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丽莎白和凯瑟琳是生活在18世纪末与19世纪前期的英国女性作家简·奥斯丁和艾米莉·勃朗特所塑造的两位具有反抗精神和独立人格的新女性形象,她们都执着地追求平等的地位和自由的爱情,从她们面对爱情的态度以及所遭受的命运的不同可以看出当时女性意识的觉醒。本文通过对两者的比较,总结出两位女作家的爱情观与婚姻观。  相似文献   

2.
从新女性在当时社会环境中角色的失调、女性的依附人格及父权制文化对女性的压抑等方面探讨了鲁迅《伤逝》中子君命运悲剧的根源 ,并从女性主义视角提出了女性获得尊严与独立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19世纪英国典型的社会问题就是女性问题,特别是她们的婚姻问题,婚姻是女性价值的一种体现。这个时期的文学潮流是以批判现实主义为主导,批判现实主义揭示了金钱对人性的负面影响。这个时期最具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除了狄更斯.同时还出现了大批杰出的女性作家,她们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恋爱和婚姻的理解和看法。最主要的两位女性作家是《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丁和《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丽·勃朗特,这两部经典巨著都是通过主人公的爱情和婚姻,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抨击了现存社会的不公平、腐败和痛苦,以此来讽刺资产阶级丑恶的一面。本文旨在通过《傲慢与偏见》和《呼啸山庄》这两部作品来分析这两位作家婚姻观的相同与不同。  相似文献   

4.
《简.爱》是19世纪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成功塑造了一个新型的女性形象简爱。与之相似的是19世纪法国作家左拉的长篇小说《妇女乐园》中的黛妮丝。通过比较分析简爱和黛妮丝两位女性,揭示此类新女性所具有的异中有同的美好品质和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5.
夏洛蒂·勃朗特,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向传统的男权社会挑战,创作了其代表作《简.爱》。她成功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新女性形象,较早地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的抗争,闪耀着女权主义思想的光辉。本文通过阐释男权社会下女权运动思潮,探索女性的觉醒和归宿,从而进一步理解简.爱这位男权社会的新女性形象,体悟女性运动成为男权社会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女狱花》《黄绣球》是晚清新女性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对女性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塑造了许平权、黄绣球等令人耳目一新的女豪杰形象,蕴涵着很高的审美价值,表现了晚清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女性意识与思想观念的崭新变化。新女性形象及其意识的出现,是一定的文学传统、文化背景及其民族心理的积淀和启迪,也是作家思想观念与创作动机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7.
对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报告进行文本分析,由此可见新时期党和国家及妇联组织对女性群体的期待与要求,发现“新女性”是这一时期女性社会性别的核心概念。新女性具有以“四自”精神为基本特征的精神特质,承担社会与家庭角色交融的复合角色,发挥道德示范与情感传递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特殊作用。新女性形象折射出一定程度的性别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8.
对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报告进行文本分析,由此可见新时期党和国家及妇联组织对女性群体的期待与要求,发现“新女性”是这一时期女性社会性别的核心概念。新女性具有以“四自”精神为基本特征的精神特质,承担社会与家庭角色交融的复合角色,发挥道德示范与情感传递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特殊作用。新女性形象折射出一定程度的性别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9.
对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报告进行文本分析,由此可见新时期党和国家及妇联组织对女性群体的期待与要求,发现“新女性”是这一时期女性社会性别的核心概念。新女性具有以“四自”精神为基本特征的精神特质,承担社会与家庭角色交融的复合角色,发挥道德示范与情感传递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特殊作用。新女性形象折射出一定程度的性别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0.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同时也是闪亮于由男性主导的英伦文学史中的女性主义先驱.《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作为“房中天使”卑躬屈膝,逆来顺受;而莉丽作为男权社会的“叛逆者”追求独立,特立独行.从传统女性拉姆齐夫人到新女性莉丽的转变是女性在父权社会中重新定位自我,完善女性自我的历史过程,伍尔夫“双性同体现”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完美诠释.因而看似对立的两个女性形象实则相互关联,同体共生.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大致有三类:一是受压迫的劳动妇女;二是都市尤物;三是知识革命女性.这些女性形象在茅盾笔下都有呈现.从茅盾小说<蚀>中的大量的身体语言入手,具体分析了茅盾笔下时代新女性的特点,指出了茅盾受租界颓废叙事语言影响下的极端化肢体语言写作倾向,揭示了作者对时代新女性与身体政治关系背后的现代性的诉求.  相似文献   

12.
从性别视角考察五四新文化运动,新女性的塑造主要由男性倡导和推动,旨在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致使新女性遭遇的诸多困境,凸显出个人解放与社会制度转型的矛盾,女性解放与男权中心为基础的社会运动之间的冲突。延伸到其后中国共产党把妇女解放统摄到阶级、社会解放的出路选择,女性获得的始终是在不触动男权制的权力框架内的有限解放。  相似文献   

13.
对五四文作家文不分析发现,五四女性写作始于对母亲的赞美,但是母亲的神圣光环使女作家难以完全走出传统父权制文化定义的阴影。这主要表现在两种女性形象塑造中:一是彷徨的新女性形象,二是家庭中的“天使形象。这也成为五四女性写作的另一个为人所忽略而又非常重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以韩剧《我叫金三顺》为例,分析了近年来韩剧中女性形象的变化.从金三顺这个新女性形象入手,通过与传统女性形象的对比,探讨新女性形象在韩国能够受到认可的社会背景,分析新女性形象能够成功构建的三个原因:从表层意义来看,新女性形象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韩国女性自我价值意识萌发;从深层意义来讲新女性形象符合韩国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三是此形象迎合了受众的审美取向,受众的“满足与使用”使得新女性形象被接纳.  相似文献   

15.
《纯真年代》和《家》都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和不尽相同的写作技巧,塑造了处于社会变革中的传统女性和新女性的人物形象,折射了东西方作家对各自所处的社会及其制度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见解。同是上流社会的女子,又处在相近的年代,然而,归根到底是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环境造就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6.
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蓬勃发展为女性主义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与批评范式。英国作家吉姆·克雷斯的第九部小说《传染病屋》以其蕴意深远的多维之美在女性主义的审美解读中焕发异彩。克雷斯聚焦女性与男性的个体与群体形象,创造了新世界中以玛格丽特与富兰克林为代表的新女性与男性形象。克雷斯通过描写逃亡三部曲.勾勒出新女性代表——玛格丽特,展现其蜕变的历程的三个重要阶段。玛格丽特从传统父权制下的“他者”身份过渡为渴望摆脱“他者”地位的具有反抗精神的勇士,到最终实现了具有独立精神、个体意识与男性气质的新女性形象。克雷斯同时展现了富兰克林的女性气质从压抑到爆发的过程,从而塑造了具有女性气质的男性,最终圆满地完成了新女性主义的书写。  相似文献   

17.
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是美国著名的女性主义作家,作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妇女运动的著名理论家,她在《黄色壁纸》中表现了一个女性主义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探索了处于意识刚刚觉醒的女性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揭示了夫妻关系的性别政治,从更深层的意义上体现了与父权制格格不入的新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8.
在塑造女性美的作家中,巴金是个具有独特成就的作家.从《激流三部曲》到《寒夜》,他为我们塑造了众多的新女性的群象.笔者在这里,仅对《寒夜》里的知识女性形象的艺术美,作一些探讨,以求教于读者.如果说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塑造的新女性琴,是他将中国知识女性传统的美和时代的美融为一体,使她以自己的斗争,和青春的活力,从黑夜走向了光明.为新女性的个性解放,唱出了一曲动人心弦的赞歌,那么他在《寒夜》里,则是以深沉而热情的笔致,描写了新女性曾树生追求个性解放的坎坷遭际,唱出了一曲悲哀凄切的挽歌.从美学价值来说,曾树生是巴金塑造的青年女性群象中,最具有独特美的女性形象.她标志着巴金的创作,在探索女性美的艺术领域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9.
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其短篇小说《她的美》讲述相貌平平却天资聪颖的女孩艾玛瑞里斯在父权制的压制下失去自信心和爱情,在内心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后,她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女性话语权和经济独立,实现新女性身份的转变。从女性主义视角对小说进行解读,通过分析吉尔曼对新女性潜能的挖掘和对男性形象的塑造,揭示其对女性创造力和管理能力的充分展现和对构建和谐两性关系的呼吁。  相似文献   

20.
《简·爱》是19世纪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成功塑造了一个新型的女性形象简爱,揭示了此类新女性所具有的美好品质和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