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当代文论话语深受西方理论影响,在功能进阶方面表现出从思维论到方法论,再到知识论的变化,而在相关的文论选本中则对应地展现出西方文论的渐进式旅行。其中,面对西化难题的基本态度逐渐同化为"重视经典,平视西方",为中国当代文论话语的自我价值实现提供了有益的进阶。  相似文献   

2.
在"失语"遮蔽了中国文论话语,中华文化严重"西化"的危机时刻,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化、当代文论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如何体认中国文化与文论的异质性,如何重建中国文论话语、重塑中国文论的学术主体性、实现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以及如何建设具有中国文化精神同时又吸收作为全人类文化成就的新型话语系统进行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百年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古代文论研究纳入了中国文论现代性诉求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衍生出“失语症”、“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古为今用”和“中西对话”等重要的学术命题;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中国化”、“本土化”、“民族化”与“西方化”以及“现代性”与“传统性”等概念成为高频率出现的学术行话.立足于中国文化语境与文艺实践的现状,从古代文论、西方当代文论和马列文论三种话语资源的张力中通过中西古今的对话融通,寻求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支点与趋向.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中国文论话语之争,聚焦于如何重建中国当代文论,衍生出本土化和西方化两种不同的入思方式,前者倡导中国文论民族特色之阐扬,主张藉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来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后者则主张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思想文化,以重建中国当代文论。前者钟情本土之玉,后者青睐他山之石。而要真正建立既具民族特色又能与异域文化对话的中国文论,则必须将上述两种思路结合起来,以实现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和西方文论的中国化。那么,如何实现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需要在文化、文心、文体三个不同层面,认真清理古代文论的理论资源和话语传统,深入探求中国文论的言说方式和意义生成方式。如何实现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则需要在异质性、普适性和现代性的不同层面,精心辨析中西文论的内在差异,细致考量西方文论之中国化的可行性路径。中国文论话语重建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其成败关键在于能否打磨出内蕴普适神韵而外显民族肌理的文论玉石。  相似文献   

5.
西方文论在中国如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怡 《河北学刊》2004,24(5):112-115
“西方文论中国化”是我在提出当代中国文论的“失语症”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及推动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之后的又一重要话题。我之所以提出这一话题 ,是因为我们重建中国文论面临两大资源 :一是中国传统文论话语 ;二是西方文论话语。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两方面的资源 ,我们才能将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建设好。在过去的几年 ,学术界围绕着“失语症”进行了激烈的论争 ,并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对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却谈得很少。西方文论已经大量介绍到中国 ,但在中国主要是被移植套用得多 ,人们忽略了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其结果如我们所看到的 ,不是西方文论“中国化” ,而是西方文论“化中国” ,即用西方的文论术语来切割中国的文学文论 ,或者把中国文学文论作为西方文论话语的注脚本。这种直接套用西方文论话语来阐释中国文学文论 ,过分相信西方文论话语的普适性 ,将其移植来替换中国文论话语的做法 ,正是造成中国文论“失语”的根本原因。所以 ,要纠正中国文论“失语”状况 ,还需要认真探讨西方文论的中国化问题。今天 ,我们提倡的西方文论话语的“中国化” ,指的是以中国的学术规则为主来创造性地吸收西方文论话语 ,借鉴、吸收、利用西方文论话语来补充、  相似文献   

6.
因为不同的文化语境和文化基础,中、西文论形成了不同的学术规则、话语和意义生成方式.但同为旨在把握人类文学艺术的审美本质、探求文艺奥秘的一种途径,二者只有是否适用而无先进与落后之别.但是,五四运动截断了中国传统文论之"根",致使中国文论最终走向西方化,而西方化后中国文论也最终导致中国文论话语的丧失.为改变中国学术界"古与今文论的断裂、中与西文论的隔膜",我们主张中国文论的中国化或日语境化,即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语境化及西方化的中国现代文论的中国语境化.  相似文献   

7.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引进、吸收与话语建构是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文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译介与研究主要历经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界开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性引进;20世纪90年代,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处于从文艺社会学到文化研究的转变;21世纪以来,学界开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展开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8.
作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所引进的西方文论,后殖民主义理论运用在中国文论建设中具有方法论意义,使我们能够看到西方话语背后隐藏的文化霸权与西方中心主义.中国文论应走出"失语"的自卑状态,平等地展开与世界各种文化的对话.本文提出了中国文论与其他文化对话的途径与可能.  相似文献   

9.
谢碧娥 《河北学刊》2004,24(5):115-118
“西方文论中国化”是我在提出当代中国文论的“失语症”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及推动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之后的又一重要话题。我之所以提出这一话题 ,是因为我们重建中国文论面临两大资源 :一是中国传统文论话语 ;二是西方文论话语。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两方面的资源 ,我们才能将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建设好。在过去的几年 ,学术界围绕着“失语症”进行了激烈的论争 ,并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对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却谈得很少。西方文论已经大量介绍到中国 ,但在中国主要是被移植套用得多 ,人们忽略了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其结果如我们所看到的 ,不是西方文论“中国化” ,而是西方文论“化中国” ,即用西方的文论术语来切割中国的文学文论 ,或者把中国文学文论作为西方文论话语的注脚本。这种直接套用西方文论话语来阐释中国文学文论 ,过分相信西方文论话语的普适性 ,将其移植来替换中国文论话语的做法 ,正是造成中国文论“失语”的根本原因。所以 ,要纠正中国文论“失语”状况 ,还需要认真探讨西方文论的中国化问题。今天 ,我们提倡的西方文论话语的“中国化” ,指的是以中国的学术规则为主来创造性地吸收西方文论话语 ,借鉴、吸收、利用西方文论话语来补充、  相似文献   

10.
曹顺庆  童真 《河北学刊》2004,24(5):105-108
“西方文论中国化”是我在提出当代中国文论的“失语症”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及推动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之后的又一重要话题。我之所以提出这一话题 ,是因为我们重建中国文论面临两大资源 :一是中国传统文论话语 ;二是西方文论话语。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两方面的资源 ,我们才能将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建设好。在过去的几年 ,学术界围绕着“失语症”进行了激烈的论争 ,并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对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却谈得很少。西方文论已经大量介绍到中国 ,但在中国主要是被移植套用得多 ,人们忽略了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其结果如我们所看到的 ,不是西方文论“中国化” ,而是西方文论“化中国” ,即用西方的文论术语来切割中国的文学文论 ,或者把中国文学文论作为西方文论话语的注脚本。这种直接套用西方文论话语来阐释中国文学文论 ,过分相信西方文论话语的普适性 ,将其移植来替换中国文论话语的做法 ,正是造成中国文论“失语”的根本原因。所以 ,要纠正中国文论“失语”状况 ,还需要认真探讨西方文论的中国化问题。今天 ,我们提倡的西方文论话语的“中国化” ,指的是以中国的学术规则为主来创造性地吸收西方文论话语 ,借鉴、吸收、利用西方文论话语来补充、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西风东渐,比较诗学视阈的中国文论因缺乏西方文论建构所具有的体系性与明晰性而遭到贬值对待。究其原因,与同时盛行的西方中心论有关。学界忽视了一个基本史实,即意音文字汉字及其书写立象尽意、依经立义、比物连类的话语模式赋予中国文论另类于拼音文字及其书写意义假设、归纳演绎、描绘叙述的话语模式的西方文论的谱系性,由此形成了另类于西方文化形象话语体系的意象话语谱系,进而成为中国文论纲领。中国文论谱系性的被忽视会导致对中国文论整体把握与个案解读的偏差,乃至中国文论现代转换的失语。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是在西方近现代文论和思潮影响下发展生成的。在纷繁众多的西方思想和流派中,中国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主导地位,这有着深刻的历史内在原因。而市场经济所伴随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必然使当代中国文论的建构具有更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更阔大的全球意识,同时也为我们建构有中国特色当代文论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立足异质 融会古今——重建当代中国文论话语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重建中国文论话语"这一命题的积极回应中,学术界开始了对中国传统的根本学术话语规则的注意和重视,有许多学者开始致力于对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清理.对于如何重建当代中国文论话语的命题,学术界的讨论大致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关注"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第二个阶段的讨论则主要集中于研究"西方文论的中国化"以及"中国文论的中国化"问题.但中国文论因为没有自己坚实的话语资源,事实上又处于再次"失语"的状态.故应依据中国传统固有的两个主要文化规则,在"异质性"原则上走"古今融会"及"中西化合"之路,通过中国古代文论的中国化来最终实现中国当代文论话语的重建.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所引进的西方文论,后殖民主义理论运用在中国文论建设中具有方法论意义,使我们能够看到西方话语背后隐藏的文化霸权与西方中心主义。中国文论应走出“失语”的自卑状态,平等地展开与世界各种文化的对话。本文提出了中国文论与其他文化对话的途径与可能。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文论话语建构探讨之不足体现为前提论证多于方法探寻、立场纠结多于自我认知、宏观指导多于微观实践。中国文论话语建构命题的提出,背后蕴藏有非常复杂的关乎文化振兴与文论自觉的因素;要瞄准打造人类文论话语知识共同体来正确认识中国文论话语建构的对象范围;中国文论话语建构研究重在建构,旨归在建构,评价标准亦在建构。中西同题比较作为中国文论话语建构在现阶段上的一种策略选择,是由中国文论对于西方文论所处的劣势位置、中西同题比较有助于搭建沟通交流的有效平台、中西同题比较与中国文论话语建构之目标任务相向而行、中西同题比较研究符合时代发展的精细化研究趋向等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本质上就是要实现中国文论的中国化,保证中国文论话语在当代成为主流.而一种文论话语的显明其实是存活于一定的学术体制的,因此文论话语的变革和更新必须诉诸学科建制,文章立足当前学科制度内涵及相关研究成果,论述了学科建制对于中国文论话语建设的意义及其展开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处于套用西方文论话语评论分析当下文学现象的尴尬境地。学者曹顺庆先生率先提出“文论失语症”的观点,并提出了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西方文论的中国化以及重写中国文学概论的解决方案,推动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曹顺庆  王超 《中州学刊》2008,1(2):227-234
"五四"以来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基本上都是在西方思维模式的影响下进行的,具体而言,主要经历了.学科化"、"体系化"、"范畴化"三条西化之路.要使中国古代文论从"失语症"中解脱出来,必须经过四个步骤第一.承认中国文论较之西方诗学的异质性和话语独立性,避免"以西释中"或"以中注西"的倾向;第二,在"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这个命题中进入"古今对话"的现代阐释性理论视域;第三,在"古今融会"的同时进行"中西化合".以中国文论的话语规则为本,融和或化用西方的理论资源,最终达到中西跨文明对话语境下的"中国化"研究.在承认中西方文论异质性因素的前提下,进行跨文明对话,中西文论思想的交流、互补和超越,最终达到"中西化合"的无垠之境  相似文献   

19.
翁礼明 《江汉论坛》2005,(9):113-116
20世纪末文学理论界对现当代文论话语的反思,引发了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讨论,形成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即以古代文论为本根,以现当代文论为本根,综合创造论(以古今中外文论为本根)。这些观点对重建文论话语都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构想,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即从某些理论前提出发,进行纯粹逻辑论证、理论推演,最后得出由理论推导而来的结论,很少顾及文论话语与现实的文学语境之间的深刻联系。  相似文献   

20.
权雅宁 《江淮论坛》2012,(2):173-177,183
中国文论研究要在中国社会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中考察其复杂独特的问题性,以问题性确立中国文论研究的基本原则。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马列文论、西方文论和中国传统文论的三足鼎立构成了中国文学理论界的现实情境,中国传统文论处于弱势地位,相关研究表现出重古轻今、两少一多、西化、注疏化等倾向。这种状况亟待确立整体性和本土性两大基本研究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