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刊登在今年五月二十八日《真理报》上的短篇小说《码头上的女人》,是一篇毫无特色的作品,思想上既无新意,艺术上也没有什么惊人之笔。但是,仔细读来,这篇小说也颇有些妙处,值得人们一读。 《真理报》是不常发表小说的,编辑先生们之所以看中这篇并不怎么出色的小说,把它  相似文献   

2.
《友谊》,是叶圣陶先生的最后一篇短篇小说,也是他解放后唯一的一篇小说。它真实地再现了我国五十年代欣欣向荣的社会面貌,蒸蒸日上的教育状况,朝气篷勃的学校生活。在改革开放进入市场经济的今天很值得一读,它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生长,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的建设,都是有益的。本文想从这篇小说在叶圣陶小说创作中的地位和意义及《友谊》的思想和艺术赏析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郭雪波的《狼孩》、《狼与狐》和《公狼母狼狼子》等狼族小说,站在生态整体主义的制高点,将生物学上敌对的人类与狼族两个动物种群进行伦理学和文化学上的重新化约,使人与狼站在相同的道德维度。这极大地颠覆了惯常的生态价值观,给人们带来深生态思想的崭新启迪。  相似文献   

4.
鲁迅与狼子     
鲁迅本名周树人,他笔名的前一字是母亲的姓,后一字一般人作“快速”解。史学家侯外庐作另一解释。他认为: 迅字,《尔雅·释兽》云:“牝狼,其子獥,绝有力,迅。”注云:“狼子绝有力者曰迅”。“獥”即激,从犬言兽性,从水言水性。都是激烈的意思。迅,古义为狼子。鲁迅的字意可以理解为牝狼的一个有勇力的儿子。  相似文献   

5.
多年前初读《狂人日记》,茫然不解。后来读了一些解说性的文字,仍多不解之处。鲁迅自己说这篇小说是揭露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可是看一些解说性文字,揭露家族制度一项似乎没有着落——在这篇小说中,是怎样揭露家族制度的呢?小说写:四千年历史每一页都是“吃人”两个字。所谓“吃人”自然不限于真地把人肉送到嘴里。吴虞写过《吃人与礼教》一文,意在为《狂人日记》作疏证,其中广泛搜罗历史上吃人肉的记载,于揭露礼教有意义,若以论小说,  相似文献   

6.
读《伊则吉尔老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的早期作品,是一篇充满着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的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高尔基无情地批判了资产阶级的个人利己主义,树立了为人民的幸福而勇于牺牲自己生命的高大的革命英雄形象。这篇小说对于研究高尔基的创作有很大的价值,而且现在读它对我国青少年进行革命理想教育也是一篇极好的教材。  相似文献   

7.
正当红梅开放的时候,中文系七九级班委会组织召开了“长篇小说《贼狼滩》座谈会”。院系领导很重视这一活动。《贼狼滩》的作者(湖北省作协付主席,黄石市文联付主席)李北桂同志于百忙中应邀亲临指教。 座谈会气氛热烈,大家畅所欲言,对《贼狼滩》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方面倾谈了各自的的看法。他们谈到,《贼狼滩》是一部题材新颖的好小说。它所反映的人民解放军的剿匪斗争,是一场保卫祖国的自然资源与建设人才的伟大斗争,作者充分揭示了这场斗争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意义,使得这部作品的立意有独到之处,同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小说在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而情节曲折、奇  相似文献   

8.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现代启蒙小说。它既是对“五四”时期个性主义与人类主义思潮的回应,也是对鲁迅自身早期思想的一种创造性承续与发展。《狂人日记》更是一篇寓言性很强的小说,它对现代中日启蒙主义必然失败的命运作了清醒预言,并对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健全人格的塑造提供了富有启示性的思考,因而它又是一篇引人深思的启示录。  相似文献   

9.
一 读叶紫的小说,犹如读一部内容翔实的中国农民运动史。 叶紫带着传奇般的、血和泪的苦难经历,带着丰富的斗争生活经验,走进无产阶级文学战斗行列,就出手不凡地献出了第一篇小说《丰收》。正是在这第一篇小说里,他以独特的风格,和他所发出的独特的声音,由“无名”而成为有影响的左翼作家。  相似文献   

10.
《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可以说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场革命,它拉开了现代小说向传统小说挑战的帷幕。本文所要论述的散文化倾向,在《狂人日记》中就有了体现。鲁迅的《狂人日记》等具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表现了“题材的片断性和主题的集中性的统一。《狂人日记》是以日记的形式出现的,按题材它应属于散文(当然,也有诗歌形式的日记,但更是“情文”),把它运用到小说中作为结构小说的一种手法,便于把日常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小说之所以蜚声中外文坛,除了它把“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真实具体地描绘出来,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之外,更在于他塑造了一系列活生生的、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他把深切的思想内容寓于生动的、具有强烈感情色彩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之中,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来,即所谓“表现内容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的统一。茅盾在《读〈呐喊〉》中说:“在新中国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鲁迅的小说正是以艺术的独创性为中国的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我喜欢读那些积极地面对现实、呼唤着人生的小说,因为它绝不回避矛盾,是从生活的激流中唱出的一支支进行曲;我也喜欢读一些别具一格、饶有情趣的小说,那仿佛是战斗间隙让人赏心悦目的悠曼小调。读书读得眼馋,也就忍不住想试试笔。我写过几篇反映家乡农民生活的小说,也写过几篇由动物来充当主角的小说。这是自我认识之后选择的一条扬长避短的小路,我试图把这两类题材  相似文献   

13.
读了《人民文学》一九七六年第一期发表的短篇小说《机电局长的一天》,联系到当前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回击右倾翻案风的伟大斗争,我们不禁要问:《机电局长的一天》这篇小说究竟向读者宣扬了什么?它所精心塑造的机电局长霍大道这个人物,是那个阶级的典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了两部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叙事小说——姜戎的《狼图腾》和李微漪的《重返狼群》进行比较研究,一方面是由于两部作品有着启后承前之关系,且都引起了广泛的文坛讨论和社会关注;另一方面,虽然它们皆以狼为主角,但在文学及文化层面却各具特色。因此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既能够揭示近年来动物叙事小说的发展与创新,也希冀挖掘出动物叙事小说在文学创作和价值内涵上的一些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创作《药》、《一件小事》、《故乡》的时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复调结构形式。它呈这样一个基本形态:小说中贯穿着两条主题独立的线索,它们在纵向上平行发展,形成了两个层次;在横向上又构成一定的有机联系,从而织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读鲁迅的这几篇小说,犹如聆听复调音乐作品:几支独立的旋律线按各自的主题发展,形成了多  相似文献   

16.
熟悉鲁迅的读者,不会忘记他对狼的偏爱,他看重的是它的野性,也就是不驯与反叛。许钦文说鲁迅看重连殳,对他有相当热烈的同情,茅盾说连殳是以毁灭自己来复仇(《鲁迅论》),那么,魏连殳应该是一个复仇者,一个孤独的复仇者的形象了。 《孤独者》在鲁迅小说中,是最冷峻深沉,也是作者的个性气质介入最深的一篇,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内心情绪的传达,从这一角度看,可以视为《伤逝》的姐妹篇。这两篇小说的完成相  相似文献   

17.
动物小说的叙事模式可以总结出不同的几种类型。本文以“人化”、“悲剧化”、“道德化”为三部曲来分析《羚羊飞渡》、《再被狐狸骗一次》、《母象冢》三篇动物小说的叙事模式,在分析过程中,注重结合自身阅读小说的审美感受和体验.而不拘泥于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试图借此来对小说中所体现出的人类的反省和思考做出简略的说明。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绝望中诞生》不仅是一篇军事题材小说,更是一篇优秀的科幻小说,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幻想性。指出它对自我空间位置的发现、军事创作题材的拓展有着独特的贡献,预示着朱苏进创作转型的开始。  相似文献   

19.
在十七年短篇小说中,茹志鹃的《百合花》是相当新颖别致的一篇.对于该小说的独特之处,评论家已有许多论述.人们称赞它的细腻的笔触,称赞它的严谨的结构,称赞它的抒情的笔调,这些赞美无疑都是恰当的.但我读《百合花》,觉得它的最根本的特色是在于它遵循了一种不同于当时大多数小说的创作原则,即它主要是依据感情逻辑而不是理性逻辑来展开全篇的.  相似文献   

20.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反封建主义的白话小说。由于表现形式的特别,从发表之日到现在,对它的创作方法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1923年10月的《学灯》杂志上,刊载过丫生写的一篇《读<呐喊>》,他将《呐喊》中的小说分为两类:一类“多为赤裸裸的写实,活现出社会之真实背影。”一类则“含有不可解说的神秘的理想”。《狂人日记》就被他当作第二类(即神秘主义)小说的“开其端”者。解放后,虽然没有持这种观点的同志了,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