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64年10月,我被任命为解放军某部参谋,第二年5月,领导就让我下连队当兵,对于我们这些出校门便走进部队机关门的学生兵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5月13日,我们下连队的同志乘火车到达了目的地——驻蒙自县的某步兵团。这是一支光荣的部队,曾参加过上党战役和解放运城战役,一营还获得"钢铁营"的光荣称号。晚上我们正巧赶上了一场电  相似文献   

2.
汪乐光 《老友》2015,(4):17
1952年端午节后,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县委派我和老红军汪正龙同志赴乐平县第三区库前乡搞土改复查工作。汪正龙同志是位久经考验,一身多处伤残的老革命,但是他不识字;我虽然在部队学会了几个字,但也不够用,所以我们到区里开会时老受批评。县里领导很重视,很快派了一位女同志来当文书,专门负责写总结汇报等材料。有了一位好帮手,我和汪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在历史著述、报刊宣传中,都认为:一九二八年五月四日成立了工农红军第四军。其实这是不确切的。这支部队成立时叫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随后才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一九二八年四月,朱德、陈毅同志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部队和湘南农军,陆续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宁冈砻市会师。同年五月二日毛泽东同志以“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委书记”名义写信给中共中央说:“前湘南特委决定朱、毛两部合编为第四军,指定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说明将朱德同志和毛泽东同志的两部分部队合编为第四军(即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是湘南特委决定的。根据这一决定,是年五月四日毛泽东、朱德同志在宁冈砻市召开的庆祝会师大会上,正式宣告成立了当时我党领导的最强火的一支工农武装——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五月十三日,中共江西省委就目前军事情况写给党中央的报告中,就称它为“工农革命  相似文献   

4.
1949年7月25日,我们山西晋中区盂县、五台县组建的南下工作队在赵冰岩同志带领下到达湖南岳阳。次日,我们即成立了县人民政府。当时,摆在新政权面前的首要任务是筹集粮食,支援源源不断过境的南下部队。  相似文献   

5.
我的父亲张敏,于2000年1月10日不幸病逝,永远离开了我们。然而,无论岁月多么久远,无论世间多么沧桑,父亲的音容笑貌在我的眼中永远清晰明亮,父亲的谆谆教诲永远沁我心田,父亲留下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我们儿孙立业做人的宝贵遗产。父亲的眼泪从我记事起,我只知父亲流过两次眼泪,一次是在悼念毛主席的追悼大会上。还有一次是父亲去部队看我,回来后掉了眼泪。那时候,我所在的部队施工烧窑背砖坯,我拼命干活锻炼自己,生了病也不去看,饿得吃9个窝头都不知道饱,从驻地走到砖场2公里路竟将军服湿透。父亲来看我时,指导员田财英同志把我从砖窑里叫出来…  相似文献   

6.
周克玉 《中华魂》2012,(22):32-34
颜伏同志是我熟悉和尊敬的老首长。这位老红军,是新四军的一名战将,在抗美援朝中是战功赫赫的炮兵名将,我一直深深地怀念他。我首次接触颜伏同志,是1946年两次涟水保卫战中,他时任华野6师48团新四军著名的老虎团团长,我带领民工担架队直接支援他指挥的部队作战并随同北撤山东。不久,中央命令我们北撤的干部一律返回原地,坚持敌后斗争。临行时,他和彭冲同志(时任华野6师52团政委)送给我们几挺轻机枪、步枪和部分弹药,  相似文献   

7.
我的祖籍在山西平遥安固村,1949年4月,16岁的我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部队移驻陕西省耀县,在黄龙山进行开荒生产。10月10日部队接到了"准备入朝作战"的命令,我们立即把收割庄  相似文献   

8.
1949年6月,我们北一支部队四团打完新丰县城战斗后,奉命到东江老隆整编成粤赣湘边纵队四团三营八连。那时我是卫生员。在五华县仙桥阻击战斗中,我三营八连二排班长刘祥丁同志右手掌穿空受伤,我立即进行包扎治疗。不到半小时,二排长刘锦华同志腹部穿空受伤,我把他背下并用救伤包包扎治疗。后连长石明同志嘴巴被打伤,我又忙用红药水和绷带包扎。我将这三位同志送到老隆医院治疗,后又送他们乘船  相似文献   

9.
这是参加1950年8月北江军分区英模大会某团一连四位英模的合影,后排那位女同志叫李锋。我们唤她锋姐。李锋是原北江第一支队四团卫生队长。1949年4月我在翁源县良洞战斗负伤后和其他伤员一起被抬到青云山荷包角掩蔽留医。部队出发了,两位刚参加部队的十来岁  相似文献   

10.
我和石培安同志于1950回师粤北剿匪前夕合影的相片寄给《源流》之后,觉得几句文字说不清情况,故写此篇。我们原是北江第一支四团的钢铁、飞虎、铁鹰、海流四个主力连队,1949年7月编为粤赣湘边纵队独立第四团三营。我们的部队编到“边纵“,和兄弟部队转战河源、龙川、五华等处,9月粤赣湘边纵队北线主力由老隆挥师南下,配合解放广州,任务是赶到东莞樟木头截歼溃逃的国民党军。10月14日广州解放了。我们横渡珠江,先后解放番禹、中山、顺德、三灶岛,肃清万顷沙的“大天二“、“二佬地主“和土匪后,三营分驻在万顷沙和海滂。1950年过春节,部队依北方过年包饺子的习惯,每人供给白面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李富春同志担任过中共中央经济工作部部长,办公厅主任,与毛泽东等同志一起,发动、组织、领导了伟大的大生产运动。特别是陕甘宁边区机关、部队、学校的生产运动,是在李富春同志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他根据党和毛泽东同志关于大生产运动的理论和政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机关部队学校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方针、政策、措施和方法,指导和保证了机关部队学校大生产运动的健康发展。1944年1月25日他在中央直属机关生产总结会上的报告,受到毛泽东同志的赞扬。  相似文献   

12.
1976年,我在北京军区某坦克师机械团任卫生员,经历了难忘的唐山大地震救灾。7月28日,大地震发生的当天,上午9时我们部队接到抗  相似文献   

13.
1946年5、6月间,我奉命率茂电信武工队30人,分为4个战斗小组北上信宜,要交给王国强同志带去开拓游击区。途经信宜县小水乡合叉河时第三、四战斗小组遭受到敌人围攻,队长郑奎,参谋黄载源,队员张贵、杨康日和杨亚松等5人不幸被俘光荣牺牲,第四小组经过一天战斗突围转回茂南。第一、二战斗小组在我和副队长梁振初率领下安全抵达信宜中垌,在王国强同志领导下活动了一段时间后又转回茂南。我把武工队交给王国强同志后即回电白县水东向中共茂电信特派员陈华同志汇报。他听后详细分析了部队的战斗情况,实事求是地总结了经验,并安慰我  相似文献   

14.
何彪  易资庆  方树成 《老友》2011,(1):20-21
我1949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5月随军南下到江西。5月8日,我们南下工作队6大队5中队和部队一起,从鹰潭经饶桥解放资溪。当时,解放军的大部队没有进驻资溪县城,只有一个排的兵力配合南下工作队,在与当地游击队会合后一起进入资溪,人数不上百人。  相似文献   

15.
1947年我参军后,跟随部队参加了解放运城、临汾、晋中、太原四个战役。当时我先在西北野战军晋绥部队的独三旅司令部学习测绘,在大小吴村的战斗中,我们团和友邻部队切断了敌人逃回太原城的退路。阎锡山就派出国民党第三十军来到榆次接应溃逃的残兵败将。我们团接到命令,立即强渡汾河到达大小吴村,部队进入阵地正在准备战斗时,被友邻部队消灭的部分敌军从南面逃  相似文献   

16.
遵照毛主席关于“文科要把整个社会作为自己的工厂”的教导,厦门大学历史系七二级工农兵学员和革命教师,在工宣队同志带领下,到我部二营开门办学,历时35天。他们和部队指战员一起,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结合现实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深入批林批孔,增进了革命团结,提高了改造世界观的自觉性,推动了部队建设。对如何支持大学开门办学,搞好教育革命,我们有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难忘战友情     
又到一年退伍季,翻看着老照片,年近古稀的我不禁又想起了我曾经的战友,想起在部队的点点滴滴.在部队这个大熔炉中,我们唱着军歌一起成长,共同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火热的军旅生活,锤炼了我们的身体,磨炼了我们的意志,凝聚了我们的友谊. 1969年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热血青年,带着梦想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部队,在部队里出操、拉练、站岗、比武都还好像是昨天的事.如今我虽已脱下军装,过去的那段军旅生涯却难以忘记,难以忘记那迎风招展的八一军旗、难以忘记那催人奋进的嘹亮军号、难以忘记那威武闪亮的铮铮钢枪、难以忘记那火热的训练场、难以忘记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回首往昔,是部队把我从一个懵懂青年锻炼成一位执业医生,我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部队,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不后悔.  相似文献   

18.
张友林 《老友》2014,(7):16-16
在我的家庭档案中,珍藏着一张叶剑英元帅最喜爱的照片《远望》,上面有他的题签:"张友林同志存念——叶剑英,一九八〇年八月十七日"。这张《远望》照片是我1965年4月末拍摄的。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叶剑英元帅,来到外长山列岛,飞舟跨海,深入哨所、雷达站、海岸炮连、三八女炮班,指导守岛部队和民兵搞好战备训练.并亲自持枪给战士做示范。  相似文献   

19.
李敏 《山西老年》2014,(5):22-22
解放战争初期,晋夫同志任太岳军区司令部作战科长。1947年部队整编时,军区主力部队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晋夫同志被分配到第八纵队任参谋处长。1948年夏季,我军发起晋中战役,八纵队是主力之一,我参战部队密切配合,横扫晋中平原后,以雷霆万钧之势包围了太原,困守太原孤城的阎锡山惊恐万状,向蒋介石求援,蒋介石为稳定军心,急忙把国民党军第三十军从西安空运到太原增援。  相似文献   

20.
胡谟璋  金本浒 《老友》2012,(9):23-23
一个部队的基层干部,能当选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而又非常光荣的事情!1977年,在全国各族人民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的大喜日子里,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我作为解放军代表团的一名代表,有幸走进了庄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亲耳聆听华国锋同志代表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政治报告.心里感到无比的喜悦和自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