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4,(7):52-57
李光地易学关于《易》例理论的建设,是人们关注的话题。李光地《易》例理论包括时、位、德、应、比、卦主说等方面,突破了"时"被规定于"特定背景"(卦)中,各爻之"时"互相影响的束缚;解决了二爻不谈论"当位"、"不当位"问题的理论根据;提出了阴爻与阴爻,阳爻同阳爻在适宜的情境下可以感应,上下两体二爻间的感应有众爻应一爻,或一爻应众爻等情形;明确了卦主说的认定标准与种类。李光地《易》例理论本身也存在着自相矛盾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易经》的产生,本源于筮法;筮法的发展,至商周之际发展基本成熟,其标志之一就是卦变的出现。考古发现中的"数字卦"的卦变现象,尽管仍呈现出一定的随意性,远没有后来的"大衍筮法"那样有着严整的规律性和哲学意义,但它毕竟以一种直接的方式催生了"爻"的概念,引起了人们对爻变的注意。周人对《易》卦增益六爻的过程,既是一个熔铸新思想于易卦的过程,更是《易》卦筮法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蓍草起卦过程,计算《易经》六十四卦中各爻出现概率、变爻出现概率、卦间转化概率.研究结果表明老阳、老阴、少阳、少阴出现概率分别为18.76%、6.25%、31.24%、43.75%.阴爻和阳爻出现概率相等,各为50%;老阳出现概率是老阴出现概率的3倍.卦中无变爻概率为17.80%,从一个变爻到六个变爻概率分别为35.6%、29.66%、13.18%、3.30%、0.44%、0.02%.各卦向其他卦转化的概率存在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小转化概率对应一个卦,这个卦恰好是本卦的变卦.最大转化概率对应一个到六个卦.利用蒙特卡洛方法研究易经六十四卦,可从数理角度加深对易经的理解,是易经象数派的继承与发展,亦是现代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结合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筮法》诸例卦被统称为数字卦的唯一理由是基于误解,《筮法》第二十八节"子午九"等内容只是地支配数,标题被误定为"地支与爻";泛数字卦论有逻辑跳跃,也有反例,证明例卦领域有元符卦(卦画卦)。细探实例可知:诸例卦分为元符卦和示数卦,后者分为含数卦和数字卦;示数卦占少数,其中只有一例能确认为数字卦,且非筮数;元符卦在卦象层次示例,示数卦在爻象层次示例;四季吉数的四例卦,各例示一个吉数爻,其他爻画只能是阴阳符;爻象分析以卦象分析为基;第二十六节"崇"先是八卦分类,每卦下面再分数字,明确例示元符卦是基础、是体。对于数字卦、示数卦,需区分类型高低,高级者是元符卦的突破性深入形态。《筮法》属高级易学,比《易经》的层次高;其"八卦五行颠倒颠"并非低级,其用法至今是极高深的秘传易术;《筮法》应冠名《易术》。  相似文献   

5.
《周易》是一部在占筮的形式下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的古老典籍。在这部古老典籍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范畴体系。其中以“——”“—”两爻画象征的阴阳范畴是根基,以八卦及其六十四卦象征的类范畴是本体,而在阴阳、类范畴之上,形成了《周易》最大的范畴——“易”。 (一)关于“阴阳”范畴 、“阴阳”是《周易》的基本范畴。在《周易》古经中是用“——”、“—”两爻画具体表示的。“——”和“—”两爻画是构成八卦和六十四卦的最基本的东西,称作阴爻和阳爻。《庄子·天下篇》说:“易以道阴阳。”这话是对的。虽然在《周易》古经中没有阴阳二字并举的例证,但决不能由此无视《周易》正是用“——”表示阴爻,用“—”表示阳爻进行组卦的事实,也不能由此否定《周易》的阴阳范畴。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概念是“自然界在人的认识中的反映形式”。(列宁《哲学笔记》第194页)是现实世界的事物和对象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也就是说,一切概念都是有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现行易卦二进制解释及其流变依其内在发展逻辑作了一个概要的历史回顾 ,并重点揭示现行易卦二进制解释与传统易学理论的矛盾 ,从而寻求更接近史实、更贴近易理的阴阳爻配应方案 ,根据传统的“阳一阴二”法则 ,就易卦与现行二进制的内在关联性给出数学上的说明 ,指出“先天易”系统是自在的、完备的自然数序的计数系统。  相似文献   

7.
包山简、天星观简、新蔡简等战国楚简中有成对出现的易卦,学术界一般都把这些成对的易卦看做是楚占中变卦的本卦和之卦,把这些易卦看做是卦。但是,这样的结论也存在疑点,仍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这些易卦可能并不是卦,而是真正的卦画,基中的符号可能并不是数字,而是几种不同的记爻符;成对的易卦,也许并不是变卦的本卦和之卦,很可能是两次筮占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易·乾·九三》爻辞之于《易》,确有其重要地位。《易传·系辞下》言:“惧于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①”是极言此爻之要。一、《乾·九三》爻辞之标点《易·乾·九三》爻辞,即《易经》首卦《乾》(?)卦中第三爻的爻辞。因属阳爻,故称“九”,又为第三爻,故称“九三”。其全文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要想理解这条爻辞,首先涉及到的是标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贞悔二字,《周易》经文常见。通检450条卦爻辞,贞见于108条,悔见于32条,贞悔同见于10条左右。《尚书·洪范》载:“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卜五,指雨、霁、蒙、驿、克五种龟卜兆象。占用二,衍忒,指蓍筮重卦分为贞悔,演变以占用也。古人筮占,揲蓍曰衍,即排演蓍草以成六爻。下三爻曰内卦,称贞,上三爻曰外卦,称悔。若爻有变化(忒者,变也),则称演遇的本卦为贞,变生的之卦为悔。《左传·僖公十五年》秋,秦伯伐晋。卜徒父筮之,其卦遇《蛊》。《蛊》卦下巽上民,巽的卦象是风,艮的卦象是山,所以卜徒父曰:“《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国语·晋语》晋重耳筮得国。筮得贞《屯》悔《豫》。《屯》是遇卦,《屯》初,四、五爻皆变。变生的之卦为《豫》,故曰贞《屯》悔《豫》。由此可见,贞悔在易卦里有着特定的含义,贞指内卦,本卦;悔指外卦,变卦。然而易学家们对于卦爻辞中之贞悔的解释,却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0.
太极图与八卦是中华乃至整个东方文化的瑰宝。但太极图与八卦创于何时及为谁所创?因何产生及初为何用?彼此有何关系?八卦的基本要素“-”“--”这两个符号是怎样产生的?有无原始意义?作为阴阳爻,这阴阳的含义又是怎样产生的?对于诸如此类为历来治《易》者十分重视和理应重视的问题,意见虽多而可取者少,社会上久已近于绝迹的玩封算命活动又有泛滥之势,所以笔者不揣翦陋,兹予重新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对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八卦的基本符号是阴阳爻。“-”为阳爻,“--”为阴爻,无爻则不成卦。因此解决有关八卦创于何时及为谁所创,因何产生及初为何用等问题,应从解决其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1.
1980年发现的殷墟“易卦”卜甲在中甲及四隅皆刻有筮数或卜辞,排列有序。在一块卜甲上同时刻有多个易卦便于集中研究,探求规律。此卜甲上的易卦含有了“九、六”筮数、八宫、覆卦、互卦的信息,也反映了“卜筮不过三”、“三卜”的习俗,同时也和文王演易的记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黄黎星 《中州学刊》2007,(4):148-152
宋代河南籍学者程迥,通过对《周易》经传及《左传》《国语》中占筮实例的考察,运用"加一倍法"探析了《易》卦之生成原理,并对《周易》的揲蓍法、占解法进行分析、解说,并将占筮法的要旨归本于儒门义理之正统.程迥之论,对后来学者如朱熹等的相关研究和论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要阐明易经八卦与莱布尼兹二进制的关系,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二进制算法”、什么是“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周易的阴阳符号不同于二进制算术符号,阴阳卦来自奇偶卦,原意就是奇一偶二,不能解释为阴0阳1;“伏羲八卦”并没有数学上的。概念,八卦与六十四卦从来没有建立数字排列顺序和运算规则;易经阴阳爻与六十四卦的系列根本上并不是数学的计数制,没有“逢2进1”的进位规则,更不具备基本的算法。因此,在数学意义上,不能够说易经八卦(及六十四卦)是二进制。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基础理论是二进制代数即逻辑代数与二进制逻辑电路;另一方面,“易经八卦”的生成模式,是阴阳奇偶哲理“一分为二”的玄学推演,而不是数学的二进制算法,它跟逻辑代数的运算操作没有任何关联。因此,没有理由认为“易经八卦与六十四卦”是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八卦考     
八卦的符号系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其占筮的基本性质并未因八个单卦演为六十四个重卦的形式变化而改变。进一步说,在重爻以前,八卦作为一种古老的占断形式,至少已有二三千年的历史。八卦的卦画旧称作“象”,象由数设。欲求其本,必先谋数。从单卦阶段的筮法入手研究象数,有助于我们廓清与八卦有关的许多疑点。这里需要说明,由于《易经》不言数而有用数之实,《易传》言数而不言理,更兼后世诸《易》家说每言数理穿穴牵引,缴绕不穷,所以决定了笔者的考论具有印证引发的双重意义,同时也决定了本文的探讨仍是初步性的。  相似文献   

15.
《彖》解释卦辞的方法除了卦象、卦德、训诂、引申发挥的方法外,还采用一爻、二爻、三爻、四爻或六爻的象数特性来解释卦辞,由于用一爻、二爻解释卦辞的概率明显偏高,所以《彖》传作者的"主爻"解易的方法已很明确。这种解易方法最早发端于《周易》爻辞中同一个卦反复用同一句型来申明主题的思想,当然同一时期其他《传》文对它的的影响也很明显。西汉京房最早用卦主注经,是《彖》传主爻解易方法的直接继承者,之后郑玄、王弼、朱熹、李光地等学者相继继承此种解易方法并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6.
《周易》独有的《易》象符号系统的创立,一定程度上源自古人对于生命现象的根源性领会与理解。《易》象系统蕴含的"象"之思维方式,及其与奇偶筮数关联的基础阴阳爻画,均可溯源于古代的生命世界观,或曰"生生哲学"。阴阳爻画三叠排布为"小成"之八卦、八卦两两相重为六位之六十四卦的传世《周易》《易》象符号形态,可谓是基于"关联性思维"对于古代生生世界图景的最佳符号化表征方式,这也是汉代以后出现的种种拟《易》之作如《太玄》《潜虚》等始终无法超越原始《易》象符号系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中有两篇属于《易》类的书,分别以《筮法》和《别卦》为题收入2013年底出版的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四辑中。就卦名、次序、写法等内容来看,《筮法》与《别卦》确与《归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清华简《筮法》能够给数字卦问题的讨论提供可靠的资料和进一步深入的契机。数字卦不是卦象符号的起源,清华简《筮法》篇能够给这一论断提供十分有力的支持。清华简《筮法》揭示了筮法问题的复杂,不仅对成卦方法研究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而且对解卦方法的研究也要考虑其多样性。在总体上,清华简《筮法》占筮系统与《周易》占筮系统有着很大的理论差距,前者应该不属于三《易》系统而属于民间杂占一类。特别是就一种民间流行的占筮系统而言,清华简《筮法》与《左传》《国语》中《周易》解说22例所反映的官方易占系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9.
谢辉 《殷都学刊》2010,31(3):131-137
易学是元代著名理学家许衡学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许衡从论述一卦六爻之才、位、时的关系入手,建立自己的易学体系;以《周易》卦象为依据,阐述自己"长中有消、消中有长"的阴阳观;同时又对传统筮法中静爻与动爻概率进行了详细的推演。其易学思想特点鲜明,且与其理学思想联系密切,是许衡研究与元代易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周易》古歌研究目前已成为《易》学研究的一个独立分支和先秦诗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周易》古歌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以《诗》观《易》"逐渐树立。对象与方法相互依存,《周易》卦爻辞文本结构与审美特征的把握,是《周易》古歌研究的基础。从一爻之内歌谣的解读到一卦整体上诗歌特征的发现,是《周易》古歌研究史上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