警咨询网络、心理危机自杀干预预警网络、心理危机救助干预网络、心理危机补救后干预网络等方面来构建高校大学生自杀心理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网络社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网络社团是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新形式,它具有传统社团的特点,又带有网络文化的印记,拓宽了大学生思想交流和个性发展的空间.高校要与时俱进,既要清醒看到大学生网络社团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又要紧紧抓住机遇,采取“掌控主动、把握规律、完善监督、科学引导、横向联合”策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吸引力,在大学生网络社团进行“自转”的同时又引导其有规律的“公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