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当代抗战口述史学的发展和研究内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国利 《学术研究》2005,(6):101-108
文章首先对中国内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抗战口述史研究发展的表征进行了分析;其次,对这一时期抗战口述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即日本的侵华暴行、中国军民的抗战、抗战历史人物和抗战时期的教育等方面的口述史研究开展的情况及其成果作了概括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叶昌纲 《晋阳学刊》2006,1(4):120-123
由张成德、孙丽萍主编的《山西抗战口述史》一书,已于2005年8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据称该书“是一部具有通史性质、真实地立体地反映山西抗战的口述史著作”[1]。最近,我有幸拜读了这部洋洋百万言的三卷本《山西抗战口述史》,并因此而对这部著作产生了一些看法或意见。但由于本人对口述史的操作规范等基本知识,知之甚少,这些看法或意见未必妥当,甚至是错误的。不过,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态度,我还是冒昧地将这些看法或意见提出来,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纵观《山西抗战口述史》一书,我觉得有以下一些特点或优点:一、提出了一些新…  相似文献   

3.
20世纪40年代,口述史开始兴起,强调关注"人"的历史和"活"的历史,不仅对传统历史学研究范式构成挑战,而且影响很快蔓延至其他人文社科研究领域。本研究在细致梳理国内口述史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存在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两种口述史研究路径,二者之间界限较为分明。正是因为不同学科口述史研究理念的差异,极大限制了中国口述史的发展。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口述史跨学科研究的优势,超越于既有的研究范式,从理论、方法和实践层面拓展并深化口述史研究。同时,口述史研究应立足于中国经验,加强对中国社会、文化和历史的研究,推动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构建,并通过口述史研究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4.
于延亮 《南方论刊》2009,(10):94-94,93
近年来中国口述史学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不仅在史学界,在社会学、民族学、文化学等学科中也经常可以看到口述史的相关作品。互联网上,关于口述史的文章也屡见不鲜。然而当前中国口述史学界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口述史工作者的修养亟待提高。文章试从理论修养和专业修养两个方面对此提出了几点意见和看法,认识浅薄,不当之处还请指正。  相似文献   

5.
口述史以某种方式扩展、延伸了历史的定义和界限。历史由谁讲述?“口述”与“文献”谁更接近历史的本原?这两者构成了口述史的基本理论问题,并且深刻影响了口述史写作者对口述史方法的选择。在文学史研究领域,口述史的方式更适合于当代文学史的研究,这是当代文学史的“当代性”所规定的。文学口述史的写作,打通了一条重返当代文学话语实践场所的途径,改变了历史书写者与被书写者的关系,从而有可能确立一种新的文学史观与文学史写作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历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两个概念,几乎同时进入国人的视野,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进步与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之一,理应成为历史学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历史学一个分支的口述历史不仅不能缺位,而且应该发挥其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保护、传承和研究中有所作为."口述历史"侧重的也是人的语言叙述.它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亲历、亲见、亲闻者的访谈,记录采集丰富的、鲜活的、客观的史料.它与传统史学所习用的文献档案、传记日记、笔记杂考、方志家谱、报刊杂志等等资料相比,有着其独特的学术价值.另外,由于运用口述史料的悠久传统和口述史学灵活多样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使它很快被多个学科接纳.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作为研究对象还是学科建设,口述历史的介入是其应有之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濒危性需要口述史的抢救性保护.与一般史学不同的是,口述史主要关注现实性的问题,现当代的历史事件参与者和当事人是口述史的重要载体.从某种程度上讲,人在史存,人无史亡.口述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抓紧时间抢救那些"活态"史料,或补文献史料之不足,或独辟蹊径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7.
对口述史的分类,直接关系到口述史的操作,影响着对口述史总体规划的把握。在探讨口述史分类过程中,划分标准的选择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以口述史所关注的中心内容为基础,以分析问题的角度为切入点,是一种可以借鉴的划分视角。  相似文献   

8.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随着一系列关于西藏历史纪录片的创作和普及,学者们开始注重对西藏口述历史的研究,这标志着国内藏族史的研究呈现了从单纯的文献求证到对西藏社会和民间资料发掘的转向。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挖掘、整理和保护西藏口述史资料,不仅是今后学界从事近现代西藏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9.
抗战期间,八路军总部长期驻扎山西武乡,使武乡成为抗战的红色之都。然而,在研究这段历史时却发现了新的问题。作为事件的总部驻地与作为意义的总部驻地产生了较大的差异,民众的口述不仅提供了新的资料,而且为解读这段历史增添了真情实感,加深了历史的真实性,也更体现了理解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口述史访谈中的情绪情感并不仅仅是个人的身心体验,也是进入社会历史的重要线索,反映了个人主体与大历史的遭逢。在访谈关系中,访谈者与亲历者之间除了意识层面的互动以外,还发生着无意识的互动过程,而这一过程以"移情—反移情"的现象反映出来,其中情绪便是一个重要指标。透过口述史访谈中的情绪情感,我们可以分析个人无意识、社会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过程,如此,可以揭示历史的无意识过程和发展动力。在此基础上,透过身心—社会—历史的视角和路径理解口述史访谈中的情感,可以进一步理解集体记忆的复杂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朱志敏 《河北学刊》2013,33(1):12-15
近十余年来,中国现代口述史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研究成果,一些著名史学家高度肯定口述史的价值,一些口述史学者热议"口述与文献谁能还原历史",一些著名文化史学者预言口述史将会引起史学领域的革命。的确,大量的口述史成果为当代中国文化增添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内容,也对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为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生动的资料,为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提供了纵深研究、细致描述的途径,并有助于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和书写范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文化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带来了文学与文化的变革。口述史研究是后现代文化关注弱势群体,让处于边缘文化的民众进入社会中心舞台发出声音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从对历史、文学的口述史研究发展到影视的口述史研究。本文以访谈纪录片《消失的1945》为分析对象,提出"声音"是口述史叙事引人注目的听觉形象,电影口述史叙事充分发挥视听艺术的功用,让口述者的声音叙事引领着画面的切换,重现已经消失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壮族民间黄巢传说的口述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壮族地区流传着一些黄巢的传说。在这些传说中,壮族民众展开联想和想象,传达他们的历史记忆,抒发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表达他们关于黄巢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与认识。壮族民间的黄巢传说可以补正官方历史文献,具有珍贵的口述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口述史研究的热点审视及其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中国口述史实践成果的不断涌现,这一领域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口述史”概念屡遭误用或滥用,自传、回忆录、访谈录等与口述史著作混为一谈,许多成果只停留于积累口述史料的层面,口述实践缺乏严谨的操作规范,口述主体单一。进一步厘清口述史概念,规范口述史的研究过程,加强跨学科的理论整合和业界沟通,成为迫切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旭清 《晋阳学刊》2006,37(6):98-103
对口述史料的解读关系到对历史事实的把握、判断和理解,这是进行口述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准确地分析口述史料,必须以完整的口述访谈过程为基础,正确认识个体记忆的形成规律,分析影响记忆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判断口述资料真实性。  相似文献   

16.
路则权 《理论界》2013,(6):127-128
美籍华裔史家唐德刚对中国口述史学的发展有诸多启示,体现出口述史学视域融合的特点。他认为口述历史不等于口述史料(回忆录、访谈等),而是口述者自我体验与历史记忆,研究者与口述者多重视域的融合。口述史学避免了其他历史研究不在场的距离感,但口述者的在场已不是当下的在场,对口述者和研究者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口述史学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原则,才能取得史料和学术两方面的价值,实现口述史自身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口述史学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把历史恢复成普通人的历史,并使历史密切和现实相联系,由此产生的出版物便多了几分平民色彩;如把口述史方法运用于基层教育问题的研究,既可以拓宽教育史研究的史料来源,还有助于实现研究过程中精英视角与下层民众视角的结合,并最终调动起研究者对人的经验的重视,对构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教育史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长城抗战参与者的口述和笔述资料,不仅对战役的整个过程和具体细节起到丰富、补正、修订等作用,而且展现出长城抗战参与者在不同时代环境下对相关历史记忆的构建及其强烈的群体认同。然而,因受时代主流话语、群体认同及客观因素等影响,第二十九军官兵的历史记忆不仅出现趋同的模式化现象,甚至还有个别史实上的错漏。时任国民政府内政部长黄绍竑对喜峰口抗战之评议、第三十二军军部副官处长唐永良披露大刀队俘获日军坦克一事之真相,与第二十九军官兵之回忆出现冲突、矛盾,说明在史料分析中综合多方论述、辨伪去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口述史与当代文学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与传统文学史相比,文学口述史具有人民性、故事性和操作性.这种"活"的文学史不仅讲述鲜活、生动的口述史料和文学故事,而且展现独特的叙述视角和叙事技巧.文学口述史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口述史料的搜集整理,二是口述史料的综合研究.如果我们将口述史料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可以拓展出文学史研究的新视野和新领域,主要包括比较研究、记忆研究、媒介研究等.  相似文献   

20.
陈墨 《晋阳学刊》2014,(5):45-63
口述历史即广义的人类经验,也是一种求知方法,且是教育及教育学的资源。在没有文字典籍的时代,人类的知识和经验全靠口口相传;有了文字、知识典籍和学校,口述历史仍是多数家庭教育子弟的普通教材教法。在学校体制中,现代口述历史作业实践作为一项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让儿童少年了解父母、家庭、邻里及社区的历史,同时可以让儿童少年接触实际社会生活,积累社会生活经验并训练社交能力、对话能力、倾听能力、观察能力。口述历史在大学教育中,既可以作为专业教育的辅助学科,也可以作为通识教育的一种常规手段。大学设立口述历史学专业系科,不仅可以指导大学生通过口述历史认知社会和人生的实践,更能推进口述历史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在网络信息时代,人类个体记忆库可以作为社会化教育资源:每个有困惑或好奇心的人,都可以在别人的人生故事里,了解和学习他人的人生经验和生存智慧。更为重要的是,对人类个体记忆库的数据资源挖掘,可以找到影响人类心智的更多要素及其不同的序列结构,从而让教育学研究立足于真正的大数据,洞察人类成长与发展天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