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日语被动句中,动作主体的标识有"に"、"から"、"によって"、"で"四种。也就是说,动作主体由"に"、"から"、"によって"、"で"来表示。这四个词有时可以通用,但又各不相同。在什么场合下应该选择哪一个词,在什么场合下通用,通用的时候是否有什么微妙的差别,以及为什么会有上述的用法等,对于很多的日语学习者而言都是很头痛的事情。本文将对日语被动句中动作主体标识就上述问题进行考察。本文主要分为"に"、"から""、によって"、"で"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2.
微信在中国快速流行、大面积普及,谁没有微信好像就生活在原始社会,被out出局,而今不少人已经对微信几乎达到迷恋的程度,成为"微信控"。"微信控"的典型症状是"狂刷"、"滥晒"、"秒赞"相结合。社会个体作为"微信"的基本传播主体在微信应用中形成交互作用,产生心理互动。"微信控"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心理学背景,本文透过心理学的视角,从需求理论、个体使用动机、情绪体验解析"微信控"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汉服复兴在福州、武汉、上海、广州等地轰轰烈烈地开展。但在江西还显得颇为沉寂。然而。有一个人却把满腔热情倾注其中。他叫熊志丹,一位普通的大学生,"80后"一员。事实上这一浪潮的身体力行者正是"80后"这代人,他们开始走向社会舞台,把"年轻"和"古老"、"现代"和"传统"奇妙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被"字句在现代汉语中是非常常见的句式,使用有其特殊性,是学界的热门话题,亦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难点,"被"字句的使用在书面语中占据相当的优势,使用频率也非常之高。"被"字句偏误类型有遗漏、误代、错序、冗余、既错序又冗余等几个方面,韩国留学生常见错误有主语遗漏、状语遗漏、谓语遗漏、"被"字遗漏、助词"了"遗漏、介词误代、"的"字误代、状语误代等等。在"被"字句偏误类型中"遗漏"数量最多,出现也最频繁。误代、冗余和错序的数量顺次递减。遗漏、误代和冗会在初级阶段使用数量非常少,即使出现也是很简单的部分。因为在初级阶段学生使用得少,所以不太常见。初级阶段学生使用量较少也反映了"被"字句的习得难度比较高。  相似文献   

5.
"把"字句和"被"字句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句式结构类型,在传统意义上二者具有普遍的变换关系。在具体句式转换过程当中,根据句法结构、语义特征、详细语境的不同,并不是所有的"把"字句都可以直接转换为"被"字句。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对"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各组成部分与整体句式义的互动,以及整体句式义对句式转换的限制依次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三严三实",即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于用权、严于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年轻干部不仅要知道"三严三实"之"严以修身"的内涵是什么,还要明白自身在"严以修身"方面的不足有哪些,更要清楚如何增强自身在"严以修身"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来"在吉首方言中的用法很特别,前面往往接动词、名词、形容词,句尾经常与助词"了"搭配,其中结构助词"了"在句中既有完句的作用,又使句子有了表示将来的意思。"来"与动词、名词、形容词搭配时,语境情况不一样,表达的意思和时间状态也不一样。在吉首方言中"来"常常后置,表示将来时,往往后面与结构助词"了"搭配。  相似文献   

8.
朱艳君 《现代妇女》2014,(9):316-316
庄子在其文中以"言"为核心要素,以"道"、"美"、"意"、"知"为支点,构建了"言与道"、"言与美"、"言与意"、"言与知"的审美立体结构,描绘了"即言即道"、"大美不言"、"得意忘言"、"不言之教"的美学理想,开辟了一个自由的言说天地。  相似文献   

9.
黄巧琴 《职业》2018,(26):70-71
"问题卡导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卡为载体,引导学生在问题驱动的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碰撞思维、张扬个性、开发潜能,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采用"问题卡导学",将促进教师由"传授"转换为"导",学生由"听受"转换为"学",将"教"为中心转换到"学"为中心,这是"问题卡导学"教学法的核心。本文就中职会计"问题卡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究。"问题卡导学"这一教学模式,让"导"更有策略,让"学"更加自主,让"课"更显活力,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效,为打造高效课堂探索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凌鹏 《社会学研究》2016,(4):52-73,243
长期以来,土地制度是中国社会的基础。而作为其源头的"井田制"不仅仅作为一个"历史"事实,同时还作为"理想"与"现实"贯穿于历史的始终,成为中国传统学术中的经典问题。进入近代之后,在救亡压力与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传统上对于井田制之"历史"、"理想"、"现实"三维度统一的理解也分裂了,呈现为"理想—现实"(今文经学)与"历史—现实"(古文经学)的两个极端。而在进入民国之后,在西方社会科学的影响之下,众多学者们开始在新的意义上探索井田制之三维度的新关联,同时也是试图通过重新理解传统,来探索中国走向现代社会的方向。20世纪20年代有胡适和柳诒徵对于"历史"维度与"理想"维度的分别探索,30-40年代则有郭沫若、高耘晖等开始在社会理论的基础上重新统一"历史"、"理想"、"现实"三维度的尝试。在这些尝试中,"历史"与"理想"维度间的张力继续成为问题焦点。这些重要研究深化了井田制新研究的各个侧面,为我们今后进一步探究井田制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中国社会的现状与未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老人天地》2014,(7):47-47
<正>专家建议,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即"三高"患者不仅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调整用药,还要在日常生活方面讲究"三多",以确保安全度夏。膳食上"多色":血压、血糖、血脂居高不下的"三高"人群,通常血液黏度、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因此提倡饮食清淡,保持低热量、低脂肪、低盐饮食。在夏季膳食问题上推行"红黄绿白黑"多种颜色食品。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是中国的"山寨"年。被赋予"草根狂欢、解构权威"的山寨春晚,却对"山寨"这一名词的初始含义进行了颠覆。将"山寨"一词所包含的"克隆、模仿、抄袭"转义为"草根化、平民化、挑战传统"。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山寨春晚被烧得炙手可热。网友的热捧、媒体的狂炒、商家的跟进……不同人群站在各自立场上推波助澜。当"盛宴"变成"草草收场"时,山寨春晚留下的更像是一次创意和炒作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云诡波谲,未能阻止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脚步。目前,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共有《海盗》、《孔子》、《金达莱——绳技》等三台节目分别在南美、欧洲巡回商演。2009年,《海盗》在巴西玛瑙斯、贝伦、圣路易斯三个城市演出了十几场,场场爆满。危机是"危"也是"机"。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在金融危机的瑟瑟寒风中逆势飘红,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4.
李桂杰 《现代妇女》2014,(6):207-208
"一技之长、学以致用、凸显能力"是现代高职教育的基本理念。然要实现这一点,需要高职教育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突出"工学结合"、"工作过程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宗旨,方能在满足社会需求的情形下夯实高职生的能力。本文正是基于此,以高职英语教育为例,探讨在高职英语教育中如何适应"工作过程导向"的要求,并对教学改革提出具体的思路,为高职英语培养现代化、高素质、职业化人才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特区创办40年来,在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结构转型方面做出大胆探索、勇敢创新,为全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借鉴。特别是在深圳经济特区,青年是特区发展的中坚力量和活跃力量,其价值体现在多方面,如创办特区与青年敢为人先、产业转型与青年大胆求变、科技文创与青年激发智慧、志愿服务与青年奉献爱心、先行示范与青年勇于探索等。同时,特区青年的角色丰富多样,包括 "开荒牛"青年、"基围虾"青年、"淘金者"青年、"村改居"青年、"高科技"青年、"文创潮"青年、"红马甲"青年、"国际村"青年等。深圳经济特区青年的发展和创新,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谢赫的"六法论"是中国绘画的重要理论,"气韵生动"在"六法论"中处于首位,全面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绘画中美学思想的基础。本文从对"气韵生动"的认识,通过"气"、"韵"、"生动"之间的关系,来谈"气韵生动"内在的美学思想,突出了"气韵生动"美学观念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中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7.
普通话中的"给"主要有三种用法,即作动词、介词和助词。"给"作为动词,无论是表示"给予"的意义,还是表示"容许、致使"的意义,在盐城方言中都是用"把"来表达的,"把"还由"给予"义引申出"(女性)嫁人"的意义,然而无论"给"是作介词还是作助词,在盐城方言中都不是用"把"来表达的。  相似文献   

18.
在"三全育人"体系下,为了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上海针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着力探索"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的"新三同"工作法,牵引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实现新转变。辅导员"新三同"工作模式在新形势下赋予了辅导员更多的功能角色,有力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使高校在空间上、资源上、队伍上形成协同育人的新局面,提升了"三全育人"的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9.
在惯常的视域之中,"礼"常常被指认为独属于儒家的理念,这不免遮蔽了先秦诸子的丰富性。探析老子的"礼"观念,试论其对"礼"的看法,并从中挖掘传统的思想财富。在三代"礼治""礼乐文化"等观念建构"政治合法性"的深远影响下,在春秋以降"礼崩乐坏"、诸侯征伐的历史背景下,"礼"是老子用于回应时代传统、在否思中重建"政治合法性"与"政治秩序"的重要哲学概念,具有丰富的历史意蕴。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围绕"公共关系"的研究仍然处于一种概念的混淆之中,这种混淆缘于对公共关系哲学基础的忽略。实践中,公共关系以享有"润滑剂"、"参谋"、"智囊"等美称而怡然自得,但在消费者利益受损的时候,公共关系部门在经济目标面前常常处于失语、缓冲与袒护的状态,显示出公共关系在工商组织发展中其实属于锦上添花之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