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国外有关破产的法律中,关于破产企业财产的范围,主要有两种立法模式。一种是膨胀主义模式,一种是固定主义模式。我国破产立法对破产财产的范围规定倾向于膨胀主义模式。依照我国破产法律规定,在处理破产财产时应遵循破产财产的整体出售原则和对限制流转物、禁止流通物实行收购的原则。处理破产财产的方式,可以采取变卖和拍卖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2.
丁建军 《北方论丛》2005,(6):139-141
法律理念与法律制度是"神"与"形"的关系,探讨破产法律理念在破产法律制度构建中的作用,从理念角度分析制度选择的合理性,作为一种曲径通幽的思维尝试,志在寻求从理念到制度的一个新方法、一条新途径,在对我国现行破产法律在理念中存在的多个误区予以了澄清后,从民法一般理念入手,引中出现代破产法律理念并进行了分析,以期加强对破产法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论破产犯罪的立法问题沈贵明(郑州大学法学院)破产犯罪立法之必要国外破产法中大都有罚则规定,所处罚对象属于刑事犯罪之性质,一般称之为“破产犯罪”①。有关破产罚则的规定大体包括三类:其一,对破产人恶意损害债权人利益行为的处罚;其二,对破产管理人或监查人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破产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与之相关的破产犯罪日渐猖獗,对社会的危害也愈加严重。我国关于破产犯罪的立法存在严重缺陷和不足,不能适应打击和预防破产犯罪的需要,应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一、政府参与企业兼并破产活动的主要法律规定我国有关企业兼并破产的立法始于80年代后期,有关政府参与企业兼并破产活动的规定,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政府在企业兼并破产活动中的权利:1对破产企业整顿的申请权。破产法第17条规定,被申请破产的企业的...  相似文献   

6.
《东岳论丛》2016,(4):23-29
破产从伦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去解释是追求正义、公平、效益;产权的不同归属,对企业破产有不同的选择;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破产边缘,采取债务重组,主要是为了维护国有资产不流失,维护社会稳定;面临破产,能够寻求破产保护,破产保护是有条件的,有特定的法律规范;关注金融机构破产的特殊性,在当代,金融这一范畴已经大大超出了"货币资金融通"的含义,是以货币和有价证券为载体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体系,法律就是要使该体系能够在法律的框架下建设、运行并得到保护;有了破产法,要致力于法治,还必须建立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破产主体资格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破产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而我国现行破产法却有种种缺陷,尤其是破产主体资格的法律规定更是难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参与主体种类众多的现状。本文从商自然人破产主体资格的历史演进入手,运用比较研究的手法,构想我国破产主体资格的立法完善,以及主体资格范围扩大后的危险防范  相似文献   

8.
叶名怡 《兰州学刊》2003,(6):133-135
随着破产现象的日益增多 ,侵犯债权人利益和破坏破产秩序的违法行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破产犯罪 ,作为世界各国破产法上的通行概念 ,实有引进之必要。我国在此方面立法简陋 ,缺乏系统严密的规定。本文试图对破产犯罪的概念、要件等基本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期货犯罪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的法律惩治作为其最后一道防线,在我国现有规定中却存在一些与现实之间脱节的内涵、内容,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与不完善。这使得我国期货犯罪的法律惩治在斗争中处在被动局面。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法制建设更加完善,在期货违法犯罪惩治上有了更多的着眼点,除了对有关规定进行简单修补外,还应立足国际化视角,充分对国外相关立法现状及优势进行考察与借鉴,并找出我国与国外之间在期货犯罪惩处上存有的差距,从而在不断改善自身不足的同时,借鉴他国优势,完成自身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企业法人破产界限的法律思考何慧君破产界限又称破产原因,它是人民法院宣告债务人破产的唯一根据。因其是判断债务人是否具备破产条件的界限,所以称破产界限。目前,由于立法时受经济体制的制约,使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非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适用不尽相同的破产界限。...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破产法律制度存在一些不足,所以在适用法律上存在诸多问题。我国破产制度应建立和完善破产管理人的监督机制,修改和完善企业破产界限和破产程序,建立跨界破产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贿赂犯罪立法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我国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贿赂犯罪立法进行了考察,包括对罪名、律目、立法内容和刑罚手段的考察,阐明了贿赂犯罪的历史渊源,总结了历代法律惩治贿赂的经验教训,提出现阶段要以史为鉴,运用法律武器,严惩贿赂犯罪。  相似文献   

13.
完善我国破产法律制度的基本思路潘嘉玮破产与市场经济有着不解之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主体的经营行为受着国家的直接干预,其地位也受到国家的充分保障,不必要也不可能建立破产制度。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下,竞争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经济主体的法律地位仍较模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我国的腐败犯罪案发数居高不下,如何建立起腐败犯罪的预防、惩处机制以遏制腐败,成为困扰人们的难题。参考国外和我国香港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目前我国反腐败的实际状况,笔者主张,应建立完整的法律机制预防和惩治腐败。它包括:全社会崇法理念的形成、规范公共权力法律制度的完善、新闻监督法制化、反腐败法律体系化和法典化。以上四个方面,要以“法”贯之,从而加大腐败成本和权钱交易的难度,从制度上堵塞腐败漏洞,以期取得反腐败斗争的最终胜利。一、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主张法…  相似文献   

15.
破产立法政策告诉我们,破产债务人财产的定性、管控与估值制度的妥当与否,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破产法功能的实现.破产程序饱含私权博弈,债务人财产制度直接左右破产利益相关群体的权利实现.就债务人财产的法律定性而言,信托关系的界定或许比客体说与主体说更具有法律逻辑的解释力.就债务人财产的管理机制而言,美国破产法采纳的债务人友好型的企业管理层接管模式,或许比大陆法系的破产管理人接管模式更有利于企业重整计划的推动.就债务人财产的估值而言,破产程序进程中的动态估值应该嵌入立法政策的考虑之中.我国破产债务人财产的法律定性、管控机制与估值理论,面临法律的重新解释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破产法(试行)》在实施的过程中暴露出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江西破产工作的实践,对企业破产立法工作的难点及思路作了详尽的阐述。其目的是为了加快新的破产立法的立法速度,早日完善我国的破产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田学炜 《兰州学刊》2009,(12):147-148
与国外商业银行破产的成熟立法相比较,我国商业银行破产立法尚处于严重缺失状态。因此,加快商业银行破产立法,建立以完备的存款保险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破产重整制度、破产责任制度等为核心的现代银行破产法律体系,能够有序释放和化解银行破产风险、有效维护银行业的整体信用,并且为银行业的合理竞争和效率提高提供稳定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8.
刘彦辉 《北方论丛》2003,(1):125-128
单位犯罪是我国刑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单位是我国刑事法律体系中与自然人并列的犯罪主体,单位犯罪的成立必须符合法律的明规定。正确界定单位犯罪的主体范围、主观罪过形式以及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才能准确把握单位犯罪的成立条件,准确地对其定罪量刑,从而更有效地运用刑法武器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相似文献   

19.
破产清算程序中的合同补救,是指企业宣告破产后,清算组依据其职权,对破产企业未履行的合同决定解除或者继续履行,以及对双方当事人因合同解除受到损失的赔偿和清偿等的活动。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企业破产和破产清算中的合同补救已有发生,我国破产法律制度开始确立。1986年12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破产法》)尚未试行,破产清算中的合同补救未纳入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法学界对合同补救的理论研究甚少,不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需要。因此,有必要研究破产法律制度中的合同补救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永亮  马群英 《理论界》2008,(8):73-74,115
新修订的《公司法》对一人公司法律制度做了明确规定,这一方面适应了世界公司法发展的潮流,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一人公司的出现和发展,对于刑法中的犯罪主体理论产生了实质性影响。刑事诉讼过程中必须解决一人公司在刑法上属于自然人主体还是单位主体。分析一人公司犯罪是单位犯罪还是自然人犯罪时,不但要考虑犯罪主体的相关理论,还必须分析其主观罪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