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地区间贫富差距扩大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最近,中科院研究员胡鞍钢博士在京就这一问题发表看法。 胡鞍钢研究员明确主张;解决地区差距问题必须靠中央政府的主导作用。如果中央控制宏观经济能力下降,中央汲取财政能力过低,就无力解决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问题,也无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公平目标。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和中央时政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是解决地区间差距扩大的前  相似文献   

2.
吴志菲 《新天地》2012,(12):10-11
在中国知名经济学家中,作为十八大代表的胡鞍钢无疑是其中颇具传奇的一位:高小毕业就下乡的知识青年、工科博士出身的国情专家、以弱势群体代言人身份自居的经济学家;所编的每期国情报告都被送到国家领导人的办公桌上,且一直被视为中央政府的高层智囊人物。胡鞍钢很忙,59岁的他不是要出差,就是在讲课。他说,自己是一个热衷于知识报国的人,他非常敬佩老一代科学家,他的人生定位从一开始就学习他们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智慧。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实施新课标、实施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中,须张扬“以写为本,以人为本,以素质求发展”的教育理念。通俗点说,就是立足于写作,遵循语文教学的本体特性和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言语习惯和意识,促进他们的言语心智和能力的全面提高,最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言语个性与言语创新意识。针对学生写作语言经常以口头语言代替书面语言的通病,我提供给学生这样一段话:“有人说,话是话,文章是文章,难道一点距离也没有?距离是有的。话不免哕嗦,文章可要干净。话说错了只好重说,文章写错了可以修改。说话  相似文献   

4.
宋代说话人的底本,不能对等宋代说话资料里称的“话本”,其不一定是用白话写作的,也不是现在所谓的话本小说,更不是白话小说的雏形。根据《醉翁谈录》里的论述和《绿窗新话》的例子,可以确信宋代说话人的底本有两种:一是前人或当代人收集的小说集《太平广记》或者是史书《资治通鉴》等;二是说话人根据说话的需要自己编订的故事集如《绿窗新话》等。认为话本小说(或者直接称之为话本,指短篇白话小说)等同于底本,甚至把“三言”里的部分通俗小说认作是宋代话本(宋代的白话小说)乃至是宋代说话底本的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根据《醉翁谈录》和《绿窗新话》里的文言故事,可以看出这些故事就是说话人底本,从而可以推测宋代说话人的底本基本是用文言写作的。  相似文献   

5.
王平 《金陵瞭望》2009,(16):86-86
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公职人员尽说些“昏头话”。被媒体频频曝光——最牛的当属郑州市规划局原副局长逯军反问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委副主任许决华的一席话也很彪悍,竞说某经济学家“站着说话不腰疼,书读太多了。  相似文献   

6.
演讲学漫谈     
演讲学,是研究怎样讲话,怎样把话讲好,正确地掌握演讲的内在联系、运用演讲的规律为社会服务的学问。所说演讲学,在特定意义上说,就是说话学。怎样说话,怎样把人们的思维结果表达好,这是人们生活、生产实践、社会活动都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们听到美国人——无论是富人、贫民、或介于两者之间的中产阶级都说税收是不公平的。一般来说,中产阶级和贫民都认为,富人应该交更多的税,而富人则不那么认为,他们总是设法少交税。 这是真的吗? 去年秋天,《读者文摘》就美国人真正的想法这一目标进行了一次独一无二的民意测验。调查  相似文献   

8.
话语     
语言学术语,指大于句子的连续的言语(特别是口语)片段。这一广泛的概念有几种不同的含义。就最常用的意义说,说话是一个行为单位,(这在语言学里尚未得到理论论证),它是构成可以辩认的任何言语事件的一组话,例如对话、开玩笑、布道、会谈或访问(对言语事件的  相似文献   

9.
在和操英语的本族人交往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现象:他们时常对我们的话感到难以理解,无所适从;尽管我们的话中毫无语法错误。究其原因,是由于我们的语用失误造成的。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指的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没有达到完满交际效果的差错(何自然,1987)。语用失误并非来自语言本身的语法错误、口误等方面的问题,而是语言使用不当,即说话的方式不妥,不符合表达习惯,或说得不合时宜。语用失误严重妨碍交际,甚至造成误会,  相似文献   

10.
一老者老年丧偶,子女又都分户而居,他整天关在“鸟笼”般的房间里无人搭话,一度痴痴呆呆。家人发觉后,忙轮流回来陪他说话,并极力劝导他主动走出去与人聊天,很快老人又焕发了勃勃生机。熟悉情况的人都风趣地说他是“话疗”起了作用。 确实,说话聊天可以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充实精神生活。它不拘形式,不受时间限制,自然活泼,给人以精神享受。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生活空间一下子缩小了许多,过多的闲暇时间,过小的接触范围,难免会产生从未有过的孤独和寂寞感。若有人不时与他们说说话,则不啻让他们吃了颗“顺心  相似文献   

11.
关于问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问答对是相邻语对的一种。相邻语对(adjacency pair)是斯科格洛夫(Schegloff)和萨克斯(Sacks)1973年提出的概念,指两个说话人依次分别说出的意义互相呼应的话语。这个概念有助于人们以它为基本单位研究会话结构。 斯科格洛夫指出相邻语对有以下5个特征:1.由两个话轮构成;2.两个话轮相邻接;3.两个话轮各由不同的说话人说出;4.第一部分在第二部分之前;5.第一部分所属相邻语对的类型关系到第二部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绿窗新话》一般被认为是宋代说话人必备的参考书,甚至被认为就是一部话本集。窃以为,此类看法尚待商榷。《绿窗新话》的性质可能是类书,殆与《侍儿小名录》、《姬侍类偶》诸书性质差近,本来未必是为说话而设,作为话本集,未必是《绿窗新话》编者的本意。其对说话界之影响乃在客观上,而不是编者本意即欲使之成为小说用书。《绿窗新话》中的各篇标题及篇目分合,疑皆非宋本原貌。  相似文献   

13.
"打断"是自然会话中的一种特定现象,指当前说话人话轮结束前,另一说话人为夺取话语权而干扰会话,或虽对其表示支持但却阻止或暂时阻止会话的行为,可分为干扰性、支持性和中性打断等。考察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外学者所做的打断与性别差异相互关系之研究,发现他们就二者间是否存在明显关联未能达成共识。国内对基于汉语的"打断"探索还刚刚起步,加强"打断"与性别差异的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之研究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农民素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13亿人口中有9亿多农民住在农村。1978年改革开放的第一缕春风使农民得到了实惠,但在其后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失衡: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逐步拉大。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在其一份研究报告中说,中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差距在1995年时为2  相似文献   

15.
华兹华斯是早期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在他最著名的《抒情歌谣集》中,大部分诗歌都是描写那些失去土地、无家可归的贫民。他笔下的贫民作为圈地运动的受害者和牺牲品,不得不在失去土地后寻找新的出路,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毁灭了他们的梦想。分析华兹华斯的贫民诗,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内部言语是相对于外部言语而说的。外部言语指的是说出声来的言语,内部言语则指只有发音动作而不说出声的言语。 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同是言语。言语就是说话和所说的话,即包括两方面:说话这一行为以及这一行为的结果——所说的话。同样,内部言语也包括这两方面,只不过它没有说出声来罢了,但必须肯定内部言语也是一种说话行为,并且必然有所说的话。这种说话行为及其结果,在理论上有一定意义,在实际中有相当大的作用,不容忽视。 为了通俗些说明这一概念,不妨这样解释:内部言语是在心里(确切地说,应该是在  相似文献   

17.
多多熊     
《新少年》2008,(12)
多多熊:在我们班里,同学们都说我和另一个女同学是女巧嘴——爱说话的意思。可我想甩掉这个外号,我该怎么办?555~可怜的孙爽爱说话不是坏事,关键是不要乱说话。在中队会或者辩论会上,如果你发挥巧嘴优势,说出话来头头是道,会让大家心服口服;但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18.
这是学生主修的第四门课。信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人无信则不立。凡出言信为先诈zhà与妄wàn奚xī可焉yān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nìn巧奸巧语秽huì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nuò苟ǒu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凡是说出的话,首先要真实不虚、讲求信用。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都是不可以的。说话多不如说话少,因为言多必有失。说的话要恰当在理、符合实际,千万不要花言巧语。否则人家只会讨厌你。虚伪狡诈、尖酸刻薄、下流肮脏的话,千万不能说。…  相似文献   

19.
说刘老老“不会说话”,乍一看来,读者也许会有点奇怪。其实这不是我的观点,而是王熙凤等人对她的评价。《红楼梦》第六回,刘老老一进荣国府,向王熙凤求告贫困,话没说清楚反而骂孩子“只顾吃果子”,书中说凤姐“听他不会说话,因笑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此其一。等到王熙凤赏赐了二十两银子,刘老老千恩万谢,周瑞家的却说:“我的娘!你怎么见了他倒不会说话了呢?”此其二。可见,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地方,刘老老确实是“不会说话”的。  相似文献   

20.
论人体语言的个人空间机制冯文洁美国西北大学人类学教授爱德华·T·豪尔博士长期研究人类与周围空间的关系,发现人类能够运用空间交流信息。他认为,人际空间能够告诉交际双方或局外人很多信息。他有一个著名的论点是“空间能说话”。所谓空间能说话的“话”,并非指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