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城乡师资队伍的差距成为影响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江苏B县教师队伍流动现状,找寻城乡中小学教师不对称性流动的原因,提出促进城乡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策略:正确认识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现象,建立有利于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流动政策导向,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的保障政策与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地区从教。  相似文献   

2.
农村中小学教师收入地区差距过大是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收入水平呈现“中部塌陷”现象。“中部塌陷”的经济发展格局,“县级财政负担”的教师工资保障制度,财政分权背景下中部地区县级财政过重的投入责任以及政策上的边缘化,是导致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收入水平最为落后的原因。落实“中部崛起计划”,完善政府分担机制,扩大乡村教师补助范围,完善教师社会保障制度是缩小农村中小学教师收入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但目前该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稳定、有效、均衡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构建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新体制,一要增加教育投入总量,建立公平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二要明确政府责任,提升投入主体重心;三要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四要完善教育财政法律法规。在分阶段回顾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变迁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演变特征,并就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但目前该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稳定、有效、均衡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构建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新体制,一要增加教育投入总量,建立公平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二要明确政府责任,提升投入主体重心;三要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四要完善教育财政法律法规.在分阶段回顾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变迁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演变特征,并就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退出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推行,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基础教育的发展由量的扩张进入了质的提高的时期。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师资质量较低。在新时期下,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面临着结构性过剩,必须逐步实施分流的现实。要实现农村富余教师的合理、有序分流,必须根据农村教育发展的特...  相似文献   

6.
我国义务教育城乡分立的供给机制导致义务教育城乡非均衡发展态势难以逆转。近30年来,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机制虽然历经从"乡村自给"到"公共财政保障"的转变,但是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并未实质性的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学龄儿童依然受到不平等的教育待遇,城乡之间学生、教师、教育资源流动还存在大量的体制和制度性障碍。作为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的构建已刻不容缓。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机制改革必须从城乡分立机制设计向城乡统筹的制度设计过渡,从经费供给单向度改革向全方位综合改革过渡,建立城乡学校之间联动发展机制,改变城乡义务教育空间组织形态,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过税费改革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主体由乡为主体转到以县为主体。政策的变迁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仍然存在着经费不足、投入主体单一等问题,阻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投入主体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投入主体的重心,加大投入量;扩大投入主体的范围,多渠道的筹集资金。  相似文献   

8.
制约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制度性因素主要有教育制度、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因素。为使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应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规范农村义务教育管理职能,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系统。  相似文献   

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乡村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与此同时也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根据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断推进的乡村振兴发展进程,必须以乡村振兴为战略支撑,着力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服务水平;优化办学条件,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缩减城乡教师资源差距;稳定农村义务教育生源;切实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问题,以实际的发展成效逐步实现农村义务教育与乡村振兴同步发展、融合发展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义务教育经历了从非均衡发展到均衡发展的政策变迁。政策变迁的原因是义务教育制度的稳定性、社会大环境的变动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义务教育相关主体对利益极大化的追求三者之间持久的冲突。政策变迁虽已产生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历史欠账多、路径依赖性强、政策变迁滞缓时间长、制度缺陷多等原因,导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推进乏力。因此,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制定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创新:反哺农村教育,消解历史欠账,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发展政策的变迁,消除路径依赖;加强政策学习,缩短政策变迁滞缓时间;完善现有政策,弥补制度缺陷。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中小学教师是我国义务教育公平实施的关键力量和直接推动者。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水平不高。因此有必要从抓好师资队伍入手,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以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税费改革引发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锐减,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要求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新机制.为应对农村税费改革,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基本需求,必须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由实际全部为县负担的机制,完善为由中央、省(市)、县共同负担.为此,提出了十二字改革原则"最低标准,基数不变,差额共担",以求建立和实行法制化的县级农村义务教育最低财政标准,变政策支持为制度保障,保障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基本需求,使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义务教育政策变迁的"路径依赖"分析,探讨了义务教育城乡失衡问题的制度根源及其破解路径.国家对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实行不同的资源分配政策,导致了义务教育发展的城乡失衡.要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实行重点向农村倾斜的积极差别化政策,在财政投入、师资力量、资金援助等方面优先考虑农村,以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政策变迁的"路径依赖"分析,探讨义务教育城乡失衡问题的制度根源及其破解路径。在"穷国办大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下,国家实行优先发展城市教育的消极差别化政策,导致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城乡失衡和断裂。体制和政策是造成我国义务教育城乡差距和发展失衡的最主要因素。要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实行重点向农村倾斜的积极差别化政策,在财政投入、师资力量、资金援助等方面优先考虑农村,以此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一直是困绕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难题。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由于各级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分担体制尚未建立,造成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空挡。并由此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教育投入缺口大、农村学生辍学上升、各级政府权责不明等。因此,如何完善我国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就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农村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存在办学条件差、师资队伍水平不高、教育资金不足、学生现实问题多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改变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现状,必须帮助农村贫困地区搞好经济建设,提高经济实力;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投资力度;合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农村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学生奖励制度;继续完善农民工子女上学政策;保障农村贫困地区学生的安全;加强立法,切实保证各项政策的有效施行.  相似文献   

17.
学前班是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由于农村小学附属学前班的办学管理体制、教师编制等方面存在不合理性,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不容乐观。应优先考虑将学前班纳入义务教育,进一步完善教师编制,完善教学和组织管理制度,提升家园合作质量,这样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小学附属学前班教育发展困境,是实现农村学前一年教育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义务教育政策变迁的“路径依赖”分析,探讨了义务教育城乡失衡问题的制度根源及其破解路径。国家对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实行不同的资源分配政策,导致了义务教育发展的城乡失衡。要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实行重点向农村倾斜的积极差别化政策,在财政投入、师资力量、资金援助等方面优先考虑农村,以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已颁布3年有余,作为指导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国家标准和专项政策,为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基于《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建立校长任职资格制度、构建校长评价体系、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等是实施这一政策的目标愿景。然而,由于这一政策的可操作性较弱、配套的校长培训制度滞后以及相应的校长评价制度和问责制缺失等原因,导致在实际执行中政策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为此,需要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可操作性,完善校长培训体系,构建基于这一标准的校长评价体系和问责制度,促进这一政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关注教育均衡语境中义务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其中的问题展开调查研究,着眼点不仅在于教师本身,还应包括其区域性差异与均衡体系的构建。本文采用自编的"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量表"对桂林市1 800名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进行相关调查,并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研究发现:桂林市义务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性别、学校所在地和学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主效应显著;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性别、从教学段、学历、职称、学校所在地和教龄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从教龄上可以将教师专业发展分为新手型教师、适应型教师、经验型教师、骨干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智慧型教师等6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教育均衡语境中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策略:(1)给男性教师提供更加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2)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和课题研究能力;(3)制定和执行城乡结合部与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补偿性政策;(4)以教研共同体引领专业发展处于瓶颈期和高原期的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