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当前,中国哲学研究的新动向是探讨如何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当代建构有多种路径,其中首要的前提就是"回到马克思",坚持客观性的立场研读经典文本,用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视野重新廓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地平线,秉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揭示其当代意义和价值.若没有对经典文本的系统学习和认真研读,加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就找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源头和根本,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就会缺乏必要的历史前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建构问题王欣荣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面对姿彩纷呈的文坛艺苑,理论批评界呼唤当代形态的马克思文艺学体系的建构,这完全是顺乎其时,应乎所需的。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的建构,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坚持与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3.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要返本开新.首先是必须返回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之本,批判地检视作为一种新资源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其次返文学之本,即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对象应该严格限定具有"审美性"的文学文本之上,而不是过于宽泛的文化.在此基础上,"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中有着丰富的可资借鉴、可供"开新"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朱立元在文章中提出,中国当代文艺学的建构的核心主题便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问题,即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当代文艺实践相结合的问题。王振复则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指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是与“非中国化”、“反中国化”同时发生、同时进行、同时完成的,应当重视与研究这一过程中的当下问题。汪涌豪认为,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经过甄别与梳理,完全可以为当代文艺学建构提供丰富的养料,这一工作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指导下,将取得有益与有效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伟大成果.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入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必须深入开展对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研究;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突出和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的服务功能;必须在加强应用研究的同时切实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推动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6.
范式研究是一种理论反思,也是一种理论批判,属于元问题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范式研究也是一种元文艺学的研究。从理论范式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主要形成了三种理论形态,即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文艺学、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论文艺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文艺学。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元典性研究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杰 《齐鲁学刊》2004,27(6):89-93
当前美学理论探讨中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将审美归为绝对精神自由,二是试图建构一个超越时空和历史限定的抽象的人类学基础的文艺本体论。二者的失误都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美学论著中找到症结。因此,回归马克思主义主义原著,进行其文艺观、美学观的元典性研究对当代文艺学、美学学科理论的研究、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美学文艺学理论界的热门话题,莫过于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体系了。朱立元在《思考与探索》这本新著里,取得了两大成果,一是总体构想,二是具体理论的突破。当然,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总体设想上的超越,则不会有具体理论的锐进与突破。“总体构想”包括如下四个方面:1.回答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究竟有无完整的体系;2.设计这个体系的新模式;3.把握这个体系的基本理论原则;4.鉴定这个体系的真正标志。四者之中,以设计体系的新模式为核心,这是建构体系的焦点与难点,亦是一个突破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性”意义生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性"是传统文论的资源价值意义与当代文论话语建构的理论资源诉求相适应的一种理论视域,是传统文论参与当代文论话语建设的切入点,也是传统文论与当代文论互相融通的内在结合点."当代性"实际上体现、渗透在现代阐释之中.从本质上看,经过系统的整理与阐释,回到古代文论的原生形态,寻找其新的理论视野和理论生长点,既能超越百年来学界谈论古代文论的"合法性"危机问题,又可以克服当前文艺学研究繁荣景象背后所显露的文化无根性困境,其意义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0.
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中以其解构思想来极力论证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当代性,回答了在当代条件下我们为什么必须继承和发展、如何继承和发展以及继承和发展哪些马克思主义这三个马克思主义当代性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他所建构起的一种所谓的"解构的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在当今时代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开辟了多种差异性的谱系之源,也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当代性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启示:"可能性高于现实性"。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生命和灵魂,是它永葆青春和活力的动力之源,已成为文艺理论界一项刻不容缓的使命和任务.当前,"文化研究"是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派的一个长项,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有机成分和不断更新的增长点.创新必须具备科学性,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独有的立场和方法论特点,必须提供人们把它当作相当彻底、严整的意见与研究的特性.在艺术中,"使正确认识世界的深度和正确的自我体验的深度在这里融合成一种新的直接性".那种缺乏在整体联系中认识事物的一切联系的理论,那种把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原来没有的东西塞进去"的作法,因其缺乏科学性,而有损理论创新的声誉.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所具有的实践性、民族性品格和时代性原则,要倍加珍爱,需进一步充分展开和发扬光大.总结和研究许多具有迫切现实性的文艺理论问题,会为丰富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当代形态,提供新的机遇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一)呼唤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当代形态,这是80年代以来的强劲趋势。问题是这里有一个误区:以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当代形态尚不存在,所以要呼唤。其实,从世界范围内来看,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真实境况是:到20世纪中后期,传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已经逐渐过渡到了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两者是一脉相承的,而从理论的自足性和丰富性上,后者要超过前者。不承认这一真实境况的后果是:一方面,不断地给反马克思主义势力提供充分的理由,让他们去说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是“过时”的,是只讲意识形态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文艺学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访博士导师陆贵山教授卢铁澎卢: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艺学体系,在新时期以来一直是文艺理论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当代文艺理论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为此,人们对这一课题不停地思考与探索,并且做过建立...  相似文献   

14.
"都市化进程"在深刻改变与重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同时,也为以文艺美学为主要形态的当代中国美学提供了重要的学术生长空间与全新的当代性问题.都市美学新理论的探索与研究,在基本框架上沿三方面展开:首先,都市化进程的现实背景与都市文化学术语境的确立,是文艺美学发生当代转型和都市美学得以成立的外部动因.其次,都市美学在研究对象与范围、逻辑起点与价值基础以及文艺美学既有框架的改造与当代形态的建构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三是都市美学的理论资源与文化研究问题,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消费"关系的论述、新马克思主义的都市空间美学建构,在以消费为主体功能的当代都市中具有"核心资源"的重要意义.在文化研究上,现代艺术家对资本主义城市的批判和抵抗,对于今天都市人探索审美拯救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也成为都市美学在理论建构中特别心仪的对象.以都市美学提供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可以为都市人减少自身在都市化进程中的异化以及当代中国城市的可持续与全面发展提供某种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15.
徐凌 《社会科学家》2005,(4):137-141
当今世界是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各种学科也打开了原有的壁垒,"用系统的观点和学科交叉的眼光来看待各种问题"已成为学术界的一大趋势.本文力图从经济学和生态学视角来寻找建构当代中国行政价值体系的新思路和新理念.在结合具体国情和时代潮流与趋势前提下,本文大胆提出了"理性生态人"的新型行政价值理念,并对之以体系化的思索与探讨,力争为当代中国政府的行政文化建构提供新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考察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价值重建,除了从文学整体思维方式入手探索当代文艺学研究的理论转型道路之外,更应该重视当代文学经验中的"文学性"问题.中国当代文学经验中"文学性"呈现出了娱乐化、消费化的趋势,具有"可生长性"的特征.解决文艺学研究的危机应该更加严肃地对待当代"文学性"问题的现实境遇,以强化文学理论把握现实文学经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曾文婷 《学术论坛》2005,23(10):34-37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新兴流派之一,它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危机的必然联系以及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等问题上,它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但是,在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阐释上,二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当代形态”文艺学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有效地吸收利用现有的文学理论资源,走有中国特色“综合创新”之路的文艺学创构。这是董学文、狄其骢等“当代形态”论者所执著追求的。“当代形态”文艺学从设想、吁求、论争、建构到取得阶段性卖绩,是与这些学者的坚持努力分不开的。从“经典形态”到“当代形态”、从“当代形态”建构到文艺学学科反思,“当代形态”文艺学建设为我们找到了一条通向未来的中国文学理论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杨源  文兵 《学术界》2008,(3):191-196
美国学者福斯特把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拓展到生态问题与生态理论,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领域,也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关怀立场.福斯特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定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强调马克思思想中的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交互作用,认为"物质转换"或"新陈代谢"构成了马克思生态思想中的核心范畴.本文主要是评述福斯特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问题的梳理.  相似文献   

20.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生态范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在全球化背景中并在对全球性问题的解答中获得新的时代性发展,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当代环境问题出发,探讨建立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可能性,在生态理论基础上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其理论是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中国生态问题的重要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哲学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生态范式必然开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态视阈,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