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中,诸多经济现象都反映出公共选择制度的缺位,这已经成为一个必须给予高度关注的问题。帕累托标准是社会保障品市场效率评价的基本原则,"人权"标准和"福利收益"标准是社会保障品市场效率评价的具体化的一般原则。中国社会保障品市场存在政策垄断,居民和企业、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等政治市场主体受到政策歧视(或者政策压制)。  相似文献   

2.
王晓寒 《经营管理者》2011,(5X):409-409
农民工是我国的一个特殊群体,这是在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产物,对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尤其是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还不完善,在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国家和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政府作为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主体,具有不可忽略和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市场的本质、内容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市场是买卖交易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是买卖交易制度体系;它由产权制度、交易行为制度和文化伦理三部分构成。现代市场还包括社会保障制度,是上述各部分耦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市场的基本特征是自利性、自愿性、平等性和竞争性;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建设的关键是由政府创建一个公平的、可预见的、具有激励作用的制度框架,规范买卖交易关系,激励各主体高效地从事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4.
社会保障既是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制度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制度基础。党的十七大强调,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因此,健全、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着重就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也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部门重点工作内容,面对当前新的经济发展形式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中不足,政府必然要以责任主体的建设承担起新一轮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任。文章首先引出当前环境下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突出政府部门的职能发挥对于社会保障制度实现持续、完善构建的重要性,最后探讨如何通过优化政府职能表现,以合理的改革对策实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效能升级。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市场和市场主体有待发育,政府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承担了主导经济发展的任务,并通过深度介入经济领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在改革开放初期这种做法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并且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保障了人们基本生存条件不断改善,并使改革开放得以顺利进行.但政府是一个特殊的主体,既缺乏市场信息和市场感受,又追求多元目标.实践证明,政府事无巨细地深度介入微观经济领域和竞争过程,用行政权力调动社会资源,组织企业和社会组织来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就会产生越位、错位、缺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就必须排除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扰,同时又需要政府做好服务工作和保障工作,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并提供有效的社会保障。因此,以法律的形式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并用法律程序、法律规则矫正政府随时可能出现的越位、缺位和错位,就显得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在于资金。根据权益与义务配比的原则 ,社会保障资金应该由政府———企业———居民个人分项负担。从居民个人来看 ,预防性储蓄假说已经表明了个人在积极地进行自我保障 ,这为政府分担了很大一部分难题。但其负面影响也是极大的 ,即它直接影响到居民消费需求的提高 ,从根本上制约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扩张效果。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 ,经济状况的恶化从另一个侧面暗示了政府应该负起社会保障的大部分责任。政府如何筹集社会保障资金 ?从中国的实践来看 ,政府可以通过无偿性收入 (税收 )、有偿性收入 (债务 )和变卖公…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对集群的传统认识和主流经济学解释,结合中国经济的特定背景,构建了一个企业集群分析模型,围绕制度、技术(知识)创新等变量对企业集群的发展演进机理进行分析。本文还从历史视角系统地考察了转轨条件下制度、技术外溢与集群默示性知识形成的内在原因,指出了转轨条件下地方政府的独特作用。通过讨论天津自行车产业集群的演化轨迹,在转轨条件下,政府的意识形态偏好和政策偏好甚至是构成并决定企业集群自身的“默示性知识“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0.
政府与市场关系是经济学的世界性难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在政府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经济主体会基于自己掌握的信息和认知能力,学习、解读政策含义,形成对政策影响的预期,并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做出最优决策,从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因此,研究政府政策背景下各类经济主体的预期等心理因素的产生原因与形成过程,以及经济主体心理因素对经济运行与政策效应的影响机制,是深刻认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提出利用人工智能特别是机器学习方法,从海量非结构化大数据提取政府政策变化与各类经济主体对政策变化的反应等信息,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经济政策与经济主体的互动关系,以及经济主体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经济运行与政策效应,并探讨发展非结构化大数据计量经济学,推动形成分析经济政策背景下经济主体心理因素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范式,以深入研究政府与市场关系。  相似文献   

11.
政府管制改革的方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政府经济职能及其重新划分虽然对市场失灵,尤其是对微观经济层面的市场失灵,存在许多非政府干预的治理机制,如企业、社群、行业组织及组织化的中介机构等,这些治理机制往往能够有效替代或补充政府治理机制。但现代政府作为一个规模最大的公共事务代理人,具有其他治理主体所不具备的权威和力量。因此在合理的范围内强调政府经济职能对市场失灵的主导治理作用是必要的。1.为什么要重新划分政府经济职能概括而言,政府的经济职能是以政府机构为行为主体,从社会生活总体的角度,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的规划、协调、服务和监督的职能…  相似文献   

12.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一直是以城市社会保障为主体,而忽视了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本文以安徽省为例,首先分析了安徽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其次从宏观角度出发,运用杨翠迎博士的农村社会保障指标体系对安徽省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进行了测度。  相似文献   

13.
要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良性运行,社会保障支出必不可少,社会保障在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对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从社会保障支出分权新视角,对经济增长进行研究,分析社会保障支出、财政分权的经济效应,分析社会保障支出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丁鑫  周晔 《管理评论》2023,(10):63-80
存款保险制度的设立无形中削弱了存款人的约束激励,造成银行市场约束的缺位。在此情况下,谁来对银行的市场约束补位?本文通过2011—2019年185家商业银行数据构建存款人、非存款债权人与股东三者风险之间的联立方程组,实证检验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银行内部风险的变化。研究发现:(1)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股东风险偏好增大;存款人市场约束缺位,其风险增大;非存款债权人对此进行市场约束的补位,其风险降低。股东风险由存款人与非存款债权人分担转变为主要由存款人分担,这种趋势在中小银行尤为显著,且在银行整体风险的反馈机制下同样如此。(2)银行微观利益主体从资产份额、收益回报、整体风险三个方面调整其风险承担,存款人具有收益回报动机,股东具有资产份额动机,而非存款债权人具备上述全部动机。(3)强化外部监管会影响银行的市场约束,表现为缓解存款人约束缺位,挤出非存款债权人市场约束。据此,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需注意配合监管政策目标,引导银行微观利益主体维持银行审慎经营。  相似文献   

15.
政府是信息的规范者和集大成者,是惟一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依赖自身权威拥有自主权的主体.因此,政府的作用应在于保证它的存在会给予市场交易成本的下降带来好处.政府经济作用的核心定位是服务.因为政府是生产活动参与者中一个不可替代的组织,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特权,它可以利用这些作用和特权向市场的其他参与者提供一系列的服务,以解决市场失灵和公共失灵而带来的公平与效率的损失.而服务的目的是提高市场交易的效率,其本质特征是无形的,并且不会发生所有权的转移.  相似文献   

16.
社会救助的主体是多元化的,政府作为主体之一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救助体现了浓厚的人道主义思想,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护线和安全网。社会救助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稳定器”、“调节阀”、“安全阀”,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过近20多年的改革,我国已构建了一个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助制度等为基本内容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但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总体上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仍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其中的原因和问题是多方面的,而政府责任问题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的主要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发展是第一要务,加快发展是各级政府的首要责任。欲加快发展,有一个概念必须首先明确,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谁是发展主体,由谁来发展,发展谁?有一种观念,强调政府对经济发展的直接指导和组织作用,将政府当做发展的主体,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政府赤膊上阵、冲锋在前,直接插手或参与经济事务、干预微观生产经营活动等。由于政府存在严重的越位、缺位、错位现象,“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结果政府怎么干也干不好,怎么干也调动不了发展主体的积极性。其实,政府的主要职责应该是指导、组织、管理各类发展主体以这样那样的形式进行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19.
近30年来社保制度变革的成就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迄今可以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保障制度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是国家主导下的单位保障制,制度安排具有典型的国家负责、单位(集体)包办、板块结构、全面保障、封闭运行等特征。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保障的改革与发展则是针对这种传统社会保障制度而进行的制度变革与创新,即在利益日益多元化的条件下,虽然由政府主导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构,但企业、社团与个人等必须共同分担责任,同时通过社会化方式来加以实施,社会保障成为一个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系统。因此,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路径,即是由国家─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赵旭  洪开荣  孙倩 《中国管理科学》2022,30(12):268-279
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度高,土地征收与出让仍是市县级政府干预地方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手段,现行房地产征收补偿制度设计忽略了主体策略互动与信念互动对征收补偿的影响。本文在行为博弈分析框架下,通过构建房地产征收主体的收益理论模型及蕴含损失规避和公平偏好的效用模型,研究损失规避与公平偏好对房地产征收补偿策略的影响。理论推演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一是征收补偿与被征收人的损失规避和公平偏好正相关,与征收人的损失规避负相关,与征收人的公平偏好正相关;二是被征收人接受征收的意愿越强,征收补偿越高。鉴于此,本文认为在房地产征收补偿制度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对人性的尊重,对现行房地产征收补偿价格进行行为偏好系数修正,降低征收人损失规避偏好、强化公平偏好、让被征收人公平共享土地增值收益,提高信息透明度推动被征收人对征收补偿的合理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