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问题儿童,通常指品德上存在较严重缺点且经常表现出来的儿童,家庭教育的不当是形成问题儿童的主要根源。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在成长期间,产生问题儿童的比例和几率要高于非留守儿童,这是不争的事实。我把留守儿童中品德和行为习惯已经异常发展并暴露出来的群体,定义为问题留守儿童。因很难和家长进行深入交流,达到家校双方交互用力的目的,往往对这部分问题留守儿童的转化和教育面临单方面纠错和努力的情况,好似拳头打在棉花上不着力一样,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流动频繁.于是在农村教育中出现了-个特有的群落--农村留守儿童.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包括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偏差;家庭教育缺位,日常行为不容乐观;心理关怀缺失,情感发育不良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剧,“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弱势 群体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条件下,在道德品质、学业成绩、心理状况、及身体安全方面出现的不良问题,给留守儿童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齐抓共管:家庭方面应弥补亲情的缺失,提高“隔代教育”的质量;学校应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社会方面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改善农民工的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的农民涌进城市打工,这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由此,在农民工成为一个社会的大现象的同时,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也应运而生了,他们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庞大群体。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缺失。心理健康教育是以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促进留守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为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留守儿童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及学习成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留守儿童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其学习成绩就随之提高.鉴于留守儿童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弱势”群体,有比较明显的情感特征,笔者从心理情感以及技术操作等方面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留守儿童由于从小缺少家庭关爱和社会关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了他们在学习、心理、道德上的缺失。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是祖国的未来,现在留守儿童分布范围之广,数量之多,问题之重,已使之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值得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感恩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其次是学校缺乏及时正确的教育引导;此外,还在于我们整个社会的主流媒体将注意力都放在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行动中,却很少去关注留守儿童被关爱后作出的积极性的表现和改变.学校作为感恩教育的主阵地,就要充分利用好各种契机,适时的对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比如,让留守儿童在责任的承担中学会感恩、在特殊的日子里表达恩情、营造感恩氛围提升个人品质等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幸福感普遍缺失,作为教师要用爱心、诚心、耐心去帮助他们,做留守儿童的幸福守护者,把学校建设成留守儿童的幸福家园,让留守儿童在爱的阳光里幸福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家长们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朋好友看管,使得大批孩子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而成为留守儿童。我校现有475名在校生,其中留守儿童就有185名。绝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托管人,只注重其吃、穿、住、安全方面的问题,从而忽视情感交流与沟通。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的留守儿童,由于祖辈的教育观念不同,大多数溺爱孩子,所以许多孩子在家根本就不做家务,或不会做家务。许多事情都是祖辈代劳,而孩子则认为祖辈为他们做事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的孩子一般都不懂得尊老敬老,且缺乏爱心。还有一部分托管人,他们根本不管这些留守儿童,使得这些自制能力差的孩子对学习极不认真,做作业粗心大意或根本不完成作业,每天总是贪玩好耍,学习成绩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了沉迷于网吧、游戏厅而夜不归家的现象,更有甚者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了一起,这样的留守儿童,他们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是由于隔代教养,亲朋好友搭帮教养,从而缺少应有的亲情关爱和家庭教育,他们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品德、心理等身心发展方面的问题日渐凸现。容易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思想道德水平滑坡,心理不健康,甚至违法、犯罪等现象。家长在外务工,心中时常有孩子教育问题这一心病未了,不能安心工作。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成为了摆在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留守儿童的素质,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我校现有留守儿童1368名,占在校生的55%强.因此,我校就农村留守儿童亲情关爱模式进行了创新研究,同时创建了留守儿童亲情服务中心,让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一、开展因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力度不够且亲情缺失的问题进行关爱,使"留守儿童亲情服务中心"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 (一)模拟家庭 为了补偿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不力,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关爱,设计模拟家庭活动.即:每位教师认领几个留守儿童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给予照料和关心,并在节假日、学生的生日等特殊日子,把他们带回家,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照顾他们,让他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得到亲情般的关怀.我校有的老师利用主题班队会给学生过生日;有的老师在学生生病时送学生去医院看病,学生打吊针时守着学生;有的老师经常经常同留守学生在同一寝室睡觉,这些无声的爱唤回了学生缺失的亲情,同时帮助她们找回了自尊、自爱、自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人城市,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我校是一所地处农村的镇中心小学,在校学生1974人,其中留守儿童就有相当重的比重,现托管家园留守儿童入住人数超过千人.随着留守儿童问题的日益突显,如何教育、管理好留守儿童也成为了学校、社会关注的热点.这些学生由于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父爱或母爱,在成长过程中心理上的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很容易出现心理缺陷和性格变异的早期倾向,如随意散漫、忧郁脆弱、冷漠多疑等.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了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盲点,由此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人口的素质,也将影响新农村的和谐发展.几年来,我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一、深入调研,准确掌握学校留守儿童情况 我校要求各班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次系统排摸,并分"单留"和"双留"予以登记造册,做到了家底清、情况明.到目前为止,已为留守儿童建立了档案,为切实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4+1"教育模式是关爱留守儿童行之有效的模式,是一项划时代的民生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作为农村学校有幸参与了这一教育模式的探索过程。经历过兴奋、迷惘和淡定的心理历程,投身于模式的规划以及实施和提高的历程;见证了学生由心理缺失、行为无羁、亲情匮乏、营养不良到活泼开朗、行为规范、阳光健康、全面发展的成长历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不断转移,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开始凸现,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因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缺位、社会教育的缺乏等原因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心理问题,应整合社会资源,净化学校社区环境,强化家庭教育责任,改进学校教育方式,共同关注和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空间,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随之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生活缺失监管,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何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是一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调查报告目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为了全面了解邻封镇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工作,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17.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伴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监管教育严重缺失,已成为制约“留守儿童”有效管理,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严重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当引起家长、学校、政府、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为此,笔者谈谈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留守儿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个特殊极弱群体。他们不仅物质贫穷,更重要的是精神贫穷,表现为精神缺"爱"、心理缺"疏"、学习缺"导"等三个方面的特征。在精准扶贫脱贫、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留守儿童关爱问题。在多中心治理理论的指导下,要解决留守儿童关爱缺失问题必须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合力共同解决,即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力量的协同合作,形成良好持续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9.
我校是一所新兴的城乡结合部小学,学生来自县城周边农村或者偏远乡村,调查显示:我校学生中留守儿童就有942多名,占全校人数的48%,这些留守儿童中31%住在出租屋里,86%的孩子接受隔代监护,26%系单亲监护,2.3%系寄养监护。学校在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同时,也通过代理家长等方式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工作,但是,留守孩子中呈现出来的孤僻、自卑等消极情绪,对学习的被动、厌恶,甚至恐惧等心理,以及叛逆、偷窃等不良行为习惯依然存在,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经调查,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留守家庭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留守儿童队伍庞大,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留守儿童的法制教育刻不容缓.留守儿童法制教育城乡统筹发展、户籍制度改革是根本,学校教育是主渠道,政府参与是主要力量,有关社会组织是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