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生态消费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消费的主要特征有:可持续性、节约性、无害性、科技性、生态性、协调性与和谐性.我国正面临着消费危机,奢侈浪费式和炫耀性消费令人担忧.实现生态消费的路径主要有:倡导生态消费观念,循环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态产业,形成生态效益;建立必要的法律法规,保障生态消费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家庭生态足迹是将家庭作为一个完整的代谢系统,计算家庭与自然生态环境存在的关系.对2007年中国城镇不同收入群体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计算相应家庭的生态足迹,确定不同收入水平群体生态足迹掠夺差异,结果表明:2007年,中国城镇不同收入群体的人均生态足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恩格尔系数却是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食品消费的生态足迹部分所占总生态足迹的比重最大;其次为衣着、居住、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活动、交通和通信、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生态足迹掠夺的能力也在增强.在此分析基础上,应合理调整消费结构,引导生态消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黑龙江省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当前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主要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攀比消费与绿色消费的反差、市场意识与生态意识的对立等急需破解的多重矛盾。准确把握破解这些难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策略,对提升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和实践操作价值。  相似文献   

4.
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沈满洪  陆菁 《浙江学刊》2004,(4):217-220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就是通过制度创新实行生态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解决好生态产品这公共产品消费中的"搭便车"现象、解决好生态投资者的合理回报的一种制度.其性质属于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例如从补偿对象可划分为对为生态保护做出贡献者给以补偿、对在生态破坏中的受损者进行补偿等;从条块角度可划分为"上游与下游之间的补偿"和"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补偿";从补偿效果角度可分为"输血型"补偿和"造血型"补偿等.生态补偿资金可以通过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生态受益者付费、生态使用者付费、社会捐赠和国际援助等方式筹集.  相似文献   

5.
作为当代生态思潮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生态批评在我们反思以前的认识谬误、确认生态危机的根源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它也为我们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冲出固定思维模式的羁绊,打破文化上的均质化倾向,维护生态文化的多样性,业已成为我们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性生态观的必要前提.而要构建这种良性生态文化,就必须有效厘正消费主义的价值偏颇,让人们在消费社会中抛弃虚妄的需求,改变现有的过度消费模式,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消费文化,彻底厘正虚妄的消费主义偏见,确立健康高尚的精神导向,真正建立起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这不仅是我们建设良性经济和文化生态的重要条件,更是我们尽早实现生态正义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6.
于冰 《浙江学刊》2012,(4):47-51
生态自觉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高度的生态自觉非常重要。只有对生态问题的理性自觉,才能有对生态问题明确的、合理的认识,才能有生态的文明行为。生态自觉主要涉及对生态地位、作用的自觉和人的行为方式的自觉,即物的自觉和人的自觉。要增强生态自觉,除了提高认识之外,重要的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合理调整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制度批判、技术批判、消费批判和生态政治哲学是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论题.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通过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性质,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非理性运用和异化消费的必然性.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强调要解决当代的生态危机,就应该实现制度和生态道德价值观的双重变革.本文最后分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其他生态哲学思潮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蔡娟 《学术交流》2007,(4):76-79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高级形态,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但生态文明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从国际视野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文明与生态不和谐的现代文明时代;从国内视角看,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口众多等的阻击,因而有必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为此,我们要理性选择生态文明发展的路径:一要加强生态道德建设,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道德规范约束人们,使人们更加自觉地发挥聪明才智去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二要倡导并建立生态经济,保障能源的供给和生态的平衡;三要树立生态消费理念,减少原材料与能源的耗损,倡导绿色消费,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模式。通过实现新一轮的“生态革命”,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理论话语存在着以生态中心论为基础的"深绿"思潮、以现代人类中心论为基础的"浅绿"思潮和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红绿"思潮。"深绿"和"浅绿"思潮由于脱离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的维度,单纯从抽象的生态价值观的维度探讨生态危机的根源与解决途径,客观上推卸了资本对全球生态治理应尽的责任,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话语";红绿"思潮把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看作生态危机的根源,强调只有建立生态社会主义或市场社会主义,才能解决生态危机,是一种"非西方中心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话语。从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范式看,存在着"深绿"思潮和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研究范式"、浅绿"思潮的现代主义研究范式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建构中国生态文明理论话语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秉承"环境正义"的价值取向,维护中国的发展权和环境权,既作为一种发展观指导中国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又作为一种境界论以促进全球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10.
孙慧明 《社科纵横》2008,23(12):19-20
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生态文明"首次写入中央文件,这是我们党继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从哲学上进行反思,转变传统的自然观、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1.
建设美丽中国,提升生态安全,生态系统的供给和需求必须要平衡。从供给侧看,是要让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力处于最佳状态,维系最大承载能力。从需求侧看,则应改变消费行为,降低生态足迹,使之与生态系统的生产和承载能力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时会永 《创新》2013,(3):122-125
广西作为惟一沿海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和西部大开发中惟一有海的省区,海洋事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海洋文化的传承则关乎广西民族文化强区的实现。广西传统海洋文化中蕴藏着朴素的生态伦理智慧,广西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民族文化强区目标的实现,要求广西传统海洋文化必须融入现代生态伦理思想,建构平等、至善、开放的现代海洋伦理观。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生态农业政策和法律的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实践模式,也是我国解决生态危机、发展农村经济的必要途径。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相应的政策和法律存在体系和立法上的两大缺陷,生态农业仍然没有成为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构建我国的生态农业政策和法律体系;制定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法,提出生态农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步骤、主要制度和措施;修改技术规程,进一步引入国际先进方法和技术;整合农产品认证标准,大力推行生态标签;完善科研和教育培训政策,形成较完整的农业科研和教育服务体系;制定激励机制,从财政、金融和税收等方面提供保障措施;变革考核制度,逐步实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绿色干部考核制度;加强宣传教育政策,以期利用市场机制促进我国生态农业健康、快速、高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也带来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以国情分析入题,提出转变发展模式的动议;通过比较历史上的"发展观",得出了我国经济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结论。此外,本文还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要义,阐述建设生态文明、环境文化的现实意义,充分体现出蕴含在中国传统儒家、道家思想之中的生态伦理智慧。  相似文献   

15.
都市型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分析:以密云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本文分析了经济生态化的基本概念和本质,提出了都市型生态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并以密云为例分析都市型生态经济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工业革命之后,人类逐步迈进反制自然的“制胜期”——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时代。与此同时,生态危机日益严峻,文明转型势在必然。城市化给社会发展带来活力和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冲突、环境压力、交通拥堵、人口拥挤等诸多新矛盾。其中,现代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模式、生态环境质量、历史文化遗存诸多要素之间的矛盾冲突尤为凸显。人类需要重建与大自然间的新的供需平衡、用补平衡关系,必须完成对发展意义的全新解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观念,建设新生态文化系统、新社会生态系统、新文化生态系统,用有效推进的行动方式,推衍新城市规划发展观念,提高城市管治能力,改变绩效评价方式,才能找寻到新的平衡方式,并反哺自然,支撑人类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7.
宁全荣 《创新》2013,(2):18-21
当代生态危机根源于资本逻辑支配下的生产方式与大众的过度消费。要想有效地消除当代生态危机,就必须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入手,即从生产角度说,应该改变资本逻辑支配下的生产方式;从消费的角度来说,应该倡导绿色的、可持续的消费观。忽视任何一个维度,都可能无法彻底解决人与自然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陈琼珍 《创新》2013,(2):26-29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生态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人的危机,人的片面发展导致了生态危机。生态文明的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紧密相关,生态文明塑造全面发展的人,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只有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实践活动中才能逐步实现生态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孙芬 《阅江学刊》2012,4(5):57-61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生态制度是调整人与生态环境关系制度规范的总称。生态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国际社会关于生态制度设计的经验为中国生态制度建设提供了借鉴。在转换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我国应切实加强生态制度建设,健全保护生态环境的市场化制度,完善促进生态和谐的法律,推动政府行为的生态化转向,促进全体公民的生态参与。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城市是南宁市未来城市的发展目标。把南宁市创建成生态文明城市,必须遵从一定的基本原则,在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的前提下,培育生态文化,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完善体制机制和着力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