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新疆人口发展过程的分析,选择了合理的人口指标序列,作为预测模型的原始数据序列,用灰色系统 GM(1.1)模型对新疆人口未来发展的规模进行了预测。灰色系统理论称抽象系统的逆过程(由行为到模型的过程),这种过程所获得的模型称为灰色模型,简称 GM 模型。GM 模型是用微分方程描述的,它所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连续  相似文献   

2.
人口素质灰色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人口生命素质指数"和"ASHA"指标两种常用评价人口素质方法的分析,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提出新的人口素质灰色综合评价方法.这种方法比上述两种方法更为全面、准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描述和设计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其焦点主要集中在解决系统描述和分析的精确性与系统的复杂性的矛盾上。信息论与控制论试图解决事物的随机性,模糊集合试图解决系统复杂性与精确性的矛盾,指出了事物的模糊性。然而系统除了随机性与模糊性外,还存在着一种范围更为广泛、内容更为深刻的特性,这就是系统的灰色  相似文献   

4.
研究人口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工作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尤其是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口规律。人口规律是人口发展和变化的客观必然性。人口规律是一种社会规律,它是客观存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人们在人口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不是消极被动的,人们可以研究它,认识它,掌握和运用人口规律为社会谋福利。  相似文献   

5.
王宁 《人口与经济》2012,(Z1):55-56
一、公共选择理论概要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新兴学科,它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模式来研究政治的决策机制怎样运作的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成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可以更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领域的一种  相似文献   

6.
论和谐人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和谐人口的提出及内涵人口发展目标一直是人口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甚至可以说自有人口研究以来,关于人口发展目标的研究一直是人口研究的重要内容。这表明,人口发展目标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适度人口是人口目标研究中的重要成果。早在公元前300多年前,柏拉图就主张一个国家的人口应该适当,“必须不使人民过多而使国家过大,也不使人民过少而使国家过小”。现代适度人口思想发端于约翰.穆勒,他把“报酬递减规律”应用于农业人口规模研究,提出了人口增长过快超过一定点之后会导致人均产量下降的观点。系统提出和研究适度人口理论的分别是…  相似文献   

7.
<正> 社会主义人口规律,是我国人口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对社会主义人口规律的研究,应该从何处入手?社会主义人口规律究竟是一条、还是几条?有没有一条基本的人口规律?其内容又包括哪些?本文拟就上述问题,并着重于人口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一、关于探讨社会主义人口规律的方法论问题人口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总体,它作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与经济现象一样,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人口政策已成为国家管理、调节人口过程的重要手段,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人口政策问题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人口政策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研究人口政策问题,探讨人口政策过程的规律和特点,既是人口政策实践的需要,也是人口政策学科发展的,需要。现由王俊祥同志撰写的《人口政策学》一书,在人口政策研究领域做了有益的探索。这是国内第一本比较系统、全面论述人口政策的理论著作,填补了学科空白,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价  相似文献   

9.
耗散结构理论与人口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教授I·普里高津在本世纪六十年代末提出,并于七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由耗散结构理论具有很大的普适性,它不仅广泛地应用于物理、化学、理论生物学等领域中,而且正在被引入社会经济领域的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10.
人口素质的研究,在我国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国人口政策的一个基本点就是要提高人口素质,如何提高全民族的身体健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宣教司陈剑同志所著的《人口素质概论》,对人口素质在理论上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该书以人口素质内容的两方面作为主线,分析和阐述了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的规律、人口素质与经济增长相适应规律,以及人口素质与教育、就业、收入、分配、消费、人口移动、计划生育、精神文明的相  相似文献   

11.
<正> 笔者认为,人口运行机制研究是现代人口学的重要生长点。人口运行机制,实际是人口巨系统运行的内在逻辑;是“人口按比例发展规律”,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宏观的、动态的展现。因此,人口运行机制是文明演变的一种内在力量。本文所探讨的是对“人口按比例发展规律”阐述的理论假设的一种经验证明或历史论证。纵观人口发展史,最初,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往往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景。人口既是自变量,也是因变量,是许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变量的函数。人口问题的复杂性盖出于一系列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的共同作用。然而,人们还是可以从人口过  相似文献   

12.
在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势在必行的情况下,继续以人口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两种生产的协调理论作为人口学的基本理论,已不适应社会实践的要求。必须把包括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在内的整个人地系统生产的协调规律作为人口学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人口一土地一粮食系统运行现状分析,选取系统的主因子变量为人均耕地和粮食单产,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对主因子变量进行预测分析,确定了系统调控的目标和方向,提出了(1)人地宏观严控;(2)土地综合开发;(3)提高农业资金投入增加粮食单产,加强河西灌溉绿洲商品粮基地建设,加速发展中部沿黄灌区商品粮基地和重建陇东粮仓的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人口政策的理论基础是人口社会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的变动由盲目发展逐渐走向静止,是人口发展规律的表现。在人口走向静止的进程中,人口政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人口政策反映了客观人口规律的要求,是以客观人口规律为理论基础的。因此,我们研究人口政策就必须搞清楚人口政策的理论基础,才能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人口政策,提高贯彻人口政策的自觉性。人口政策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多数人认为,两种生产的理论是人口政策的理论基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常常遇到一些不可回避而又迫切需要作出解释的理论问题,中国的人口学研究也由此蓬勃兴起。中国人口学界从研究社会主义基本人口规律入手,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经10余年努力,到1985年,人口规律的知识体系初步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也得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金龙  李莉 《西北人口》2006,(2):19-20,25
中外人口迁移和流动理论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对人口迁移和流动引起的社会变动做出了普遍意义上的理论解释和分析,但关于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特别是人口流动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不多,以宁夏固原市为例,从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加以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流动人口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极高的关联性,区域间人口流动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优于区域内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17.
最近,由宋健、田雪原、于景元、李广元四位同志在合作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人口预测和人口控制》一书,经人民出版社出版问世了。这是一部具有创新精神的学术著作,值得向人口研究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土推荐。 无数严峻的事实已经向人们反复表明,人口数量发展趋势,人口发展的控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子孙后代究竟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的重要问题。因而,人口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人口预测和人口控制》一书,以马克思主义和现代控制论为理论基础,以系统工程、电子计算机这些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作为方法和工具,研究社会人口的发展规律,为正确地制订人口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一、生育文化理论研究及体系建构的重要意义 首先,生育文化理论研究是健全和完善生育文化理论体系的需要。进行深入系统的生育文化理论研究,通过发掘、比较,将把各种零散的理论归纳、整理、升华到理论体系高度,不仅可以客观地清晰地展现生育文化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全貌,而且可以从研究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国防现代化是我国“四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建军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质量建军这一系统中,提高军事人口素质是搞好质量建军的基础和关键。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军事人口的本质和规律有透彻的了解。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军事思想和人口理论建立一门研究军事人口的科学,不但是军事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客观要求。为创建有我国特色的一门新兴科学——军事人口学,本文就此作些粗浅探讨,以求教于同仁.一、军事人a的基本特征。要构建军事入口学的理论框架,首先要了解军事人口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军事是概括…  相似文献   

20.
李东 《西北人口》2009,30(3):4-7,13
重庆地处西部内陆,有着特殊的市情,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并存,在直辖后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存在特殊的规律。本文从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经济发展与人口流动的内在关联性并得出结论.根据实际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