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均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PT,APTT均明显增高,FIB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斑块面积,改善凝血指标,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梗死患者84例,分别采用氯吡格雷(对照组)和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观察组)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14.6±3.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7.5±3.9分),BI指数(63.8±6.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5.4±7.3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过3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可有效缓解患者脑部缺血缺氧状态,有利于控制神经功能持续受损并促进其康复,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丁苯酞用于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展开研究,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认知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与对照组76.67%的总有效率相比显著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脑梗死在rt-PA静脉溶栓治疗中加用丁苯酞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更显著地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5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9例采用丁苯酞治疗,对照组20例,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均治疗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33/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13/2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丁苯肽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4例)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组(44例)在此基础上应用血栓通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治疗14天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77.27%,观察组高达93.1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CVR,BHI显著上升,hs-CRP,IL-8水平显著降低,各项指标均与治疗前存在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栓通联合丁苯肽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脑血管储备能力,有效降低其炎症反应,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Fugl-Meyer评测法(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治疗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5%(P0.05)。治疗前,两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FMA、NIHSS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FMA、NIHSS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PT、APTT、TT及FIB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SE、S100β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临床观察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68例脑梗死患者行丁苯肽治疗,并以66例随机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总有效率75.7%,两组相比,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尿激酶治疗50例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时期NIHSS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有5例不良反应病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尿激酶治疗,有效提升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羟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大面积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输注依达拉奉30mg,每日2次,共14天。采用"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治疗后3天、7天、14天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7天及14天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改善(P0.05),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在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病4.5~6小时应用rt-PA(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所有患者均在发病4.5~6小时内接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纤溶酶200单位每日1次静点,口服拜阿司匹林300mg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给予rt-PA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发病4.5~6小时内应用rt-PA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溶解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栓,促进神经缺损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健脾养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疗效。为健脾养胃法治疗CAG提供重要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万方、Cochrane图书馆、Pub Med、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数据为2000年1月至2017年4月),以健脾养胃法与其他疗法的随机对照实验为研究对象,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由2名评价员按Jadad量评分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进行资料提取,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章,所有纳入文献的Jadad评分均为1~2分,合计75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纯健脾养胃法中药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单纯西医药物或中成药治疗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30,95%CI(2.81~6.58),P0.00001];试验组的胃镜改善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36,95%CI(1.70~6.64),P=0.0005];试验组的病理改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99,95%CI(2.47~6.46),P0.00001]。结论健脾养胃法治疗CAG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胃镜改善方面及病理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但纳入文献的质量较低,确切结论尚需更高质量的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前循环进展性卒中患者S-100B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前循环进展性卒中的作用和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发病24小时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85例,在入院时及发病3天、发病1周时,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the 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评分系统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入院后1周内SSS评分下降2分或以上者纳入进展性卒中组,否则纳入非进展性卒中组。应用ELISA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72小时内S-100B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组无论是否进展,其入院后12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S-100B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1)。与非进展组相比,进展性卒中组患者血清S-100B水平在发病后24小时、36小时、48小时、72小时明显增高(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S-100B蛋白水平在入院监测时间内72小时达到最高点。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72小时内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入院时SSS评分呈正相关(r=0.6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可能是前循环进展性脑卒中的有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血清炎性标记物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研究组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同时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两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白介素-6(IL-6)、可溶性P选择素(PS)等血清炎性标记物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Barthel评分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且Barthel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49%,高于参照组的77.14%,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4%,略高于参照组的14.29%,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Hs-CRP、IL-6、PS等血清炎性标记物水平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血清炎性标记物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氯吡格雷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效果显著,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应用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45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应用长春西汀14d,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40例患者作对照。两组疗效进行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d、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状态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5%。结论应用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满意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10~14)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0.4±3.9)分VS(14.9±4.6)分(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克林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克林澳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不同时间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观察克林澳的疗效。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克林澳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克林澳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138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9例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常规治疗,研究组69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7天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25%、5.8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尿激酶可促进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72小时内轻度降低体温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相应运动康复治疗.治疗组入院后立即采用放置冰袋、冰帽、酒精擦浴及必要时经鼻饲给予扑热息痛等措施使其体温控制在35.5℃~36.0℃之间.在入组时及1周后和30天后分别进行爱丁堡一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查;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评价,并比较两组体温变化.结果 4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值:治疗1周后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0天后治疗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1周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30天后治疗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轻度低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介入治疗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蛋白C(PC)、抗凝血酶Ⅲ(AT-Ⅲ)以及一氧化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血管介入治疗,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只采取单纯介入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水平、炎症水平、PC、AT-Ⅲ、一氧化碳变化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高切黏度(HBV)、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及血细胞比容(HCT)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t/P_(对照组内值):9.315/0.000,4.368/0.000,11.413/0.000,11.474/0.000,11.188/0.000;t/P_(观察组内值):16.913/0.010,7.859/0.000,19.197/0.000,13.666/0.000,16.742/0.000;t/P_(治疗后组间值):11.062/0.000,5.346/0.000,13.067/0.000,2.706/0.008,5.704/0.000)。治疗后两组组血清hs-CRP、TNF-ɑ、IL-6水平明显降低,PC、AT-Ⅲ以及一氧化碳水平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加明显(t/P_(对照组内值):21.674/0.000,17.627/0.000,8.528/0.000,37.331/0.000,9.049/0.000,3.379/0.001;t/P_(观察组内值):30.518/0.000,30.520/0.000,19.121/0.000,51.726/0.000,16.826/0.038,7.493/0.000;t/P_(治疗后组间值):8.446/0.000,14.390/0.000,8.771/0.000,14.258/0.000,7.864/0.000,3.870/0.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156,P=0.023)。结论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缓解局部缺血,有效降低术后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促进其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1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8),两组患者均进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常规药物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服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指标,hs-CRP,LVEF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C 5.0±0.7mmol/L,TG 2.6±0.4mmol/L,LDL-C 3.3±0.4mmol/L,HDL-C 2.4±0.6mmol/L,hs-CRP 5.7±0.6mg/L,LVEF 54.9±2.9%,总有效率96.6%。对照组TC 4.3±0.5mmol/L,TG 1.7±0.8mmol/L,LDL-C 2.7±0.3mmol/L,HDL-C 1.6±0.7mmol/L,hs-CRP 5.0±0.5mg/L,LVEF(59.2±5.5)%,总有效率为82.8%。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阿托伐他汀来说,瑞舒伐他汀能够更有效地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指标、心脏功能,临床疗效更优,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