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孙犁具有浓厚的女性情结,善于描写水淀风光和女性人性之美。但在孙犁早期文学创作中,他宣扬的是英雄主义,凸显了浓厚的英雄情结,这一点,却一直为人们所忽视。人们看到的是带着白洋淀露珠的孙犁,没有看到裹着战争硝烟的孙犁;人们注重了孙犁水一样的阴柔,没有发现他带血的刚强。《荷花淀》创作是孙犁创作个性的自然流露,文学评论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作家的自我发现,导致了荷花淀文学风格的确立。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特点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步研究古代女性文学的两大特点:一是创作主体由前期的贵族才女、官妇到后期的文学世家,创作格调高雅清婉;二是思想内容由前期的“闺怨”题材到后期明清时期的表现女性意识和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的理想,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犁的一生,在健康、事业和情感方面均遇到过重大挫折,形成了他强烈的心理防卫意识。逃避是其心理防卫主要方式,他主张离政治远一点,离文坛远一点,回避邪恶与小人。作为著名作家,他具有强大的升华能力,当他退守想象时,逃避与艺术创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为他自我拯救的主要途径。童年、女性和故乡是孙犁心理上的安全区与快乐区,构成其艺术想象的基本要素;大量逆向想象的运用,形成了其鲜明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4.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中有关房屋意象的描写具有重要的哲学意味。从性别角度上看,男性所建立和拥有的房屋对于女性而言意味着“牢笼”,而女性自己所建造和生活的房屋是女性自身向往自由的象征。房屋这一空间意象在不同性别领域中的意义转换,表征了女性的自我觉醒、自我建构的过程,进而指出女性的独立不仅是物质上的独立,更体现在真正的灵魂自由。莫里森小说探讨了在奴隶和父权制度下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以及更为深层次的黑人女性的人生命运问题,反映出作家更为超越的女性主义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清初特定时代语境中,遗民曲家们为了传达其复杂而幽微的文化心态,往往在戏曲创作中采用虚拟“故国”意象、寓言和女性关照等书写策略。“故国”意象是政治伦理在清初遗民曲家心中的自觉内化,寓言旨在张扬他们作为遗民的个性价值,而女性关照则凸显他们“赏才”和“伤才”相交织的复杂、矛盾心态。这是清初特定时代思潮在遗民戏曲中的多层面折射,从而使其戏曲创作展现出不同于元明戏曲的独特文学风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当代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对女性意象的描写与分析多从女性所处的现实社会环境入手,即按因果规律来解释女性意象,使得作品和评论中的女性意象缺乏人性美,未达到人性审美层次。女性个体不应仅仅从外部和个体分析,还应当从女性心理结构入手,分析女性深层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分析孙犁前后期创作的主要特点入手,提出孙犁后期创作以散文、尤其是回忆性散文为主,回忆母题是其后期散文的主要特征。其后期散文创作的主要艺术特色为“真”与“古”。“真”,即真实经历、真情实感、真知灼见;“古”,即古文师承、古朴简约、古香古色;并对这些艺术特色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孙犁都是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乡土小说"作家,他们的小说创作体现了明显的女性化倾向。通过对他们女性形象创作文本的解读,可充分认识他们的思想、审美选择与创作个性的独特。现将两位作家笔下女性形象进行比较,探讨其相似性和不同点,及其不同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9.
“娜拉现象”作为二、三十年代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试图构建一个觉醒的女性群体,并有意强化其女性意识,它揭示了现代新女性在发现人的存在与价值并逃离传统的同时,也逃离了女性意识的真正自觉。其女性意识是追求个性解放与自由的“五四”时代精神在女性领域的具体体现,表达了对旧道德秩序的强烈批判和对新道德观念的热切呼唤,而并未达到当代女性文学女性主体自我确认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地域之于文学创作有重要影响,对于相当一部分作家,其生活和创作的地区的文化特征,会影响到其作品。林白是中国当代女性主义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其后期的创作与前期相比又有重大转型。林白前期小说的女性人物占据了叙事的主体部分,这些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不仅是被男权社会欺骗和放逐的写照,也是来自北流之类遥远异乡对于政治中心的疏离。林白以女性独有的感知叙述女性的生存,以一种封闭、自我的叙述方式,有力拓展了女性存在的生理和心理意识。而在《万物花开》等作品中,作家将目光投向了广大的中国乡土;在《致一九七五》中,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们不再向镜呓语,而是被作家提到了叙述的前端位置上,这代表作家创作出现了更为敞开的姿态。林白前后期创作转型,实际上蕴涵着当代文学的若干重要问题,如中国女性主义创作如何实现突破、中国乡土景象如何书写、当代作家如何描写底层、中国经验如何呈现等。  相似文献   

11.
孙犁小说女性形象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犁塑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新中国新女性形象,她们独特的个性特征令人们常读常新,综观孙犁以往对其女性形象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文革"前、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至今.每个阶段对女性形象的把握都有不同的表现,同时也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学中常见男性作家"拟作闺音",其写作动机虽各有不同,但客观上却是为文学史上缺少话语权的妇女言志抒情。盛唐诗人李白在自由抒写主观情感与幻想之余,也怀着人道主义的同情心和人性探索的兴趣代闺中妇女歌与哭。它们不仅展现了李白豪放飘逸之外细腻的心理感悟,更重要的是他在此类作品中大胆地运用美学对照原则和诗歌艺术多重变奏的手法,开拓了"拟作闺音"柔弱与刚毅、细腻与豪放、阴柔与阳刚互相辉映、互为补充而又完美统一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13.
丁玲的创作,就是通过对女性心路的言说来书写自己的情感之路.不管是早期的"激情言说",还是后期的"默默倾诉",都是她的女性意识在社会挤压之下的情感流露.本文就是从丁玲女性情感的曲折发展对她文本中的女性化写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孙犁作品独有的精神与艺术特质在于 :始终执著于对民族精神、灵魂、人格、道德的发现和对生活自身的诗意、温情的赞美。他以自己的创作构筑起了一块终生守望的至善至美的“精神田园” ,并在这块“田园”上寄托着他的理想与希冀 ,以及他对于中国人应该具有的精神境界与生存状态的诗意想象。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的初期创作具有明显的试笔性质,就总体而言,是以自我抒写为中心的,这种自我抒写对他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在其抒写都市生存苦闷与皈依湘西乡土的作品中明显地表现出来。从沈从文初期创作的自我抒写中,不仅可以发现沈从文步入文坛的复杂心路历程,而且可以把握到其艺术风格与创作格局形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孙犁批评思想的两个明显特点,一是继承和发场五四文学精神,二是将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的文章道德精神与批评方法融入了现代批评理论。强调批评者的道德修养与知行合一,提出了“态度”论、“胆量”论和“定见”论的批评主体论和“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论,这为匡正当下的批评文风和新时期文学批评理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7.
吴组缃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流小说家,其作品体现了鲜明的反帝思想.早期他深受周围爱国人士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成名期自觉的理论学习和切身感受使他带有反帝倾向的佳作不断问世;抗战期间其事务繁忙,反帝精神愈烈,创作渐衰;建国初期受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只留下反帝色彩鲜明的应景之作,从此结束创作生涯.  相似文献   

18.
容闳几乎是一位和中国近代社会前进步伐相始终的爱国人士。在鸦片战争的硝烟中赴美留学,寻求救国良方。1854年返回祖国后,致力于改造中国的进步事业。支持太平天国革命,参与洋务运动,经过18年努力促成了第一批留美幼童的派遣。后又投入维新变法运动。晚年则渐渐走上了反清革命道路,全力支持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本文在探讨容闳转向革命的过程和原因的基础上,重点评述了容闳为辛亥革命鞠躬尽瘁的爱国情操。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从对武汉地区青年进步团体的思想影响,到直接指导武汉地区的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武汉地区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大革命时期,一方面,陈独秀争取对大革命运动的领导权,一方面则是执行导致大革命失败的错误策略;抗日战争时期,在武汉、重庆宣传抗战思想的言行,表明晚年的陈独秀,至少是一位保持了晚节的政治思想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