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留学生在现代汉语运用上,常常出现语序安排不当的毛病。消除了“宾、补争动”的矛盾,实质上是化解了汉语结构上线性排列同语义上立体关系之间的矛盾,体现了“动词与宾语”、“动词与补语”、“动词与状语”的贴近原则。通过宾、补调换位置、重复使用动词、受事宾语话题化等方法就可以消除“宾、补争动”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永远"超常运用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永远”一词产生于西周初年 ,自产生至今的几千年来 ,其语法特点 :一是用于谓语前作状语 ;二是没有形态变化。但进入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 ,却出现了作定语、宾语、谓语、补语及重叠等超常用法 ,超常用法的词性不变。超常运用的价值意义表现为 :表义精确、形式简练、信息量大。究其超常运用产生及盛行的原因有三点 :一是思想观念的影响 ;二是艺术语言的影响 ;三是港台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些儿"的语法功能是作定语、宾语、补语,其语法意义或表事物、动作不定的少量,或指示性状比较的轻微程度,还可表动作时间的短暂;"些"与"些儿"有同有异。"一些(儿)"可作主语、定语、宾语、状语,一般用于否定句,其语法意义是表极少量。在量的多少上,似形成"一些(儿)<些儿<些"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正> 本文拟从汉译英的角度对两种语言的语法作一些比较研究.成分的划分与分析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是两种语言共有的句子成分.值得注意的首先是状语和补语在划分上的差异.古汉语把位置作为区别状语和补语的根本条件:在谓语前面修饰限制谓语的成分叫做状语,从谓语后面修饰限制谓语的成分称为补语.英语则不论位置前后,凡修饰谓语的都叫做状语.修饰形容词和副词的成分划分标准也一样.如:  相似文献   

5.
动词不定式     
《阅读与作文》2008,(7):65-71
一、动词不定式的语法功能 不定式属于非谓语形式,它不随主语的人称、数和时态变化而变化。其基本形式为tc+动词原形,有时可以不带to,在句中不能作谓语,但可以作句子的主语、表语、宾语、定语、状语和宾语补语。动词不定式仍保留动词的很多特征,可带有自己的宾语、状语、逻辑主语等。  相似文献   

6.
追究式“是问”句是一种以“是问”为标志,表示“追究”性语法意义的句式.它以先秦的“惟/唯+宾语+是V”格式为基础,在宋代演生出“惟/介词+宾语+是问”式,上世纪70年代后,定型为“拿+宾语+是问”.其生成方式大致可概括为“惟/唯+宾语+是问”句、处置式和以“拿”为介词的工具状语句的多式糅合.  相似文献   

7.
状语"更"与情态补语共现,状语"更"的语义指向上存在差异,有的指向情态补语,有的指向述语.状语"更"与情态补语共现受隔指凸现焦点、语法匹配因素、功能匹配因素、语义匹配因素四种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把”在近代汉语里应用得相当普遍。一般都认为“把”的一般用法是将及物动词的宾语提前,与“把”字构成介词结构做状语,修饰谓语。其次是将部分兼语式中的兼语或双宾语中的直接宾语提前,修饰谓语,剩下的部分继续当全句谓语的补语或宾语。随着语言的发展,我们认为“把”字还有另一种用法,这就是将做补语的主谓结构(或曰主谓词组)的主语提到全句谓语之前和“把”字组成介词结构,充当状语,以修饰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内的加的夫语法角度对现代汉语介词词组的组成及其在句法中所填充的成分作了详细的描述,重点讨论了特殊句式“介词-X-方位词”、“把字句”、“被字句”等的语义句法结构以及介词词组是否具有填充主语的语法功能,旨在研究汉语介词词组的语义和句法功能,为汉语语法界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研究发现,现代汉语中介词词组主要包括介词和介词宾语,在小句中能够填充主语、补语和状语,在词组中能够填充名词词组中的修饰语和性质词组中的完成语。   相似文献   

10.
0 “越来越X”是个十分活跃的格式,它是从“越……越……”发展而来的固定格式。如:“越来越大”,“越来越熟练”,“越来越看不起他”。从语义上分析,“越来越X”是“表示程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如“越来越大”是表示“大”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越来越看不起他”是表示“看不起他”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越来越X”在句中经常充当谓语,也可充当定语、状语、补语和宾语。如:  相似文献   

11.
从语法功能看,象声词有成句功能,但主要是充当状语,此外还可以充当定语、谓语、补语、宾语,或充当独立语;从表达功用上看,它或以其声塑造音响形象,或借其声描绘情态,或以有声写无声,为语言表达增添了形象性。  相似文献   

12.
一个一般的汉语句子,就其结构成分的主次来说,主语和谓语是句子的基本成分若动词谓语后还带宾语,那么主语、谓语、宾语是句子的主干,定语、状语、补语则是枝叶。但是,句子成分的主次不等于句法教学内容的主次。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句子成分的难易程度和使用中发生错误的频率来看,宾语和补语难以掌握,容易用错。不过汉语的宾语大都可用维语的宾语来表示,学生常犯的语病主要是因受维语语序的影响而动宾倒置。而补语在口语中使用率高,加之维语中没有补语而用状语、谓语、助动词及动词变化等方式表示,  相似文献   

13.
在中文的语法教学中一般会对主谓宾定状补这些语法成分的划分进行讲授,而在绝大多数日语的语法教学中则不强调这些语法成分的划分,一般国内教材都主要强调主谓宾,定语比较简单也有所提及,但是状语和补语几乎不大提及。由于日语本身的特殊性,如何划分出补语和状语这确实是一个难点,有没有必要对两者进行区分,能不能严格区分开来,区分的难点在哪,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笔者通过详细了解当前所有涉及补语和状语的日本学者观点和国内日语学者研究及语法文献、语法教学教科书,试图分析补、状语划分难点,以找到一个统一的划分标准和全面且较为准确的定义,为国内日语语法教学中补语和状语这一难点打开一扇捷径之窗。  相似文献   

14.
语义上表示极性程度或者范围的副词除了作状语外,在同等的义位内他们还能作补语,如“遍”、“极”、“尽”、“绝”、“杀”、“甚”、“死”等。因此,可以从结构形式、语义特征、句法功能三个方面对杨万里诗歌此类副词作补语的结构进行考察,并对上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这种结构进行历时的比较。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学语文对语法部分的教学仍沿袭传统的一套模式,对句子只作一个平面的分析──句法结构分析,即将句子切分到词,然后确定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句子成分有六种:土语、调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各种成分担任不同的句法功能;主语和调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其余的是句子的次要成分。分析时,先找主要成分的中心词,然后把连带成分找出来,再将定语、状语、补语从土语、谓语、宾语中找出。用加线法示意就更具有简明、清晰的特点,划分起来也十分便捷。在理论上,这种分析方法是建立在以句法为中心的系统之上的。它的最大优点…  相似文献   

16.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补语虽然是一常见的语法现象,但却很难加以区分。本文鉴于已有的各语法家的观点,基于语法是语言解释者的理论及英语学习者的需要,把补语划分为名词补语(包括主语补语,宾语补语),形容词补语。  相似文献   

17.
充当粘合式极性程度补语的词语存在着典型成员、次典型成员及非典型成员的等级差异,其语义的共性表现为都表高程度义、语义虚化等特点,但它们在语义的程度表现上却呈现出级差性的个性特点。语法的共性表现为没有否定形式、其述程式可以充当谓语、定语或状语等句法成分,其后是否可带宾语是其语法个性的表现。语用的共性主要表现为具有程度的凸显功能,但同时又有主客观不同色彩等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8.
运用模糊理论的基本观点和语法分析方法探讨英语状语与补语的模糊界限问题,可以看出.英语状语和补语本身是两个外延相互交叉的模糊语法范畴,它们之间的模糊性通常发生在具有典型状语表现形式的强制性状语与不具备典型补语表现形式的补语之间。  相似文献   

19.
甲骨文感知心理动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骨文感知心理动词指甲骨文中与人的感觉、知觉、言语、心理等相关联的词语,分为认知和情感两类,共有25个。在句法功能方面,它们主要作谓语,作其他成分的极少;所带宾语绝大多数是对象宾语,受事宾语很少;大多可以带副词作状语;补语一般是“于”字结构,其位置比较自由,可以在动词前,也可以位于动词后。  相似文献   

20.
“受事主语‘N之不V’句”包括三类情况:“N之不V”为独立的单句、充当句子中的一个成分、为复句中的一个分句,以往语法研究者及有关教材都将“N之不V”句视为宾语前置句,将“N”看成“V”的前置宾语;但通过深入的辨析证明,这些句子是受事主语句,受事主语“N”在语义上都有着突出其现象,强调其客观事实的作用。因此,凡受事主语“N之不V”句式,都不能用“不V N”句式(即宾语后置句)来替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