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启明 《决策与信息》2005,(1):120-121
1946年6月,国民党政府发动全面内战。10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宣称:“5个月之内打败中共军队!”  相似文献   

2.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熬过了历史上最为艰难的八年,东北地区熬过了被日本殖民统治的十四年.中国人没有想到胜利如此快,没有想到加入世界反法西斯阵营,胜利就在眼前.中国终于从战争中走出,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的威望达到其毕生最高点:国家,在八年苦战之后,大体上重建了统一;领袖,在熬过苦难之余,也变成历史上的英雄.尽管有些人对他不无微辞,但,任何人都不能否认蒋介石领导全民抗战获胜的历史功绩.战后初期,蒋介石巡视全国,所到之处,万人空巷,热烈欢迎,特别是切盼王师归来的北平,更是将蒋介石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狂热的民众将蒋介石挤到街角,如果不是军警奋不顾身"保驾",历史甚至会从这儿改写.  相似文献   

3.
《保卫延安、保卫边区》是彭德怀《1898——1974年)对延安军民所作的一次战前动员。当时,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派兵大举进攻解放区,直扑当时的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演讲着重阐述了保卫延安的重要性。在分析战争局势和敌我双方力量对比上,多次运用前后数字对比等方法,以增强军民的抗战决心。通篇演讲采用口语化的语调,真诚坦率,质朴自然。  相似文献   

4.
袁德金 《领导文萃》2009,(23):95-99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蒋介石以30万大军向我中原解放区大举围攻,又挑起新的全面内战的战火。6月19日,即新的全面内战爆发前一周,毛泽东在一份电报中指出:“观察今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大打后估计六个月内外时间,如我军大胜,  相似文献   

5.
严农 《领导文萃》2009,(10):74-78
廖耀湘,曾任蒋介石“五大王牌军”之一的第六军军长,1940年同杜聿明率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日,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8年10月辽西大会战后,廖耀湘战败被俘,后于1961年12月作为特赦战犯被释放。  相似文献   

6.
谁成就了谁? 说起国共之争,国民党之败落,有人共产党是在抗战中充实扩大了力量。史学大家黄仁宇却通过蒋介石日记传出消息,正牌“国军”恰恰才是靠日本人打进来才成就的。  相似文献   

7.
郑洞国(1903-1991年)出身黄埔一期,曾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他在抗战中声名显赫,曾任远征军新一军军长,参加收复缅北要地密支那攻坚战,却在内战中成为败军之将。1948年10月,正值盛年的郑洞国在东北名城长春被迫放下武器。郑洞国如何度过自己的下半生?郑洞国的长孙、民革中央副主席郑建邦先生讲述脱下军装后的郑洞国。  相似文献   

8.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之后,从实力对比看,是国(民党)强共(产党)弱,但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基于国共人心的向背,明确提出蒋介石是能够战胜的,并多次对战胜蒋介石所需的时间作出预计。1948年,毛泽东曾预言:同蒋介石的这场战争,可能要打六十个月。这六十个月又可分为两个三十个月,前三十是我们  相似文献   

9.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猖狂扬言:欲占领中国,必先占领华北;欲占领华北,必先占领山西。因此,以山西为中心发动和领导全民族抗战,就成为中国共产党战略方针的重中之重。党中央一开始就把目标瞄准山西,立足于开创山西抗战局面。历史表明这一决策是完全正确和无比英明的。当年朱德率领八路军将士浴血奋战山西战场的不朽业绩,是元帅光辉一生里的浓重之笔。  相似文献   

10.
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在八年抗战中,因“违抗命令、擅自撤退”而被蒋介石处决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只有山东省主席,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副司令韩复榘。  相似文献   

11.
郎咸平 《领导文萃》2014,(24):130-130
基于最新解禁档案.西方著名历史学家拉纳.米特披露了1937—1945年发生在中国战场上的一连串入侵、屠杀与抗争的史实:从日寇悍然发动的七七事变,到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从忍痛炸毁黄河堤坝以水代兵,到派遣军队远征他国;从与罗斯福、丘吉尔、史迪威的国际大斗法,到聚焦中国三大战时人物——自战火中诞生的划时代巨人毛泽东.扛起千斤重担的战时领袖蒋介石.从革命志士堕落为汉奸的汪精卫……八年艰苦抗战。无数悲天恸地的事件,万千大小人物的命运变迁,共同构成了这部扣人心弦的战争史诗。  相似文献   

12.
将军与档案     
郭银泉 《办公室业务》2003,(5):46-46,26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在完成了全面内战的准备后,悍然撕毁重庆谈判协议、政协决议和一切停战协议,首先命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统一指挥第五、第六绥靖区的8个整编师又2个旅、近30万人的兵力,以大举围攻我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面内战.继而,蒋介石又抽调193个旅 (即整编前的师 )、160余万人向我晋南、苏北、鲁西南、胶东、冀东、绥东、察南、热河、辽南、广东、海南等解放区展开了全面进攻.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猖狂进攻,我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进行了坚决的抵抗,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的战争.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领导者》2009,(1):54-55
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和党中央总是能及时而又准确地掌握和了解蒋介石国民党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各种企图。 解放战争时期,在华北各地转战的中共中央对蒋介石国民党的军事部署就更是了如指掌。蒋介石匕午在重庆开会骂了娘,毛泽东晚上在延安窑洞里就能知道。这个在蒋介石身边的共产党到底是谁?这个人就是抗战期间由中共中央南方局直接领导、被我们今天称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沈安娜。  相似文献   

14.
王丰 《领导文萃》2008,(22):99-103
有三个重要因素促使蒋介石急于在1965年发动“反攻大陆”的战争:一、中共研制成功原子弹;二、越战的持续扩大;三、蒋介石担心自己年寿有限,他必须尽早发动反攻战争。  相似文献   

15.
蒋纬国 《领导文萃》2008,(12):108-111
国防部的命令正本给中共 很多人把八年抗战胜利视为战争的结束。我从第一师调到青年军时.曾经讲过一句话:“半个鬼子一根毛.日本的战力已经到了尾声。中日战争随时可以结束了.胜利随时可以来临.但是这‘一根毛’必须注意.”  相似文献   

16.
赵鑫 《经营管理者》2011,(8X):341-341
随着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临近,国共两党从各自阶级利益出发,为战后中国发展的道路进行考量,中国国内爆发内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美国试图在中国搞联合政府,避免中国的内战,而国共两党围绕着共产党军队改编等问题达不成统一意见,美国的调停以失败告终,最终爆发了全面内战,本文试析了美国调停国共两党之争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今年5月9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8月15日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战争是文学创作的一个母题。而抗日战争题材一直是我国文学和影视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一部部影片,牵连着一幅幅历史画面。当我们梳理几十年来的抗战影片时,一条脉络也许会渐渐清晰起来。“黑白战斗史”八年抗战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段刻苦铭心的反侵略史、血泪史和灾难史。而这八年只是甲午海战以来,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史的最后八年。中华文明与日本文明有着血亲般的传承关系,然而近代以来,战争(侵略和反侵略)竟一度成了两国关系史上的主流,这不能不促使艺术工作者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不断思考。  相似文献   

18.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升级。蒋介石集团实行"不抵抗政策",1932年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置日本侵华于不顾,积极"围剿"红军。日本得寸进尺加紧侵华步伐,在华北地区制造了一连串的侵略事件,华北形势出  相似文献   

19.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打着营救的幌子,主张武力讨伐,准备牺牲蒋介石以取而代之。16日,何指挥国民党中央军开赴潼关,并向华阴、华县挺进,与张学良部发生冲突;同时数十架飞机开始轰炸陇海铁路沿渭南、华县一线,全面内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以宋子文、宋美龄为首的亲英美派则坚决反对武力讨伐的主张,力主和平解决事变,以维护蒋介石的统治地位。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20.
面对突如其来的抗战胜利,国民党人莫不异常紧张,纷纷急谋应对方案,强烈呼吁蒋防止"奸伪"乘机进占重要城市与收编敌伪武装,确保各大中城市不致落入共产党人之手。只是,蒋介石还有更精心的一手。那就是,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宣告正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